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28日,备受瞩目的第十四届光电子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北京光博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作为北京光博会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高德红外全资子公司轩辕智驾带着车载红外摄像头和夜视避障系统亮相北京光博会,全面展示红外探测技术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创新发展,为全球用户带来高端红外科技的震撼体验。
芯片组件全国产化
“高精尖”红外探测器助力智能驾驶
轩辕智驾依托于高德红外强大的军工技术储备,其车载红外摄像头所用芯片完全自产自研,为国内首家获得AEC-Q104认证并应用到产品端的唯一车载远红外企业。本次展会,轩辕智驾带来王牌产品N-Driver640S与N-Driver384,从器件选型到定型测试,从产品立项到订单交付,在内部流转的每个环节,不断进行测试和论证,确保在智能驾驶上带来突破性的产品效果。
红外热成像是光电子产业的关键传感技术。作为我国车载红外行业领军企业,轩辕智驾将持续聚焦产业新场景、新应用,在底层技术、产品性能、量产能力上不断创新突破,期待与更多合作伙伴共推技术创新,共创解决方案,携手推动车载红外产业链健康高速发展。
责任编辑:彭菁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原文标题:现场聚焦 | 轩辕智驾亮相2023北京光博会
文章出处:【微信号:xy-idrive,微信公众号:轩辕智驾】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全场景红外光栅(第七代电子栅栏),简称:智能红外光栅或智能红外栅栏,是广州市艾礼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团队在二十多年主动
发表于 11-20 09:28
•113次阅读
被动红外探测器是一种采用被动红外方式,以达到安保报警功能的探测器。其特点和安装使用要求如下: 特点 被动接收红外辐射 :
发表于 09-20 11:43
•532次阅读
被动红外探测器(Passive Infrared Detector,简称PIR)是一种利用人体发出的红外辐射来检测人体移动的传感器。它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室、商场等场所的安全监控系统中
发表于 09-20 11:40
•380次阅读
被动红外探测器(Passive Infrared Detector, PIR)和主动红外探测器(Active Infrared Detector, AID)是两种常见的安全监控设备,它
发表于 09-20 11:38
•852次阅读
被动红外探测器和主动红外探测器是两种常见的安全监控设备,它们在防盗、监控、边界防护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两种探测器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检测
发表于 09-20 11:35
•868次阅读
近日,吉利LEVC翼真汽车旗下首款豪华纯电MPV——“陆地空客”L380正式上市。轩辕智驾红外感知智驾系统助力L380打造移动安全堡垒和高端
发表于 09-03 09:54
•680次阅读
红外探测器
SASDSAS
发布于 :2024年08月30日 21:56:06
LoRa人体活动红外探测器IDM-ET14款高可靠性的探测人体热释电红外探测器,基于LoRa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低功耗、低电压显示,防拆报警以
发表于 08-20 15:27
•310次阅读
红外热成像探测器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工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揭秘。红外热成像探测器:神奇的热能揭示者红外探
发表于 07-03 16:06
•762次阅读
红外热成像技术,这个我们在科技新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词汇,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在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中,我们不能忽视其中的一个核心元器件——红外探测器。
发表于 06-27 17:24
•390次阅读
近日,轩辕智驾的红外热成像芯片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的严苛检测,获得AEC-Q100权威认证,这是公司继获得AEC-Q104认证后,国内首家获得AECQ双认证的红外科技企业,充分体现了业界
发表于 06-26 09:36
•492次阅读
LoRa人体活动红外探测器IDM-ET14款高可靠性的探测人体热释电红外探测器,基于LoRa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低功耗、低电压显示,防拆报警以
发表于 05-13 09:34
•540次阅读
近红外光探测能力强的光电探测器更有利于检测人体心率,而且探测范围覆盖红光与近红外光的宽带响应光电探测器
发表于 01-13 09:28
•1170次阅读
红外辐射是波长介于可见光与微波之间的电磁波,人眼察觉不到,红外探测器是可以将入射的红外辐射信号转变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帮助人们看见未知的世界。本文将从分类、波段、材料等方面带大家详细了
发表于 01-02 09:56
•1781次阅读
现有国产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多采用挡板校正进行非均匀性校正,影响了红外探测器的观测效果与目标搜跟。
发表于 12-01 09:43
•1171次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