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佐思汽车研究
路侧感知领域相关标准逐步落地,推动整个产业稳步有序发展
编辑:感知芯视界
2023年6月,工信部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指出,接下来将继续坚持“车—能—路—云”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网联基础设施,加快C-V2X、路侧感知、边缘计算等基础设施建设。
2023年5月,由北京百度智行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的《车路协同 路侧感知系统 第1部分:技术要求》和《车路协同 路侧感知系统 第2部分:测试方法》已完成征求意见稿;
2023年6月,《车路协同路侧基础设施 激光雷达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已通过立项审查,正式列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研制计划,起草任务书编号为2023-029,该标准由北京百度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车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禾赛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牵头。
路侧感知方案商以路侧感知为基础,向上延伸拓展智慧交通产业
智慧道路路侧感知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为人服务、提升体验感。而出于成本考虑,现阶段路侧感知硬件的部署不需要100%覆盖所有道路,而是先从重点路段、重点场景起步,然后再逐步发展,不断扩大智慧路段面积。
从路侧感知方案集成商的业务线布局看,路侧感知方案集成商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自己部署部分路侧感知硬件设备,打通路侧感知产业链,行业内大部分集成商都采用这种模式,其中华为代表性最强,已经完善了路侧感知硬件、计算单元、通信单元、集成方案的全线布局;
走强生态合作的厂商,在硬件部署方面稍弱,主要依靠生态合作伙伴提供路侧感知硬件,其中百度代表性最强,百度主要专注做集成方案、系统架构,路侧的硬件产品主要由生态伙伴提供。
主要路侧感知方案集成商
华为
2023年推出适用于高速场景的“1000米全域雷视拟合对射方案”,通过视频和雷达的多维感知融合技术,对路网交通信息精准采集,实时获取动静态交通数据,并通过智能交通边缘ITS800,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结构化分析和拟合。此外,结合高精度地图技术,实现全天候感知、高精度检测和低成本部署(可有效减少立杆数量)。
百度
2023年5月发布“智路OS 1.0”,是在车路云一体化中国方案的整体架构下,以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和应用为牵引,沉淀出的智能网联路侧计算单元的基础软件平台,可为行业相关方提供完整的车路云一体化开发环境、框架以及应用示例,帮助智能交通系统集成商、车企、自动驾驶技术方案商等从0到1轻松搭建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系统与智能交通应用。
路侧感知硬件往高性能、控成本演进
智能路侧感知是整个智慧交通/智慧道路的底层基础技术,对智慧交通/智慧道路的发展至关重要。路侧感知硬件主要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雷视一体等。目前来看,单一的路侧感知硬件无法满足智慧道路的需求,多传感器融合是路侧感知的发展趋势。整个路侧感知硬件市场正向着高性能、降本方向发展。
一体化集成
从2023年的路侧感知市场来看,无论是路侧纯视频设备、还是雷视一体设备,在外观上在往一体化集成方向发展,且产品外观也不在局限于传统的枪机、球机或者传统的雷视一体,开始变得多元化了。
以华为为例,2023年3月推出双目雷视流量事件一体机,搭载2颗800万镜头及毫米波雷达,内置4T算力承载雷视拟合算法,通过长短焦镜头接力,将视频与雷达感知融合,实现隧道全范围雷视感知,算法精度更高,有效解决了隧道内感知设备多、对接难的问题。
4D毫米波雷达
毫米波雷达是路侧感知传统硬件,近些年路侧厂商开始探索将4D毫米波雷达应用于路侧。目前主流的路侧感知硬件供应商中,雷森电子、德冠隆、慧尔视等都相继推出了4D毫米波雷达产品。
今年3月推出,有企业推出4D毫米波成像雷达,采用多波束分时工作模式并结合智能MIMO虚拟孔径合成技术,其整体性能较传统毫米波雷达实现了64倍的提升,达可在600米范围支持最大跟踪1000个结构化目标数据信息输出。
多线固态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在路侧有明显的优势,然而碍于成本过高,其在路端比较难实现大规模应用。因此目前激光雷达供应商的首要任务就是降低路侧激光雷达的应用成本。
高分辨率的激光雷达在探测距离、检测目标数等能力方面明显更优秀。例如300线激光雷达感知距离可达到150米外,而32线激光雷达只能感知到50米左右。
此外,固态激光雷达更适合路侧对设备长时间、甚至无间断工作的需求,在可靠性和成本方面具有优势,更符合5G车路协同规模化建设的需求。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本平台旨在提供行业资讯,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感知芯视界立场。
今日内容就到这里啦,如果有任何问题,或者想要获取更多行业干货研报,可以私信我或者留言
审核编辑 黄宇
-
激光雷达
+关注
关注
968文章
3981浏览量
190007 -
毫米波雷达
+关注
关注
107文章
1046浏览量
64396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