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运动风气越来越盛,走在公园、体育场,甚至马路边,都不缺乏运动的身影,尤其是跑步。
据《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曾统计:到2019年经常跑步人数约为3740万人,最多5000-6000万。
如今是2022年,比起当年肯定有更多的跑步爱好者。
在跑步的花花世界里
我们在路上偶尔会遇到一眼望穿就是牛的人
偶尔也会看到……
不明觉厉的神(无)奇(效)跑姿!
“正确”的跑姿,真的存在吗?
目前全世界有不少的跑姿学习方法,包含 Evolution Runinng、Chi Running、Pose Method等;
在国内也有许多的跑姿教学,例如女子世界马拉松冠军孙英杰的“孙氏跑法”,是小步幅、高步频的跑姿,以巧取胜。
中国女子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纪录保持者、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三连冠孙英杰
我们无论是在网络上,或是真正请到专业教练,似乎对“正确”或者“有效”的跑姿,可说是众说纷纭。
科学家们也一直试图探讨这个问题。但在过去的研究中,结果经常相互矛盾。
例如,有些研究发现触地时间长一点对跑步有益、有些研究发现短一点较佳,也有研究认为触地时间跟跑步效益没有关联。
同样的例子还有着地策略,有些支持前足着地,有的则认为后足着地较佳。
最后,有学者认为会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不存在标准跑步姿势,因为不同的跑步姿势节省能量的方法不同。
两种典型跑姿的差异
为了证明这样的观点,Thibault Lussiana等人在2017发表了一篇研究,比较两种型态的跑者跑步效益的差异。研究使用的区分法为Volodalen法 (见下图)。
研究发现飞跃型跑者和贴地型跑者拥有相似的跑步效益,贴地型跑者有较长的触地时间,触地时腿部的压缩距离也较长。
研究认为这样的现象是因为贴地型跑者主要节省能量的机制是减少对抗重力,在触地时借由较多的腿部压缩来避免刹车,再将能量转移朝前方推进;
而飞跃型跑者主要是因为较佳的下肢刚性搭配伸展-收缩循环所以更能利用弹性能量。
白色长条表示飞跃型跑者,黑色长条表示贴地型跑者,RE指的是跑步经济性。(Lussiana等人, 2017)
科学家们做了这么多专业研究,依然没有一个标准的单一结果,所以啦!什么样的跑姿才是最有效的呢?还真没人能说个准!
无论你是资深跑者还是小萌新,无论你是使用什么跑姿,建议可以使用专业运动手表来陪伴自己跑步。
举例来说,如骏手表可以在运动当时提供有效的实时跑步数据如步频、步幅等,在运动结束后,透过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提供运动专业建议,配合悟境 AI 运动,可根据自身目前的体能情况安排个性化训练,并随着体能进步的情况不断进化训练。
透过科学、专业、个性的数据分析,才能真正找出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后记
最后悟境AI教练建议各位跑步爱好者,请以安全为前提,根据自身的体能与体况特性,方能找出真正适合自己的最靓跑姿!成为跑圈里最靓的仔!
在你跑步的地方,你就是自己的神!
iMLite悟境AI运动健康
创造预防医学理念的主动式健康管理平台
全国领先的主动式运动健康管理平台,对运动者、环境、时间进行融合的科学分析,提供精准的运动报告,并透过个人长期的日常健康、运动喜好、目标及数据分析,提供动态的运动训练规划,实现真正的运动AI智能化。
-
AI
+关注
关注
87文章
30172浏览量
268435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