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3MWC上海会期间,中国移动集团首席专家冯征在5G SA产业圆桌上进行了主题演讲,分享了中国移动在5G SA核心网建设及发展的经验,认为全融合核心网建设5G SA网络是投资效率最优的选择。
中国移动集团首席专家 冯征
回顾过往,由于无线与核心网标准在时间上的成熟度偏差,5G是唯一同时具备NSA和SA两种建设模式的网络代际。经过实践对比,5G NSA(Option 3)部署必须依托于4G网络,NSA需要同时拥有4G覆盖和5G覆盖,这可能将额外加大运营商在4G网络上的投资。同时,NSA网络的4G基站与5G基站的协同以及终端选网会更加复杂,网络改造成本比较高。在当前5G SA技术已经具备商用条件的情况下,从投资的角度考虑,直接选择5G SA是效率最高方式。
5G SA的核心网建设时,全融合核心网部署相比多代际核心网并行/叠加部署而言,具备网络简洁、运维高效、体验更优的优势。网络简洁,全融合一张核心网同时接入各种制式的无线网、同一网元负责不同无线接入方式用户的业务并实现资源共享,网元数量和接口数量大幅减少,并能够有效避免用户不同无线接入方式而导致的核心网资源冗余配置。运维高效,对一套核心网的运维即实现了对多张核心网的运维,既提升了运维效率又降低了运维工作量。体验更优,是将不同代际网元之间的信令变为了同一网元内部的信令,降低互操作的复杂度和时延,并同时提升了用户业务体验。
网络建设完成后,下一步的重点是发展5G SA用户数和新业务孵化、加大5G对4G的分流。用户发展方面,需要识别用户使用的多模终端类型和其网络在线状态,采用积极的策略,推动SA用户实现快速上量。同时,运营商还需积极推出吸引用户的5G SA套餐,并以优质的业务体验推动5G SA多模终端打开5G功能开关。SA用户的快速发展,将提升SA网络的投资收益。新业务孵化方面,运营商需要更多的关注培养用户业务使用习惯,在资费上应鼓励用户更多地使用业务提供方推出的新的优质业务,积极与业务提供方协作提升用户体验,加速和繁荣新业务发展,做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桥梁,实现新业务螺旋式上升,最终也将达成运营商收益的良性增长,构筑多赢的产业态势。
面向未来的5G-A,中国移动始终积极参与并推进3GPP标准发展演进。在Rel-18标准中定义5G-A架构,开启万物智联的数字经济新模式,在后续的Rel-19标准中将进一步推动5G-A向智慧、绿色新业态演进。同时,也积极与产业界各方共同探索并验证5G-A新能力、新业务,为5G-A的最终实现不懈努力。
原文标题:中国移动冯征:5G SA全融合核心网,高效简洁,拓展新业务,赋能新体验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华为云核心网】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华为
+关注
关注
216文章
34558浏览量
253292 -
核心网
+关注
关注
17文章
349浏览量
18628 -
华为云
+关注
关注
3文章
2703浏览量
17640
原文标题:中国移动冯征:5G SA全融合核心网,高效简洁,拓展新业务,赋能新体验
文章出处:【微信号:hwCoreNetwork,微信公众号:华为云核心网】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中国移动北斗短信业务正式启动
DITO分享5G SA核心网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未来战略
中国移动发布全球首颗 RISC-V 内核超级 SIM 芯片
![<b class='flag-5'>中国移动</b>发布全球首颗 RISC-V 内核超级 SIM 芯片](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E5/D3/wKgaomZBeIyADEqiAACsZ19UYWk044.png)
华为携手中国移动发布首个5G-A核心网的网络运行感知大模型
西班牙电信德国公司携手AWS构建5G核心网
华为携手中国移动浙江公司 实现全球首个5G-A核心网智能差异化体验保障
中国移动发布基于飞腾CPU自主研发的赋能AI算力时代的新产品
![<b class='flag-5'>中国移动</b>发布基于飞腾CPU自主研发的<b class='flag-5'>赋</b><b class='flag-5'>能</b>AI算力时代的新产品](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B/55/wKgZomYfoOaACjLfAAAYvXBvxfw277.jpg)
华为5G移动核心网在GlobalData连续六年摘得桂冠
![华为<b class='flag-5'>5G</b><b class='flag-5'>移动</b><b class='flag-5'>核心网</b>在GlobalData连续六年摘得桂冠](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3/D9/wKgaomXpIaGAZ-_pAAATQyFHzJ4314.jpg)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