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莫婷婷)在车载充电市场,配备无线快充、超充等产品成为车型主要卖点之一,也是充电市场的增长点。目前,主流品牌厂商都带来了支持更大功率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例如问界M5的智能座舱支持华为手机40W无线快充;小鹏P5的15W手机无线充电板,后排Type-C接口充电功率达到60W等等。
即使无线充电技术持续迭代,但汽车无线充电的发热问题仍饱受诟病。对于备受关注的前装无线充电市场,业内的无线充电厂商都相继推出各种新方案以适应市场需求,那么南芯科技推出了哪些新品以适应市场需求呢,大功率无线充电芯片上车又会面临哪些挑战?
以下,南芯科技带来了市场趋势分析以及观点分享。
从15W到50W,南芯持续布局大功率车载无线充电市场
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预计:在2022年,全球无线充电市场规模可达140.0亿美元,并且会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发展。
无线充电功率从最开始的5W、10W,发展到15W、27W、30W甚至更高功率,芯片和终端厂商们正在将无线充电往更高功率、更快充电速度等性能推进。另外,随着汽车智能座舱功能的完善,更加刺激了车载无线充电市场。南芯科技认为,用户车载充电需求不断提升,较之传统的车载充电产品,车载无线充电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高效率,高功率,高便捷性。
作为业内专注于电源和电池管理的高性能国产半导体设计公司,南芯科技在车载充电发展的各阶段都有相应的方案布局,见证了汽车充电市场的发展。
针对前装车载充电,南芯科技围绕有线、无线充电两方面进行了多方案布局。
南芯科技向电子发烧友网介绍:南芯科技在有线充电市场的布局上,大体分为三代:
第一代:buck-boost架构的DC/DC产品,以配件类方式切入汽车后装市场;
第二代:将DC/DC产品植入了汽车智能座舱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车载前装;
第三代:不仅仅是大功率DC/DC产品,包括各种公共、私有通信协议在内的车规大功率完整快充方案。
同时,南芯科技依托于超高的无线充电市场占有率,顺势切入汽车前装无线充电市场,并占据国内一定的市场份额。
从最初的配件类产品,到基于Qi标准的车载充电方案,再到基于私有通信协议的50w方案,每一代产品都是车载充电市场要求的体现。据了解,南芯第二代基于Qi标准车载无线充电方案功率在15W左右,第三代车载无线充电方案可以支持50W充电功率。目前,南芯科技产品已搭载于长城、比亚迪、现代、长安、吉利等国内外品牌的部分车型上。
图:南芯科技部分车载无线充电方案
打破协议壁垒,车载充电市场或将迎来新变化
就在2022年5月,AITO问界M5的单月交付量为5006辆,累计交付11296辆,成为业内单款车型交付最快破万的品牌。AITO问界M5智能座舱的升级引领了汽车智能化向上,全新的HarmonyOS智能座舱与华为智能手机等智能设备高度互通,加上66W有线快充、40W无线快充等在充电方面的升级,再一次扩大华为HI智能汽车版图,相关生态圈也不断扩大。笔者认为,AITO问界M5交付量的快速增长,与充电性能的提升等各个方面带来的智能座舱升级存在一定关系。
但是,充电功率并不是越大越好,在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时充电功率过高容易引起安全问题,其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发热问题。电子发烧友网在浏览相关汽车论坛时发现,不少比亚迪汉系列车主都有反馈无线充电板位置发热,另外也有车主表示充电之后,手机也会发热。
南芯科技向电子发烧友网表示,“充电发热是一个系统问题,首先充电芯片的效率要高,其次是整体方案的效率要高,以及系统的散热性能要好”。
在安全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之前,这或许就是工信部将无线充电传输功率限制在50W及以下的原因。
当下,手机充电技术还存在通信协议不兼容的现象,由此带出来的问题是:业内已有100W单芯片电荷泵快充芯片,但车载充电的功率普遍是在15W左右。南芯科技认为, 车载无线充电主要是因为高于15w的方案各家的私有通信协议不兼容,所以若要兼容各个不同手机品牌,方案会很复杂,成本也会比较高。需要各个品牌、产业联合来推动打破壁垒,降低成本,带来更快速的发展。
目前,以南芯为代表的一些优秀芯片公司和厂家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据了解,南芯凭借在消费类产品,尤其是手机内的快充产品的丰富经验和积累,以及深度参与到各种公有、私有协议的定制,在此类产品广泛布局,从buck、buck-boost的DC/DC,到支持各种通信方式的协议,可以提供完整的快充方案。
-
智能座舱
+关注
关注
4文章
896浏览量
16239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