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一件事情时间拉长,可以发现他的发展规律越来越接近,越来越趋同。eVTOL这事也是2016年UBER发布白皮书后,才开始加速发展,在国内2021年下半年才开始起色。如果把时间轴拉回到2021年上半年,国内听过该方向的投资人可能不超过50人。也正因为发展时间短,导致短期梳理清晰这个行业变得没有那么容易。
从图中大致的了解了,海外起步的时间确实比我们早了很多。我们国家本来也不慢,2016年,亿航就已经在开始折腾了,19年上市,但是航空圈子太小,彼时还是自动驾驶汽车的时代,eVTOL并未在国内有任何浪花。硬科技在那时候也还没有那么吃香。
从图中可以看到,我国从事eVTOL超过2年的公司非常的少,坑踩的还不够多的。很多问题,我相信新公司都还未想清楚或者经历过。系统性的掌握eVTOL行业的知识太难了,但是有几个核心总结可以分享给大家:
(一)什么样的构型是安全的?什么构型是不安全的?
答:任何构型都是安全的,也都是不安全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飞机的安全是被设计出来的(零部件及整机的安全可靠性),并实验及试飞测试等达到安全目标,跟构型没有关系。
也可以有以下步骤快速判断企业能不能做出安全可靠的飞机来:
(1)检验飞行器的安全与否,最简单的是看他是否有取得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
(2)如果还在研发过程中,看到在适航取证走到什么阶段。下图是典型的中国民用航空器的适航取证流程。
(3)判断创始人的背景,过往是否有整机完整取证的经验,是否能理解取证要付出的代价和行动。是否一开始就已经按照可过适航的方式进行研发设计。
总结:只要取证都是安全的,过程中到底怎么样,可以看看飞机、看看文档、找人聊聊都是可以验证的。
(二)客户需要什么样的eVTOL? 最近一个中国知名运营商也给我一个答案。
答:他们需要安全的、噪音低的、经济性好的eVTOL。
(1)安全性要好,安全性要高于现有的直升机,大量运营才不会有压力。
(2)噪音低,对乘客,对环境的需求,不扰民才能长期运营下去。
(3)经济性好。目前运营直升机,能打平,或者能有微微盈利,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情况了,很多企业如果没有政府补贴,肯定亏钱。eVTOL未来一定要帮他们赚钱才行。就需要制造成本低、运营成本低、运营效率好。
(三)销售价多少,运营价格多少?运营商能接受多少呢?
答:
首先,先了解一下直升机的价格:
(1)单发活塞直升机,比如罗宾逊R44--500万左右
(2)单发涡轴直升机,比如空客H125--2000万左右
(3)双发涡轴直升机,比如贝尔429--5000万左右
在城市上空能够运营的飞机,必须是双发的。
所以eVTOL早期要替代轻型直升机做低空旅游,长期发展过程中,又要替代双发直升机做空中出行。
销售价格至少要有竞争力,才能让市场打的更开。
至于运营价格呢:
空中出租车,你能接受100公里是多少价格呢?
我认为成为大家上下班的交通工具很难,但是作为商务出行,还是可以的。
每座100公里的价格,应该接近打车,或者不高于打车1.5倍的价格,是相对合理的。如果太高,我觉得你回去拿发票报销,公司财务不一定给你报销呢。
(四)、如何理解运营效率的问题呢?
答:(1)飞行速度--首先要比汽车快,不然效率如何体现。其次,同样按照巡航速度来比较,速度越快的肯定运营收益越大。(一天内可以多飞很多趟)
比如都是5座的条件下,A飞的快,从甲地飞往乙地,同样时间内能飞4次;但是B飞的速度慢,相同时间内只能飞3次,A的运营效率肯定要高于B。
(2)充电效率--飞机要一直在天上飞,赚钱效率才高。
所以具备800V高压平台充电或者换电能力的产品,运营效率不会差。
多站在帮老板赚钱的角度去设计飞机很重要。
(3)机翼翼展--小型直升机的起降场的圈为12米,在预留安全距离,1.2D的大小后,基本上在15米左右。
如果翼展是15、16米的eVTOL,现有的小型直升机的起降场都不能重复利用
并且翼展越大,所占的空间越小,影响坪效。
翼展12米:占地113平方;
翼展14米:占地154平方;
翼展15米:占地176平方;
翼展16米:占地201平方;
(五)、eVTOL做的最大、最重,是对的吗?是最好的吗?
答:大错特错,上一个问题,已经回答了一半。
大不是好,反而是负担。
eVTOL的设计,很重要的一点是。相同载重下,做到最小最轻,而且航程又合适。
eVTOL和飞机讲究的都是轻量化设计。
(六)、无人驾驶载人eVTOL更先进?
答:看待这个问题,首要要去定义无人驾驶。过去几年,无人驾驶汽车教育了大家很多,让人联想到的就是,无人驾驶,很先进。
如果放在eVTOL中,如果无人驾驶的定义是:飞行器具备自主感知能力、决策、避让以及与其他飞机通信、与塔台能够交换信息改变航线,那我觉得这样的无人驾驶,肯定是先进的。
但是今天的无人驾驶是什么:
按照预设的航线进行飞行,需要地面飞手进行实施观察和监管,不具备智能感知等任何能力。这样低级别的无人驾驶,就不先进了,因为每家公司在早期测试飞行的时候,都使用的是无人驾驶模式。
同时,凡是无人驾驶,都会带来一系列的伦理问题和系统安全问题。
个人觉得,首先要把飞机做好了,飞好了,等有这么多老飞行员了,再让AI学习飞行,并且那个时候的“空路协同”也有发展了,真正的无人驾驶eVTOL,才会到来。
(七)、如何看各型号的产品竞争?
答:确实是这样子的。作为主机厂,产品定位非常的重要。如果产品定位不好,有可能产品商业化那天,就是失败的那天。
做产品不能只定位于今天眼前的竞争格局,而是要想着未来8-10年的竞争格局。
(1)国内大多数企业的取证时间,都定在2026年左右
(2)一个eVTOL型号的取证大概是5-6年,再研发生产第二个型号,预计也要4-5年。
(3)所以可以理解今天大家在研发的产品,在市场上要从2026年竞争到2030年。
产品的竞争力,决定了未来的市场占有率。
回到商业本质上去想这个问题:(1)我帮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2)我帮客户赚了多少钱。
(八)、国内近期的趋势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呢?
答:(1)今年融到钱的基本上都是倾转eVTOL公司,时的、零重力、沃飞。
(2)今年新出来创业的也都是做倾转的:化羽、倍飞等,听说小鹏汇天也马上出倾转eVTOL了。
国内也不是孤立的,因为他也受到海外的发展的影响。(WISK在去年年底也转向了倾转旋翼,BELL也从倾转涵道转向了倾转旋翼)。今天可以看到的是,适航取证走的最领先的JOBY,已经在深深的影响着中国民航,如此严苛的FAA(美国民航局)已经批准的JOBY的CP,也为中国的适航取证法规的完善提供了很多参考依据。又回归到了今天开头讲的,认知到了一定阶段,大家看的更加清晰了。
-
飞行器
+关注
关注
13文章
722浏览量
45497 -
航空器
+关注
关注
0文章
91浏览量
10137 -
无人驾驶
+关注
关注
98文章
4054浏览量
120442 -
eVTOL
+关注
关注
0文章
105浏览量
123
原文标题:eVTOL中外发展时间差,导致还有认知差异
文章出处:【微信号:雨飞工作室,微信公众号:雨飞工作室】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