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国能北电胜利能源无人驾驶矿卡应用项目顺利终验,这是国能集团首个完成终验的无人重型矿卡项目。从7台220吨级矿卡改造、无人运输系统部署、无安全员24小时运行到无人运输效率达到有人作业,踏歌智行的工程师们在胜利一号露天煤矿奋斗了数百个日夜,期间经历了泼水成冰的严寒、疫情时期的艰难,也创造了最高单日拉运车次达到352辆的新纪录
这群年轻人拧成一股绳,迎接挑战、解决难题,有疲惫、有兴奋、有不甘、也有骄傲。笔者与两位见证了项目历程的95后工程师展开一场交流,深深感受到这群“战友”之间的情谊,以及他们对于无人驾驶的一片赤忱。
方工作为95后青年,却是项目的“元老”,他是第一批入驻锡林浩特胜利一号矿的成员之一。在7台矿卡之中,方工参与改造了其中4台,以及后续所有车辆的调试。在“安全员下车”常态化后,他和同事们共同负责平台调度、车辆运维等工作。
在谈及项目实施难点时,他回忆最艰难的时期是“安全员下车”常态化的过程,因为属于国内首创,没有相关经验可以借鉴,项目组需要与客户共同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安全保障机制,例如无人矿卡的点检如何做到全面、到位、不遗漏,如果车辆运行出现未知故障应该采取怎样的应急措施。“本来以为是很简单的,但后来发现确实很难。”
但是,付出总有收获。方工说:“我们也会把实施经验分享给其他项目的同事。”在踏歌智行,每个项目的成果会成为行业共同的财富,为后续更多的无人驾驶矿车高效落地奠定基础。
伴随着项目的发展,方工也深切感受到公司的变化,“产品越来越智能了,公司制度也更加完善,项目实施也越来越顺利。”产品力的持续提升,使项目实施愈加顺利,反过来,在矿区实际场景的落地难题、数据积累,也反哺了产品的更新迭代,使其更适应露天矿的特殊环境,部门之间的有效协同构建了螺旋式的增长,而这样的正向变化也体现在每一个踏歌智行的“奋斗者”身上。
与方工同批入驻项目的田工有着同样的感受:“公司从原来的几个项目,到现在的几十个项目,队伍也更加壮大了,这两年确实变化很大。”
田工在踏歌智行的角色曾发生过转变,从产品中心转岗至工程项目交付中心,他的职业发展发生了跨部门的横向拓展,从产品端走向了应用端。田工表示:“虽然工作内容变化不太多,但是思考的角度会有所转变,更侧重于工程实施。”这类的转岗让踏歌人具备了更丰富的视角、更全面的职业技能。
在工程实施侧,田工也曾经历过挑战。为优化工艺、增设功能以提升无安全员运行效率,公司发起一次系统版本的迭代,由于矿区与矿区、矿区与试验场的实际环境不同,新版本系统的落地会经历一段“过渡期”,田工负责发现、分析、反馈,与产研相互配合,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难题。在此期间,项目既需要各方人员的细心、耐心与责任心,也需要同事之间的相互信任、默契配合,才能使产品升级达到预期的应用效果。但是,这还不算难。
“最难的是项目一开始,我们需要从头摸索,包括管理、实施、技术,也包括夜班无安全员运行的这种我们第一次遇上的场景。“
幸运的是,项目已经度过了从零开始的阶段。虽然现在依然需要创新,但项目同事之间的默契可以让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大家在一起工作,就像兄弟,或者,哥们儿。”田工告诉笔者。
同时,笔者发现两位同事毕业于同一个专业,两个同龄人在同年同月入职公司,通过不同的角色参与到同一个项目,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就是这样一群年轻、有活力、认真负责的工程师们,向着同一个目标齐心协力,打造了国内矿区无人驾驶的标杆案例,这不只是行业发展的成果,也是他们每一个人的辉煌时刻。
对于未来,毋庸置疑的是,这群年轻人将会大有作为,树立更多的行业里程碑。“希望可以看到更多无人矿车奔跑在矿区。”方工如是说。
-
踏歌智行
+关注
关注
0文章
97浏览量
620
原文标题:平凡英雄 | 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
文章出处:【微信号:gh_010fda01239e,微信公众号:踏歌智行】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