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机器人的数量将会多于人类。”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马斯克的预言话音刚落,傅利叶通用人形机器人GR-1便随后亮相。
视频中,高高的个子,苗条的身材,一个酷似人体骨骼的机器人,迈着敏捷的步伐,大步流星地行走。7月12日,傅利叶通用人形机器人GR-1正式发布,傅利叶智能也从专用康复机器人赛道转向通用机器人技术平台。
“我们希望在一两年内实现量产交付,3年左右机器人能够灵巧地完成一些通用任务,5~10年实现机器人真正走入普通人的家庭。”傅利叶智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顾捷拿出了时间表,未来5年,人形机器人将实现“三级跳”。
通用机器人终极追求 四肢发达,头脑强大
“机器人未来一定是通用的,一个机器人,用不同App驱动不同任务。”顾捷认为,从专用到通用,是很多技术和产品的发展趋势。
GR-1的体 型与成年女性相当,其步行速度已与正常成年人相当,但负重能力已相当于成年男性。GR-1身高1.65米,体重55公斤,它全身自由度达40个,最大关节模组峰值扭矩可达300NM,步行速度可达到5KM/h,负重50公斤。实验视频中,GR-1已能快速行走、敏捷避障、稳健上下坡、抗冲击干扰等,而这些能力,只是通用机器人能力的1%。
通用人形机器人最终应具有与人类相似的身体结构,包括头、躯干和四肢,双足行走,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和决策智能,并灵巧地执行任务,这对机器人的“力量”增强和“体重”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就如同人减肥的同时要增强力量,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六年前,外骨骼机器人最初穿到患者身上时,机器人每个关节的力量是不够的,加上器械本来的重量,患者穿上后需要用两个拐杖来保持平衡。
在傅利叶 智能看来,运动能力加认知能力才能成就通用机器人。未来,傅利叶智能将把研发重点放在让人形机器人的运动能力越来越强,而认知能力则靠生态合作伙伴一起开发,傅利叶机器人将开放接口。
顾捷描绘着通用机器人的未来能力:“希望下一代机器人能够跑起来,可以跳远或者跳高。同时进一步优化分析处理能力,当人下达指令时,能够理解具体的语义,拆解、响应并能够独立完成一定的任务。”
8年“攒积木” 康复机器人“变身”通用机器人
做一款通用机器人,是顾捷是大学时代便埋下的梦想种子。
但当时机器人的运动能力、AI算法及市场应用等条件尚未成熟,傅利叶智能另辟蹊径。2015年起,团队先瞄准了康复机器人,之后几年陆续推出上肢康复机器人、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等三十多款产品,率先发布国内首款商业化下肢外骨骼机器人。
直至2019年,傅利叶智能才低调启动通用人形机器人项目。
“这就像乐高积木,得由一个个积木组成。很早我们就开始攒人形机器人所需的各个关键模块。”顾捷说道,经过多年沉淀,傅利叶智能在传感器、一体化执行器、模块化设计、机械仿生结构等底层技术积累的知识产权数已超百项,尤其在执行器关节领域更是具备了一定竞争力。
机器换人 杀手级应用是什么?
全球都已掀起机器换人的浪潮,但业界一直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各行各业并不一定需要人形机器人,专用机器人已经够用,另一种则认为通用机器人才是终极形态。
“如果人形机器人能够广泛应用的话,环境是不需要改变的,最重要的是找到应用场景。就像我们人类一样的,可以去当医生、司机、厨师、消防员……只需要在专用场景上做一些开发适配,相当于赋予机器人一种职业。跟人形机器人相比,四足机器人的劣势在于视野较低,轮式机器人无法跨越障碍。”顾捷对《IT时报》记者说道。
未来的机器人,有可能是你的助手、伙伴甚至同事。
8年沉淀,傅利叶康复机器人已进驻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医院,这为其通用人形机器人打好了规模化生产和落地的基础。水到渠成,傅利叶通用人形机器人也将康复养老作为首个切入的落地场景。
从早稻田大学1972年研发的WABOT,到特斯拉2022年首秀的Optimus,人类科学家对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已经走过半个世纪。
谈及目前国内通用人形机器人与世界的差距,顾捷坦言:“目前差距是存在的,但接下来机器人的发展在中国会十分快速,迭代周期也会越来越短。”傅利叶智能建立通用机器人技术平台并开放生态,为的是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本土化,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国产通用机器人生态。
-
机器人
+关注
关注
211文章
28418浏览量
207086 -
AI算法
+关注
关注
0文章
251浏览量
12261
原文标题:国产通用人形机器人来了 五年后或走进千家万户
文章出处:【微信号:tjrobot,微信公众号:天津机器人】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