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产业大热带火了一堆新材料,硅基负极材料就是其中最热门“选手”之一,尤其是当初特斯拉宣布会将其应用在4680动力电池上后引起全球热议,结果荣耀在今年初发布的Magic5上用到了硅碳负极电池技术,抢先特斯拉成为全球首个用户,并且越来越多企业也正在跑步入局。
【DT新材料】获悉,近日,锂电硅负材料公司格龙新材料(GruEnergy)完成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由星航资本(小鹏汽车战略出资)领投,五源资本、百度风投、毅园资本共同投资。
GruEnergy于2017年创立于美国硅谷,在中国常州设有办公室和量产工厂。目前公司的硅碳负极产品已通过了电动汽车主流电芯厂的严苛测试,即将大规模量产交付,纯硅负极产品性能也已获得欧美客户的认可。
公司硅负极技术,可以帮助电动汽车电池从0充电至80%的时间缩短至8分钟之内,循环达到3000次,首循环效率达到92%,无需昂贵的预锂化,能量密度高达到1000-2500mAh/g(纯硅),大幅度减少电池的尺寸和重量,减少镍、钴和锂等昂贵材料的使用,从而降低成本。
图片来源:格龙新材料
纯硅材料理论克容量约为石墨的10倍,这就意味着,电池硅含量越高,能量密度就越大,同等容量下体积就越小。目前国内纯硅碳克容量达1800mAh/g,循环性能超1000次以上,全电池体系首效超90%。
国外参与的企业包括美国安普瑞斯和3M、日本昭和电工、信越化学、日本化成以及韩国大洲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安普瑞斯,创始大佬实在太牛。
国内主要参与企业包括贝特瑞、上海杉杉、索理德新材料、石大胜华、天目先导、昱瓴新能源等,2022年规划产能超20万吨/年,其中有5家已经大规模出货。
据GGII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硅基负极复合后出货量为1.6万吨,预计2023年有望超2.7万吨,未来3年内复合增长率有望超60%,其中最大的驱动力是圆柱电池,因为这类电池对材料膨胀容忍度高(>10%),能够弥补硅基负极最大的不足。
但这不是长久之计,还得从硅碳复合、硅氧复合、硅纳米化及硅合金等复合技术方面着手,彻底解决能量密度和稳定性的矛盾问题,技术还在不断迭代中,所以目前仍没有进行大规模应用。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成本高,据第三方数据,万吨硅碳负极投资额10亿元以上,远高于人造石墨单万吨投资( 2亿左右)。
END
★平台声明
部分素材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分享目的仅为行业信息传递与交流,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证实其真实性与否。如有不适,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欢迎参与投稿分享!
审核编辑黄宇
-
新能源
+关注
关注
26文章
5335浏览量
107283 -
百度
+关注
关注
9文章
2258浏览量
90261 -
电池
+关注
关注
84文章
10472浏览量
129032 -
小鹏
+关注
关注
0文章
46浏览量
990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