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代表一个国家工业基础水平的,就是这些插头、螺丝、阀门的小东西,咱们跟那些发达国家相比,底子还是太薄了,可这就是现实,一个小小的插头,就把咱们大家都难住了。” 这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理想照耀中国—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展播剧目电视剧《功勋》中《孙家栋的天路》的一个片段。而这样一个片段却是我国当时工业技术的缩影。是的,我们没有资料、没有经验、没有专家,白纸一张却要绘就斑斓梦想,凭什么?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东方红卫星正式入轨,中国终于拥有了望向太空的第一双眼睛,在卫星总体设计负责人孙家栋的指引下,中国人终于实现了“骑着自行车上月球”的梦想。时至今日,近五百多颗中国卫星闪耀太空,难以想象这一颗颗卫星发射的背后,先辈们却被一个小小的连接器难住了。
视频所讨论的插头,是上世纪中叶我国从前苏联引进的“P型普通耐高压圆形电连接器”,该款连接器采用铸造铝壳体和螺纹锁紧方式,作为装备的外部接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让《功勋》这部电视剧,带我们重新回溯到中国军用圆形连接器(航空插头)发展史。
第一阶段:建国初期至60年代
中国军用连接器发展历史基本分成三个阶段:建国初-60年代,60-90年代,90年代---至今。
我国最早的电连接器工厂是1957年创建的沈阳117厂(现在的沈阳兴华航空电器有限公司),主要仿制当时的现役飞机用电连接器,之后随着空地武器装备的发展,相继建立了针对各系统专业的连接器生产工厂。到60年代末,这时期连接器主要特点就是质量重、体积大、插合分离速度慢。第二阶段:60-90年
改革开放的以后,军工系统开始进行新技术、新思路的引进,我国军用连接器也相应开始进入全面质量管理,摒弃“百里挑一”的制造理念,为军用连接器进行质量分级。同时这个时期的设计理念也慢慢向美标转移,以快速接插接口、多键位防错插、高防护等级、闭口式接触体、压接型接触体、小体积、中密度产品为主要特点,后来也出现了密封连接器。第三阶段:90年代
这一体系下的产品以小圆形、高密度、快速分离、耐环境、可拆卸、压接型为通用规范。后期也慢慢发展出接触体混装型,可将低频、高频、光纤、电源等各种接触体混装在一个壳体内。
可见电子连接器产业经过几十年的长足发展,已经具备较完善的专业化与系统化,但是科技不会止步!
现阶段(2010-2021日晟万欣)
日晟万欣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近十年不断对电子连接器技术进行升级改造,来满足军工装备更加严峻的使用环境及传输需求,逐渐朝着高精度、高密度、小体积、易操作等方向研究。要向先辈们学习,为梦想赋形忘我奋斗!
一张白纸开始的梦想
有科学的严谨与务实
有开拓者的智慧与勇气
有奋斗者初心以求的执着
更有着担当......
一部电视剧所衍生的时代寄托,即在于此!日晟于诚 万物维欣原文标题:电子连接器的大用处!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晟万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连接器
+关注
关注
98文章
14520浏览量
136547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