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导体检测等诸多应用中,宽光谱光源是必备物件。比较常见的有氘灯、钨灯、氙灯等,但这些传统光源却存在一些固有的问题。
光谱测量范围上,它们都无法在200 nm-800 nm范围内保持较高的输出;寿命、亮度和稳定性上,传统光源需要在使用几百小时或更短时间就进行重新校准,使用1000-2000小时后还需更换灯泡。
而归根结底,这些都是其发光原理而带来的“先天性”缺陷。传统光源为电致发光,即通过光源灯室电极加高压激发灯室中气体放电,从而发光。这种使用电极耦合产生等离子体的方式,在亮度、稳定性、UV波长覆盖、寿命上都有很大的限制。
因此,从发光原理上进行变化,光源才有可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改善。今天我们将要聊到的“激光驱动白光光源(Laser Driven Light Source, LDLS)”正是完成了这一华丽转变。
LDLS光源
什么是激光驱动白光光源(LDLS)?
激光驱动白光光源(Laser Driven Light Source, LDLS)是由美国著名EUV光源公司Energetiq(现已被滨松集团收购)开发并拥有专利技术的产品,也曾获得被誉为光学界“奥斯卡”的“Prism Award”(棱镜奖)。
其整体由一个特殊设计的灯室,驱动激光光源,激光聚焦光路,光源输出光路,光源控制器等主要部分组成。和传统电致发光光源原理不同,其采用无电极结构,将外置1000 nm左右波长的激光汇聚到光源灯室中,加热氙等离子体至足够高温时便会发光。
LDLS有高效的光收集能力,亦可在深紫外至可见光以及更宽的光谱范围(170 nm ~ 2100 nm)内提供超高发光亮度,其在DUV的亮度是传统光源如氙灯的10倍以上。另外,整个光源的发光寿命相比较于传统光源也高出近一个数量级(>9000 h),且稳定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非常适合应用于宽光谱检测、OCD量测、薄膜测厚、overlay量测、in situ量测、反应腔监控、终点检测等半导体领域,以及光学传感器/组件/光纤检测、生物/材料科学等领域。为目前在使用传统弧光灯,但是苦于频繁更换、波长覆盖不足、亮度不够的用户,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LDLS的优势点
170 nm-2100 nm波长范围内具有超高亮度
100μm量级发光等离子体即可实现
辐照度>10-100 mW/mm.sr.nm(波长相关)
超快速测量
光纤耦合或自由空间光束输出
光学灵活性高
无电极结构
超长寿命、超高稳定性、超低成本
审核编辑黄宇
-
激光驱动
+关注
关注
0文章
10浏览量
4939 -
白光光源
+关注
关注
0文章
6浏览量
1342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