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ViewW1白光干涉仪分析步骤介绍:
1.将样品放置在载物台镜头下方;
2.检查电机连接和环境噪声,确认仪器状态;
3.使用操纵杆调节Z轴,找到样品表面干涉条纹;
4.微调XY轴,找到待测区域,并重新找到干涉条纹;
5.完成扫描设置和命名等操作;
6.点击开始测量(进入3D视图窗口旋转调整观察一会);
7.台阶样品分析第一步:校平;
8.进入数据处理界面,点击“校平”图标,和平面样品不同,台阶样品需手动选取基准区域,选好基准区域后,先“全部排除”再“包括”;
9.若样品表面有好几处区域均为平面且高度一致,可多选择几个区域作为基准面进行校平;
10.台阶高度测量:线台阶高度测量
11.进入分析工具界面,点击“台阶高度”图标,即可直接获取自动检测状态下的面台阶高度相关数据;
12.在右侧点击“手动检测”,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形状作为平面1和平面2的测量区域,数据栏可直接读取两个区域的面台阶高度数值;
13.台阶高度测量:线台阶高度测量
14.进入数据处理界面,点击“提取剖面”图标,使用合适方向的剖面线,提取目标位置的剖面轮廓曲线;
15.进入分析工具界面,点击“台阶高度”图标,由于所测为中间凹槽到两侧平面高度,因此点击右侧工具栏,测量条对数选择“2”,将红色基准线对放置到凹槽平面中间,两对测量线对分别放置在两侧平面,即可在数据缆读取台阶高度数据。
SuperViewW1
白光干涉仪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相关推荐
迈克耳孙干涉仪白光等倾干涉的实现、条纹特征及形成机理是光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以下是对这些方面的详细解释:
一、迈克耳孙干涉仪白光等倾
发表于 01-23 14:58
•120次阅读
简介
天文光干涉仪能够实现恒星和星系的高角分辨率的测量。首次搭建的天文光干涉仪分别由菲索(1868)和迈克尔逊(1890)提出。迈克尔逊恒星干涉仪于1920年成功地测出参宿四的直径。
发表于 01-21 09:58
原理相关1、白光干涉仪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白光干涉仪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学干涉原理。光源发出的光经过扩束准直后经分光棱镜分成两束,一束光经被测表
发表于 01-09 16:02
•232次阅读
一、初步应用阶段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外相继出现了一些应用型白光干涉仪。这些干涉仪主要采用人工操作、读数、计算和测量评定某个参数,效率相对较低。这一时期的
发表于 01-03 09:28
•224次阅读
Fusion是用于复杂系统建模的统一平台,并具有非常人性化的用户界面。
在第一份“最佳”时事通讯中,我们关注的是Fizeau和Mach-Zehnder干涉仪。
**用于光学测量的Fizeau 干涉仪
发表于 12-26 10:15
了具有相干激光源的马赫-泽德干涉仪。该例证明了光学元件的倾斜和位移对干涉条纹图的影响。
建模任务
由于组件倾斜引起的干涉条纹
由于偏移倾斜引起的干涉条纹
**文件信息
**
发表于 12-25 15:42
简介 天文光干涉仪能够实现恒星和星系的高角分辨率的测量。首次搭建的天文光干涉仪分别由菲索(1868)和迈克尔逊(1890)提出。迈克尔逊恒星干涉仪于1920年成功地测出参宿四的直径。现
发表于 12-25 15:26
简单介绍光纤端面3D干涉仪的单色光移相干涉测量法。 现在一般光纤端面3D干涉仪操作界面上,都有白光和单色光(比如红光或其他颜色)的两个选项。
发表于 12-18 09:23
•256次阅读
白光干涉仪利用干涉原理测光程差,测物理量,具高精度。应用于半导体、光学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及科研等领域,双重防撞保护保障测量安全。基本原理:白光
发表于 12-16 15:04
•0次下载
白光干涉仪利用干涉原理测光程差,测物理量,具高精度。应用于半导体、光学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及科研等领域,双重防撞保护保障测量安全。
发表于 12-13 16:42
•444次阅读
激光干涉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业制造和精密测量领域的仪器。在科学研究领域,激光干涉仪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多个学科,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在工业制造中,激光干涉仪
发表于 09-26 08:05
•1909次阅读
测量仪表干涉仪
优可测
发布于 :2024年07月29日 10:03:54
测量仪表干涉仪
优可测
发布于 :2024年07月29日 09:59:59
激光共聚焦和白光干涉仪哪个好?在精密测量领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白光干涉仪是两种不同的高精度光学测量
发表于 05-06 09:41
•0次下载
在精密测量领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白光干涉仪是两种不同的高精度光学测量仪器。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应用优势和应用场景。选择哪种仪器更好,取决于具体的测量
发表于 04-24 11:45
•879次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