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作为集成电路产业的根基技术,是保障我国IC产业安全的核心。然而,当前我国EDA人才市场情况却不容乐观,人员以及研发投入的缺失使得EDA对于我国先进制程工艺的支撑不够,自给率非常低,同时也成为了我国IC产业链最薄弱的环节。在此背景下,如何培养EDA人才成为国内学界和产业界一直在探索的破局之策。
人才助力实现“1+1远大于2”
在国微思尔芯CEO兼总裁林俊雄看来,中国EDA产业发展存在两个难点,一是国产EDA生态尚不健全;二是国内EDA人才极其匮乏。
对于国产EDA来说,一个健全的生态环境十分重要。林俊雄从1998年就在美国硅谷进入到EDA行业,他当时最大的感触就是三大EDA公司在美国之所以成功最大原因就在于美国尤其硅谷的生态环境健全:有许多一流大学从事各种EDA方面的研究;产业链集中,有一定的市场规模,有效地把设计、验证、制造等环节串起来;以及有好的投资环境,培养产业和人才。
林俊雄还提到:“另外有好的投资环境,有充足的人才,创业者、投资者、研发人员、从业人员都有合理的回报,同时也为整合EDA平台的头部企业,经过收购与整合,创造更高的价值。简答的说,在这个生态里,总体是互利的,而且整合完后1+1远大于2。目前国内离上述的生态环境还有比较大的距离。所以需要政府领头、同行间良性竞争、合作和发展来建立好的国产EDA生态,这才能有效的促进产业的长期发展,迈向全球领先地位。”虽然近两年在政策、资本的扶持下,本土EDA企业人数逐渐上升至近两千人左右,但与行业龙头企业动辄万人的规模相比,差距显而易见。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相较其他行业,EDA的人才涉及学科广泛,培养周期更长。
众所周知,EDA工具覆盖面非常宽,是真正的交叉学科,而不仅仅是微电子或单一学科,需要涉及到IC产业中的各个阶段,所以EDA人才也必须要有很强的跨学科背景,要具备数学、计算机、电路、甚至物理方面的知识储备。但目前无论是微电子相关专业的本科还是研究生类的课程,都无法完全覆盖EDA研发的支撑课程(如计算数学、计算机、自动化)等,给EDA人才的培养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因此要想培养出专业的EDA人才,就需要校企联动,探索出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支持专业竞赛吸引更多精英,建立更好生态
国微思尔芯(S2C)自2004年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集成电路EDA领域。作为业内知名的EDA解决方案专家,公司业务聚焦于数字芯片的前端验证,已与超过500家国内外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服务于人工智能、超级计算、图像处理、数据存储、信号处理等数字电路设计功能的实现,广泛应用于物联网、云计算、5G通信、智慧医疗、汽车电子等终端领域。
通过多年耕耘,国微思尔芯在EDA领域的技术实力已经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并在原型验证领域构筑了技术与市场的双领先优势,参与了我国EDA团体标准的制定,承担了多项国家及地方重大科研项目。
在人才培养方面,国微思尔芯希望通过支持EDA竞赛的方式,来吸引和鼓励更多年轻一代的精英们投身到国产EDA领域中来。集成电路EDA设计精英挑战赛(以下简称“EDA大赛”)是国内少有的EDA专业竞赛,借由这次大赛的平台,国微思尔芯与来自北京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福州大学、苏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61支高校的参赛队伍进行了深度交流。
此外,作为本次大赛的赞助企业,国微思尔芯还深度参与到赛题的命制,同时与多家本土EDA企业进行了交流。林俊雄表示,“此次参与出题企业,都在各自的领域有自己领先的优势。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句话也很好地表述了我们对国产EDA行业的期待。大家能够以开放和共赢的态度来合作,才能建立好的国产EDA生态,才是让产业能够长期增长并且早日全球领先的重要因素。“
据EDA大赛官方消息显示,国微思尔芯在大赛中荣获专业贡献奖和优秀组织奖。此外,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的4支参赛队伍获得了由国微思尔芯颁发的企业特别奖。
总结
在国家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的背景下,EDA技术也愈发受到重视。虽然已经有不少本土EDA企业在部分工具上实现了突破,但在完整可用的全流程工具链上,还需要更多的技术积累,而这并非短期之内就能完成,需要人才和研发的投入。
未来,国微思尔芯在致力于打造EDA全流程解决方案的同时,也将积极参与人才培养,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才投身到EDA这个行业中来。
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积累工作经验,改进工作方法,向周围同志学习,注重别人优点,学习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查找不足,提高自己。
-
eda
+关注
关注
71文章
2708浏览量
172876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