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谈华为造车,余承东的葫芦卖的什么药?

智哪儿 2022-05-09 15:33 次阅读

作者|StevenL

编辑|小沐

出品|智哪儿 zhinaer.cn


比起雷军斥巨资独立造车,华为的路线更讨巧,直接选择传统车企合作。那么问题是,华为给智能电动车深度赋能,到底赋了哪些能?消费者会因为华为基因而买单吗?「智哪儿」特约作者StevenL撰文探讨。

从辟谣不造车,到誓言一把干掉BBA,华为在造车这件事上,前后180度大转弯。商业变幻莫测,华为的野心为何再次膨胀?这可是100多年历史的汽车赛道,是目前华为造过的最贵的消费者产品

早在2018年,华为就明确了不造车的原则。2020年,任正非亲自表态,称华为在三年内不会造车。目前,从问界M5的宣传介绍以及余承东在发布会上的表态来看,华为基本上是在造车了。


1

华为「造车」始末


华为切入汽车业务,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当时,华为在车联网领域做了一些探索。此后,华为在汽车零部件产业做了大量布局,包括但不限于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激光雷达、智能座舱以及三合一动力总成。

2019年,华为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BU正式成立。这算是华为真正以事业部的名义切入汽车赛道。这个时候,华为对外的重点,依然是打造智能汽车时代的「博世」。而与小康股份的合作,让业界的口风突变。

早在2016年,以商用车起家的小康股份在美国硅谷成立SF Motors(现更名为塞力斯),准备切入乘用车赛道。2017年,小康股份获得新能源生产资质。两年后,首款车型SF5接受预订。

然而,SF5出师不利,虽然产品上做足了功课,但品牌知名度和销售渠道的缺失,让该车型的销量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据统计,在发布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该车累计销量竟然不足1000台。这跟理想、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形成了惨淡的对比。

就在此时,华为找到了小康。2021年上半年,在华为的终端门店里,以华为智选SF5命名的新车到场。该车便是华为深度赋能的塞力斯SF5。这台车不是简单的智选,而是搭载了华为的DriveONE电动系统、HiCar智联系统以及Huawei Sound音频技术。

兼任汽车BU CEO的余承东,放出了年销30万台的「狂言」,并在华为上千家门店大力改造推广这台车。

刚发布的时候,华为智选SF5据称在两个月内接到了3000台订单,但后续的表现有些虎头蛇尾,每月只有几百台销量。而同时期,价格更贵的理想ONE,每月有近万台的销量。

SF5出师不利,让华为改变策略。该车被华为从门店撤出,塞力斯品牌门店和华为门店的汽车展区,也将Logo更换为ATIO问界。一时间,SF5停产的消息曝出,让很多车主开始维权。后来,金康(小康子公司,与华为合作的实体)发布声明,称SF5继续接受预定。时至今日,SF5依然处于在售状态。

而在2022年上半年,问界M5取代了SF5的地位,成为了金康的销量担当。这台车,便是华为深度参与整车设计和定义的产品。


2
华为真的会造车吗?


华为智选SF5,除了拉高了小康股份的股价外,可以说是一场失败的试验。这也让余承东背负了巨大的内部压力。而从问界M5开始,华为的发布会等各项宣传中,已经很少提到它的合作伙伴金康塞力斯,后者几乎沦为代工厂。

从外界来看,问界品牌,已经成为了华为的一个汽车品牌。而事实上,这个品牌的商标应该还在金康手中。

作为华为深度参与的车型,问界M5其实还是基于SF5的整车平台打造的,只是华为在产品层面下了定义。比如余承东提了一条建议,在正前方挡风玻璃顶部加一个摄像头,可以让用户跟家人实时通话。

除此之外,这台车的电机操作系统、计算平台、音频技术、交互方式等,均由华为提供。相比SF5,对于问界M5,华为倾注了更多的集团资源来扶持。很显然,华为更深层次的赋能,带来了不错的成效。问界M5月度销量直冲3000台。

那么问题来了,华为真的会造车吗?这里的会,有两个含义:一是有没有必要造车,二是有没有这个能力造车。

虽然外界普遍认为,问界M5的问世是华为在自己下场造车的征兆。但笔者认为,华为并不会进军整车业务,而是依然延续汽车零部件厂的定位。

此前,华为先后在东莞建立了生产基地,在苏州了设立了实验室和试验场。这两大基础设施均服务于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而不是整车制造。对于华为来说,解决方案商的定位,比主机厂的定位更有价值。

近两年,华为的一些列动作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2020年,联手长安发布阿维塔品牌;同年,与奇瑞汽车建立战略合作;2021年深度赋能小康股份;同年,与广汽埃安联合研发下一代智能汽车。甚至于,2022年3月份申报的比亚迪宋PlusEV,竟然搭载了华为的DriveONE电动系统!

在所有的这些合作关系中,华为均是特定项目的智能驾驶和电驱系统供应商,而且华为迄今为止没有入股或控股任何一家新能源车企,自己更没有成为专门的汽车公司。

频繁且密集地接触主机厂,说明华为正是在为汽车零部件业务铺路。而前期高调赋能、联手打造一些产品,看上去是在造车,但实际上是在做市场背书。现阶段,华为既没有走代工路线,也没有作为单纯的零部件企业参与主机厂的业务。而是借助华为技术和品牌杠杆,与传统主机厂实现共赢。

华为不会进军整车业务的另一个原因,笔者认为,是华为暂时没有这个能力造车。虽然电动车降低了制造门槛,但难度依然很高。三大件中,发动机、变速箱不用了,可整车平台依然是难点。

虽然电动车设计更简单了,但制造工艺、质量控制、售后体系是城墙。更重要的是,新势力没有传统品牌对上游的议价能力。汽车行业,是主机厂主导的。而对于新势力来说,他们却要讨好上游产业。

比如汽车中的MCU,中国大陆自给率不到5%,大量依赖进口。而车轨MCU的供应商无非就是那么几家。万一你在汽车MCU芯片上也被制裁了怎么办?面对一个等级森严、极度规范、包容性差的工业体系,你想凭借自己在通信领域的自信来挑战巨人,难度非常大。

汽车工业是值得敬畏的,并不是有钱就能解决问题。有的李姓老板200亿建厂,财大气粗,玩互联网思维尚未盈利;有的贾姓老板400亿扔出去,至今车还没量产,自己还被监管机构约谈;有的许姓老板豪言壮志,想用钱解决一切,结果自身难保。

如果华为要造车,那么华为要做的第一件事,应该是研发整车平台,而不是到处赋能。未来华为到底会不会自己造车,也不能说绝了。但笔者认为,以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切入汽车零部件,要比自己造车更有意义。当所有人都去淘金的时候,你去卖水。别人金子不一定淘得到,但你的水肯定卖爆了。言外之意,如果华为真的下场造车,就等于给自己设了个套。

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思路问题。给华为一定的时间,它也能学会造车,问题是值不值得。一方面特斯拉的成功并不是随便可以复制的,另一方面传统车企的技术储备也不是你短时间能超越的。

对于蔚小理这些头部新势力,铆足了劲年销10万才只是个开始。而宝马2021年仅在中国大陆就卖了84万辆车,并且开始快速布局电动车产业。如果你想靠互联网思维、更懂中国消费者、极高的性价比来占据市场,那么想得太简单了。


3
华为汽车业务的正确姿势


目前,华为跟主机厂合作,无非是两个套路。一个是智选模式,即华为深度参与产品定义、整车设计以及渠道销售,在产品造型、内外饰设计及品牌营销方面形成合作;二是HuaweiInside模式,由华为提供ICT、电驱、智能驾驶等方案。

这两种模式殊途同归,都是在为华为的汽车解决方案做背书。华为真正想挑战的并不是BBA,而是大陆、博世、采埃孚、德尔福、电装、伟世通等Tier 1的地位。原因很简单,在智能汽车时代,华为这类公司,更懂软件、更懂算法、更懂AIoT。

为什么英伟达会去做Nvidia Drive解决方案,因为它懂计算。这件事传统Tier1干不了,它们干的是研发一个更高级的ABS,而不是一个7nm的芯片。

与华为思路类似的还有索尼。同样是拥有基础科技技术和消费电子产业链,索尼通过跟传统车企合作Vision-S概念车,来打响自己在汽车解决方案中的第一枪。相比华为的高举高打,索尼更专注于人工智能、视听技术与汽车设计的融合。不过,索尼合作的对象就是一家Tier 1:麦格纳。

华为的姿势更激进,它要取代Tier1。因此它甚至连电驱动系统都做了出来。这是笔者感到意外的。华为的mPower方案已经涉及了电驱动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器、车载充电系统和直流快充模块。如果它再出一个电池组我们也不会感到意外。

华为涉猎如此之深,可能跟其在半导体领域的积淀有关。华为具备芯片的设计和研发能力,而智能电动车要用到各种MCU、CPU,以及IGBTMOSFET部件。后两者是电动车逆变器和电控系统的必要组成元素。

至于电机本身,应该是为了实现集成化的解决方案而顺带做的,因为电机技术的门槛较低。当然,从搭载华为电机的车型来看,这个顺带一做的电机也是下了十足的功夫,从效率和转速等几个维度看,属于高性能产品。

比亚迪这次搭载华为电机,已经说明华为DriveONE的应用实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华为的电机就是领先世界的产品。

长远来看,华为在汽车行业会持续扮演Tier1的角色,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会是其最好的敲门砖。这对于华为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


小结


做Tier1还是主机厂,对于华为来说不难选。任正非不断强调华为不造车这件事,已经说明问题。对于一个有芯片研发能力,掌握通信技术和计算平台的公司来说,自己下场独立造车不是个明智的决定。

智能电动车不同于传统汽油车,最大的区别看似是动力形式,其实是计算需求。华为很显然更想做新时代的英特尔,做HuaweiInside。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华为
    +关注

    关注

    216

    文章

    34558

    浏览量

    253298
  • 智能汽车
    +关注

    关注

    30

    文章

    2902

    浏览量

    107635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领衔参与央视跨界对话

    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将作为重要嘉宾之一,携手赛力斯、奇瑞控股、北汽集团和江汽集团的领导人物,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主持人一同探讨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未来趋势。此次直播不仅是一次行业内的高端交流,更是鸿
    的头像 发表于 12-18 10:10 458次阅读

    鸿蒙智行年度直播活动筹备中,携手“四界”高层共亮相

    亮相直播间,共同探讨鸿蒙智行在汽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规划。 此前,在华为Mate品牌的一次活动中,已经提前展示了鸿蒙智行旗下的最新力作——尊界S800
    的头像 发表于 11-28 10:44 1101次阅读

    华为Mate70系列首发卫星寻呼功能 强大到再爆金句:强得飞起

    华为Mate70系列正式发布;大家都在关注到底华为Mate70手有多强悍?在发布会;Mate 70系列和Mate X6折叠机亮相,在发
    的头像 发表于 11-26 18:11 606次阅读

    华为Mate70系列正式发布 说Mate70对得起那四个字

    华为Mate70系列正式发布;到底华为Mate70有多强?说Mate70对得起那四个字;那肯定就是没有说出口的“遥遥领先”。 11月2
    的头像 发表于 11-26 17:34 553次阅读

    称史上最强大的Mate11月见

    对于华为的下一代旗舰手机Mate70的关注一直没有减少,对于“纯血鸿蒙”的期待一直很高,11月4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
    的头像 发表于 11-04 11:23 344次阅读

    原生鸿蒙系统正式发布,宣布不依赖国外核心技术

    在近日的发布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自豪地宣布:“基于OpenHarmony全新打造的原生鸿蒙系统正式发布!今后,华为的所有设备开机
    的头像 发表于 10-23 10:08 475次阅读

    华为出席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

    在四川宜宾举办的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华为高层发表了前瞻性的观点,他指出新能源汽车行业已迈入下半场,其核心竞争力将聚焦于智能化。
    的头像 发表于 09-03 16:30 640次阅读

    华为究竟成没成功,这个责任谁来担?

    华为,一种很新的方式。
    的头像 发表于 06-20 11:16 327次阅读

    交付问界M7,畅谈L3智驾:华为轻松实现

    6月2日,在深圳湾鸿蒙智行用户中心,为问界新M7 Ultra的首批车主举办了交付仪式。他亲自为车主颁发新车钥匙,并分享了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前沿成果。   在提及L3级别自
    的头像 发表于 06-05 14:56 1098次阅读

    :鸿蒙智行今年的总销量为13.4万辆

    在6月1日举行的2024年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董事长先生以亲切而专业的口吻向大家公布了迄今为止,由华为鸿蒙
    的头像 发表于 06-03 16:49 730次阅读

    :和江淮汽车合作新车型对标远超迈巴赫!

    5月21日,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近日透露,与江淮合作的产品名称还没有定,可能要做百万级的,非常高端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5-21 14:54 1398次阅读

    华为卸任终端BG CEO 转任董事长 何刚接任

    如今,除了担任华为常务董事外,还兼任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主任等职务。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微博个人介绍也已从“终端BG CEO”改
    的头像 发表于 05-10 11:37 776次阅读

    卸任华为终端BG CEO,何刚接任

    据公开资料显示,自2011年起,担任华为终端公司CEO至今已有近13个年头。在其领导下,华为手机销量从2011年的5500万台增长到2
    的头像 发表于 05-06 10:26 604次阅读

    华为内部人事变动:卸任终端BG CEO,何刚接任

    依据人士透露,华为内部拥有完备的管理体系,此次变动乃正常的内部调配,旨在能全心专注于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
    的头像 发表于 05-06 09:36 564次阅读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禁令”不再提“遥遥领先”

    2021年初,华为手机Mate40发布会上频繁使用“遥遥领先”描述该款设备的性能优势。次年上市的Mate50,其推出的手机与卫星通讯功能亦被其称为“遥遥领先”的技术创新。
    的头像 发表于 04-08 09:38 657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