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基于反型层电荷的模型

鸿之微 来源:鸿之微 作者:鸿之微 2023-06-08 09:01 次阅读

01 BSIM5

BSIM5模型从基本的一维MOSFET物理学出发,推导出基本的电荷和通道电流方程,然后将其扩展到准二维和三维情况,包括短通道、窄通道、多晶硅耗尽和量子力学效应。

BSIM5的核心模型是基于一般的泊松方程和Pao-Sah电流公式。理论推导从高斯边界的泊松方程开始,在渐变通道近似(GCA)的背景下,得到有关沟道电荷密度的表面电位加模型的第一个主方程。

1c6a2562-058e-11ee-8a94-dac502259ad0.png  

结合上面的方程与Pao-Sah电流公式,可以得到第二个主方程

1c90aba6-058e-11ee-8a94-dac502259ad0.png  

式中Beta为理想因子,通过在方程中引入理想因子附加项,即可解决窄沟效应、短沟效应和DIBL效应等;通过在方程中引入有效费米电势,即可方便地解决多晶硅耗尽和量子效应。

这与BSIM3、BSIM4利用拟合参数来引入物理效应不同,BSIM5的物理效应是可以直接从方程中导出来的,因而模型的物理意义更加准确。

在BSIM5的框架下,量子效应,速度饱和,速度过冲和弹道输运等机理都可以较为容易地集成在模型中。

1cb5b478-058e-11ee-8a94-dac502259ad0.png

图:BSIM5模型对量子效应的拟合。实线是BSIM5模型,点来自TCAD仿真器的结果。

BSIM的CV模型是从IV模型中导出的,因此BSIM5的CV是全对称性的,这对于先进工艺结点(深亚微米以及纳米)的器件建模也是非常重要的。BSIM5并不是基于BSIM4的延伸,因此其成熟度和应用性都受到一些限制,随后被更完善的BSIM6所替代。

02 EKV Model

EKV MOSFET模型是一种MOSFET数学模型,它是由Christian C. Enz, François Krummenacher和Eric A. Vittoz(因此用他们的首字母命名为EKV)在1995年左右开发的(V2.0 1994;V2.6 1997;V3 2000)。其主要背景是越来越多的器件在高于阈值电压不远处工作,以获得更好的功耗特性。这就要求Compact Model在中等和弱反型区域也有很好的精度。而BSIM3和BSIM4模型很难达到。

EKV模型采用了以体电势作为参考电势的方法,重新定义漏极电流,认为漏极电流同时包含受源极控制的正向电流和受漏极控制的方向电流,这样的处理使得当Vds<0时,模型仍然有效,即模型满足对称性。  

在弱反型区和中等反型区,EKV Model的精度要明显高于BSIM3

1cec7936-058e-11ee-8a94-dac502259ad0.png

图:NMOS跨导效率与反型系数的关系。虚线为EKV模型,实线为测量值,星号实线为BSIM3。

EKV Model的另一大优势是参数较少,相比于庞杂的BSIM来说,甚至可以进行手工计算。

下面是Hspice 提供的EKV模型参数(HSPICE Reference Manual: MOSFET Models,Version J-2014.09,Level=55)

1d0f934e-058e-11ee-8a94-dac502259ad0.png  

另一方面,相比于其它Model,EKV对于短沟道效应的描述过于简化,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审核编辑:刘清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多晶硅
    +关注

    关注

    3

    文章

    240

    浏览量

    29245
  • MOSFET
    +关注

    关注

    144

    文章

    7085

    浏览量

    212703
  • 仿真器
    +关注

    关注

    14

    文章

    1016

    浏览量

    83632
  • TCAD
    +关注

    关注

    2

    文章

    18

    浏览量

    10486
  • NMOS管
    +关注

    关注

    2

    文章

    120

    浏览量

    5395

原文标题:EDA探索丨第19期:基于反型层电荷的模型

文章出处:【微信号:hzwtech,微信公众号:鸿之微】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电势输出电荷泵原理图

    电势输出电荷泵原理图的基本原理与Dickson电荷泵是一致的,但是利用电容两端电压差不会跳变的特性,当电路保持充放电状态时,电容两端电压差保持恒定。
    发表于 11-10 15:32 1405次阅读
    <b class='flag-5'>反</b>电势输出<b class='flag-5'>电荷</b>泵原理图

    N沟道耗尽MOS场效应管的结构与原理

    耗尽的MOS场效应管制造过程中预先在二氧化硅的绝缘中掺入了大量的正离子,因此,即使栅极不加电压(UGS=0),由于静电感应,这些正离子产生的电场也能在P衬底中“感应”出足够多的负电荷
    发表于 06-15 18:03

    PN结 耗尽

    耗尽就是在PN结附近,其中的载流子因扩散而耗尽,只留下不能移动的正负离子的区域,又称空间电荷区.在 P 半导体中有许多带正电荷的空穴和带负电荷
    发表于 04-13 10:09

    15W宽输入电压范围隔离激式转换器包括BOM及

    描述PMP20127 是一种采用 LM5022 控制器 IC 的隔离激式转换器参考设计。此设计接受 9V 至 125V 直流输入电压,并提供 5V 输出,能够为负载提供 3A 最大电流。此
    发表于 10-25 16:23

    25W隔离同步激式转换器包括BOM及

    描述PMP10541 是采用 LM5122 控制器的隔离同步激式转换器参考设计,适用于工业应用。开关频率设置为 230kHz,可在 25W 的标称输出功率下实现高效率。平面电源变压器提供良好
    发表于 10-26 10:45

    为何N沟道增强MOS管的漏源电压增大到一定会消失呢?

    对于N沟道增强MOS管而言,为何漏源电压增大到一定会消失?此时栅极和衬底间不是仍然有一个正压吗
    发表于 03-31 15:31

    混合P2P应用多播模型

    针对传统应用多播模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P2P 技术的混合应用多播模型。该模型结合2
    发表于 03-20 14:56 24次下载

    基于电荷控制方式的CCM激PFC电路的设计

    摘要:介绍了电荷控制方式的CCM激PFC电路的工作原理,研究了它的一些基本特性,并给出了电路设计步骤,试制了一台200 W样
    发表于 04-16 08:19 24次下载

    RLC逻辑架构,RLC子模型

    RLC逻辑架构 RLC子模型
    发表于 09-18 15:23 1157次阅读

    PMOS集成变容管高频简化模型的设计

    带状态、耗尽状态过渡到状态经历弱直至强型态,所以其压控特性是连续变化的。倘若交变电压频率较高时,
    发表于 07-03 07:12 3541次阅读
    PMOS集成变容管高频简化<b class='flag-5'>模型</b>的设计

    8.2.10.3 4H-SiC迁移率的实验结果∈《碳化硅技术基本原理——生长、表征、器件和应用》

    8.2.10.34H-SiC迁移率的实验结果8.2.10电子迁移率8.2金属-氧化物
    的头像 发表于 03-05 10:43 491次阅读
    8.2.10.3 4H-SiC<b class='flag-5'>反</b><b class='flag-5'>型</b><b class='flag-5'>层</b>迁移率的实验结果∈《碳化硅技术基本原理——生长、表征、器件和应用》

    8.2.10.1 影响迁移率的机理∈《碳化硅技术基本原理——生长、表征、器件和应用》

    8.2.10.1影响迁移率的机理8.2.10电子迁移率8.2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
    的头像 发表于 03-03 09:46 569次阅读
    8.2.10.1 影响<b class='flag-5'>反</b><b class='flag-5'>型</b><b class='flag-5'>层</b>迁移率的机理∈《碳化硅技术基本原理——生长、表征、器件和应用》

    8.2.10.2 迁移率的器件相关定义∈《碳化硅技术基本原理——生长、表征、器件和应用》

    8.2.10.2迁移率的器件相关定义8.2.10电子迁移率8.2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的头像 发表于 03-04 10:19 513次阅读
    8.2.10.2 <b class='flag-5'>反</b><b class='flag-5'>型</b><b class='flag-5'>层</b>迁移率的器件相关定义∈《碳化硅技术基本原理——生长、表征、器件和应用》

    网络模型的七结构和五结构

    模型 这个 ISO 网络模型各层的名字、主要功能对应的典型设备和传输单位如下图: 这个七网络模型
    的头像 发表于 10-08 16:39 1897次阅读
    网络<b class='flag-5'>模型</b>的七<b class='flag-5'>层</b>结构和五<b class='flag-5'>层</b>结构

    OSI七模型中各层的协议 OSI七模型的优势与不足

    OSI七模型中各层的协议 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七模型是一个用于描述网络通信功能的分层模型
    的头像 发表于 11-24 10:54 154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