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CU/DU部署方案选择分离还是合设,需要综合考虑实际业务需求、组网方案及技术实现复杂度等多重因素。
(1)建网初期阶段以eMBB为主、局部满足uRLLC业务需求,CU/DU合设部署有利于保证低时延要求,后期考虑采用CU/DU分离部署,满足mMTC小数据包业务。
(2)国内运营商均倾向于以SA组网为目标,无须考虑通过分离部署来避免NSA组网双链接下路由迂回问题。
(3)由于DU难以实现虚拟化,CU虚拟化目前也存在成本高、代价大的挑战,因此,国内运营商在建网初期均采用CU/DU合设部署,以节省网元,减少规划与运维复杂度,降低部署成本,减少时延(无须中传),缩短建设周期。中远期随着商用程度及业务需求不断成熟按需升级支持uRLLC和mMTC业务场景,适时引入CU/DU分离架构。现阶段网络设计方案需考虑向CU/DU/AAU三层分离的架构平滑演进,要求合设部署的CU/DU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未来实现CU/DU分离架构。
对于建网初期的5G RAN组网方式,还需要综合考虑实际业务需求和业务分布、机房和传输条件、网络协作能力要求及网络安全性等因素,按照固移融合、资源共享、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评估各种组网方式的优缺点和可实施性,分场景合理采用D-RAN、C-RAN组网,中远期向CU云化架构演进,如图6-15所示。
(1)对于业务集中区域,在具备传输网络结构及资源条件、局址机房条件、保障无线网络可靠性的前提下,5G RAN组网优先采用与4G协同规划的C-RAN集中放置方式,降低基站配套建设要求和选址难度、节省机房租赁成本和能源消耗,实现基站的快速部署,同时可获得网络协作效益的最大化,大幅提升网络的覆盖和容量。采用C-RAN组网时,需根据无线规划、预测的AAU数量及分布,合理规划集中机房的位置和每个集中机房安装的CU/DU目标数量。
①当采用C-RAN大规模集中模式时,CU/DU应集中部署在综合业务机房,一般位于中继光缆汇聚层与接入光缆主干层的交界处,大集中机房应预留不少于两个标准综合机架安装CU/DU,可放置5~30套CU/DU。
②采用CRAN小规模集中模式时,CU/DU集中部署在接入网机房或机房条件较好的节点基站机房,一般位于接入光缆主干层与配线层的交界处,小集中机房一般预留1个标准综合机架安装CU/DU,可放置3~5套CU/DU。
2)对于业务稀少或较为分散的区域,或需要满是对时延敏感业务时,又或者光缆资源和机房条件紧张(或接入光境和集中机房建设进度无法满足建网要求)时,如果采用D-RAN模式,CU/DU可部署在宏基站机房,后期再根据是否符合集中部署组网条件进行CRAN改造。
在进行CU/DU集中规划建设时,运营商应遵循以下原则。
(1)C-RAN集中机房应结合现网光缆网结构、4G RAN组网方式及集中机房资源条件进行统一的网格化规划,按照资源利用、进度要求、建设成本和网络结构综合考虑的原则,每个网格规划1个CU/DU集中机房,每个机房的CU/DU只下挂其辖区内的AAU,一般不跨区或交叉接入。为提升网络性能,减少网络间干扰,同一个C-RAN集中机房管辖区域内的物理站点要求成片连续覆盖,避免与其他机房管辖区域形成交叉连接。
(2)集中机房管辖网格的边界应结合业务分布、地理环境、重叠覆盖度、潮汐效应业务及光缆跳点数和传输距离(考虑光衰耗)等因素进行合理设置,重叠覆盖度高、切换频繁、具有潮汐效应的区域应归入同一个CU/DU集中机房管辖区域,CU/DU集中机房与AAU站点之间的光纤链路衰耗要满足无线设备的要求。
(3)集中机房管辖网格边界的设置同时还要考虑AAU,选择上联机房时要避免出现光缆路由迁回过长和光缆纤芯反复跳接,减少光缆资源占用,降低光缆建设压力。
(4)为便于实现协同功能,C-RAN区域内原则上不能出现异厂家“插花”。
(5)CU/DU集中机房的空间、动力配套、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条件应根据集中度和重要等级、远期业务需求进行设置。
随着RAN的密集部署及CU云化技术的成熟,C-RAN组网方式逐步向CU云化架构平滑演进,实现无线高层协议栈功能的大规模集中,提供高效的资源管理和移动管理等协作化能力,整体优化无线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减少CAPEX(CapitalExpenditure,资本性支出)和OPEX:(Operating Expensc,运营支出)。
-
5G
+关注
关注
1354文章
48454浏览量
564250 -
eMBB
+关注
关注
0文章
31浏览量
12410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