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报道,比亚迪正计划自主研发智能驾驶芯片,该项目由比亚迪半导体团队牵头,已经向设计公司发出需求,消息指出,如果进度快,年底可以流片。比亚迪半导体正在招聘BSP技术团队,BSP(板级支持包,boardsupport package)的作用是给芯片上运行的操作系统提供标准的界面。
芯查查资讯显示,比亚迪半导体团队已经成立20年,期间陆续推出IGBT芯片、车规级MCU芯片以及模拟芯片等产品。不过,此前比亚迪的重点主要是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对自动辅助和智能驾驶领域涉及不多,在自动驾驶芯片上发力显示,比亚迪在该领域迈出坚实一步。
智能驾驶芯片是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核心,整车厂商开始研发高算力智能驾驶芯片,此前不仅也有消息指出“蔚小理”自研芯片,大众、丰田、现代都曾经宣布自研芯片,在车厂纷纷下场自研芯片的风潮下,汽车芯片的迭代速度将加快。
1.“软件定义汽车”推动电子电气架构变革,域控制器发展加速
智能驾驶芯片是汽车硬件中的一环,放在系统层面来看,汽车的内涵是通过软件动态改变网络节点之间的聚合关系,建立新的功能,这是“软件定义汽车”概念的核心,也是汽车未来的主要演进方向,“软件定义汽车”建立在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上。
图注:汽车E/E架构的演进(图片来源:博世)
根据博世等一级供应商提出的EEA发展路线,传统汽车当前采用的是分布式E/E架构(电子/电气架构,EEA),这种架构的问题是无法满足“软件定义汽车”的需求,而域控制器架构(DCU,Domain Control Unit)和未来的中央计算架构成为很好的载体,“软件定义汽车”可以通过OTA升级到DCU或中央计算平台来实现。简而言之,汽车E/E架构的升级迭代为“软件定义汽车”提供良好的路径。从发展规划的角度来看,在2021-2022年期间实现了域控制器集中式架构的量产后,大多数OEM将在2022年至2023年间批量生产跨域融合架构,并有望在2024年至2025年期间演进到集中式架构。目前,典型域集中式汽车E/E架构包括:吉利汽车集团的SEA(SustainableExperience Architecture)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广汽星灵架构、长城E/E平台(GEEP)、比亚迪E3.0平台和大众E3架构。从批量生产车型的角度来看,集中式E/E架构现在盛行,对功率、底盘、车身、智能驾驶和驾驶舱进行域控制。由于技术门槛、配置梯度多样化、消费习惯等因素,很难完全实现标准域架构和中心架构,因此“分布式ECU+域控制器”的域混合架构在短期内会普遍存在。目前,大众、宝马、吉利ZEEKR、华为、伟世通等采用三域E/E架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智能驾驶域、智能驾驶舱域、整车控制器域。OEM加速新E/E架构规模生产,域控制器将成为一个巨大的受益者。根据盖世汽车的预测,2025年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出货量有望达到400万套。国内各大厂商紧跟产业变革趋势,德赛西威、东软集团、经纬恒润等国内Tier 1上市公司,华为、百度等科技公司以及宏景智驾、创时智驾等初创企业均在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领域展开布局。另据ResearchInChina的数据,2021年中国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出货量为539,000台,渗透率为2.7%,预计到2022年将超过5%。可以想象,到2025年,年出货量将达到452.3万套,渗透率将跃升至18.7%;关键驱动因素将是L2+驾驶和停车集成域控制器的出货量飙升。
图注:国内厂商的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来源:东方证券研究所)
2.汽车域控制器的五种商业模式
域控制器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组件,向上支持应用软件的开发,向下链接E/E架构和各种系统组件。域控制器市场的竞争趋于白热化,多种商业模式并存。模式一:OEM外包域控制器,该模式首先由特斯拉推出,然后被蔚来和小鹏汽车等新兴汽车制造商采用。特斯拉设计域控制器,并将生产委托给广达电脑和昌硕。蔚来寻求纬创和伟创力的支持。除了最基本的硬件制造外,ODM/OEM已经开始涉足软件工程,涵盖域控制器底层基本软件和BSP驱动程序。模式二:一级供应商为OEM生产域控制器。这是现阶段最常见的合作模式。一级供应商采用白盒或灰盒模式,OEM开发自动驾驶或智能驾驶舱的应用层。芯片供应商、一级供应商和OEM通常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芯片供应商提供芯片,并开发软件堆栈和原型设计包;一级供应商提供域控制器硬件生产、中间层和芯片解决方案集成。该模式的典型合作案例包括德赛西威+NVIDIA+小鹏汽车/理想/智己、极氪+Mobileye+知行科技等。模式三:在软硬件分离趋势中诞生的1.5级供应商,将精力集中在域控制器基础软件平台上。向上,他们支持原始设备制造商掌握系统的独立开发权,向下整合二级供应商的资源,如芯片和传感器。作为这种模式的发起者,TTTech目前的价值超过10亿美元,并引入了奥迪、三星电子、英飞凌和安波福等主要股东。TTTech提供MotionWise软件平台,包括工具和中间件。由TTTech和联创汽车电子公司(上汽集团旗下公司)共同出资的创时智驾是上汽集团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主要供应商。在中国,东软睿驰、映驰科技、诚迈科技、镁佳科技、中科创达等,都侧重于从软件切入域控制器供应链。同时,一级供应商也扮演着1.5级供应商的角色。例如,在驾驶舱域控制器领域,专门从事底层驾驶舱软件系统的博世,将硬件生产和生态系统建设外包给其合作伙伴车联天下。对于一级供应商来说,他们最能够通过提供一系列解决方案来跟踪市场发展趋势,例如软件、硬件,或者软硬件集成解决方案。
图注: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演变对供应链进行重构(图片来源:ResearchInChina)
模式四:0.5级供应商诞生于OEM厂商对全栈自开发能力的需求。与OEM紧密结合的0.5级供应商将参与OEM从研发,生产和制造到以后的数据管理和运营的整个过程。0.5级供应商有三种类型:(1)部分整车厂分拆零部件部门独立运营。例如,上汽集团旗下的联创汽车电子、长城汽车旗下的诺博汽车科技和毫末智行,以及吉利旗下的亿咖通。(2)部分整车厂寻求与一级供应商合作建立合资公司,例如,宏景智驾与江淮汽车合资成立域驰智能,德赛西威与富奥股份、一汽集团合资成立富赛汽车电子。(3)芯片供应商转变为0.5级供应商。在芯片短缺的背景下,芯片厂商拥有更大的话语权,甚至整车厂也不得不绕过一级供应商,直接从他们那里购买。芯片供应商不再满足作为二级供应商的角色,并且正试图与OEM建立牢固的联系。芯片供应商从一开始就参与了OEM的车型开发,例如,Mobileye和吉利建立了战略合作;收购Veoneer后,高通将更加努力地推出自动驾驶和驾驶舱跨域融合计算平台;NVIDIA DRIVE Hyperion 8.1平台与自动驾驶和驾驶舱兼容,芯片供应商甚至试图与OEM携手合作,建立自动驾驶业务利润分享模式。模式五:系统集成商将域控制器外包给ODM/OEM,特别是自动驾驶系统解决方案和智能驾驶舱软件平台的提供商。例如,百度的ACU由Flex生产,毫末智行也与Flex合作。即便是很多自动驾驶初创企业都可能采用这种模式,以ODM/OEM提供汽车OEM硬件产能为补充,为OEM提供完整的“域控制器+ADAS集成开发”解决方案,旨在更好地与传统一级供应商竞争。
3.小结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全栈软件系统解决方案将成为域控制器提供商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软硬件分离的背景下,全栈软件系统开发能力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发挥关键作用。对于域控制器提供商而言,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不断丰富和构建底层平台、中间层平台和应用层平台。
-
汽车电子
+关注
关注
3026文章
7941浏览量
166890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