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用于Chiplet 3D系统的硅光Interposer工艺架构介绍

深圳市赛姆烯金科技有限公司 来源:学术搬运工Up主 2023-08-02 10:59 次阅读

这篇文章简要介绍CEA-Leti发布用于Chiplet 3D系统的硅光Interposer工艺架构,包括硅光前端工艺 (FEOL)、TSV middle工艺、后端工艺 (BEOL) 和背面工艺。

下图展示了Interposer的技术横截面,其中包括μ-pillars、BEOL层、有源光子器件、背面空腔、TSV、RDL 和焊球。

7675de54-30d9-11ee-9e74-dac502259ad0.jpg

1. 硅光前端工艺

硅光子器件是在 CEA-LETI 的 200mm 工艺平台在绝缘体上硅 (SOI) 晶圆上制造的。该晶圆有 800nm 厚的埋层氧化物 (BOX)/顶部具有 310nm 厚的硅层。制造从各种注入步骤开始,主要用于定义 MRR 的 PN 和 PIN 结以及 MRR 和光电二极管电气接触。然后使用 Si3N4 硬掩模对硅光波导进行图案化。采用3级DUV光刻(193nm和248nm)定义3种硅的厚度,获得波导走线和单偏振光栅耦合器SPGC),共有300nm厚波导和165nm厚Rib-slab波导,以及具有300nm厚环形波导和65nm 厚的深刻蚀波导。下图展示了硅光子器件的不同硅厚度。

769139ec-30d9-11ee-9e74-dac502259ad0.jpg

在硅图案化之后,在 MRR 的slab层中进行了额外的离子注入以增强调制性能。在对硅结构进行高密度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HDP-CVD) SiO2 包层并平坦化之后,使用 SiO2/Si3N4 电介质叠层作为硬掩模,通过在硅中形成空腔图案来制造butt 耦合的 SiGeSi 光电探测器。对硅中的空腔进行部分蚀刻并进行表面处理后,通过使用两步减压化学气相沉积 (RPCVD) 工艺进行选择性外延,在硅上生长锗。通过 CMP 去除多余的Ge并停在 SiO2 顶面。然后沉积一层 SiO2 以覆盖 Ge 光电探测器。下面显示了所得 Ge 光电探测器的示意性横截面,并显示了 SiO2 覆盖后 Ge 光电探测器的 FIB 横截面图像。

76a84024-30d9-11ee-9e74-dac502259ad0.png

为了增强有源光子器件上的电接触,在定义为 MRR 和Ge PD的电接触的高掺杂硅区域的表面进行硅化(Silicidation)。将电介质叠层蚀刻至掺杂硅,并通过在硅上沉积薄的 Ti/TiN 叠层并随后进行热退火来形成 TiSi2 硅化物。湿法去除未反应的 Ti/TiN 后,进行第二次热退火以稳定 20nm 硅化物层。然后在 300 nm 厚的硅光子结构上沉积并平坦化 600nm 厚的厚 SiO2 层。

MRR 谐振频率通过使用 MRR 波导顶部的加热器heater进行控制,如下面的 MRR 设计和示意性横截面所示。

76d9ee44-30d9-11ee-9e74-dac502259ad0.png

通过沉积 Ti 10nm/TiN 100nm 叠层来制造heater,并通过干法蚀刻进行图案化。下图显示了 MRR 顶部heater的显微镜图片。

77114c90-30d9-11ee-9e74-dac502259ad0.jpg

加热器heater由 300nm 厚的平坦化 SiO2 层封装。首先,对加热器顶部 300nm 厚的 SiO2 层中的加热器触点进行干法蚀刻开始金属触点。然后,通过同时对 MRR 和Ge PD接触点进行处理,将电介质叠层蚀刻至硅光子器件顶部的 TiSi2 硅化物层。一步沉积钨以填充heater、PD 和 MRR 触点。通过 CMP 去除多余的 W。带有 W 触点的 Ge PD的横截面图如下所示。

771f0268-30d9-11ee-9e74-dac502259ad0.jpg

在 TSV 工艺之前沉积 60nm PECVD SiN 钝化层。下面给出了接触定义和钝化后完整光子集成电路 (PIC) 的示意性横截面。

7733ab8c-30d9-11ee-9e74-dac502259ad0.jpg

2.TSV middle工艺

Interposer选择的TSV工艺是直径为12μm、厚度为100μm的TSV middle工艺。TSV蚀刻分两步进行。首先,采用反应离子刻蚀(RIE)工艺刻蚀介质光子叠层(SiN/SiO2)。其次,使用Bosch工艺的深反应离子蚀刻(DRIE)通过图案化光刻胶对硅进行蚀刻,如下所示。

774fd69a-30d9-11ee-9e74-dac502259ad0.jpg

TSV 隔离是通过 300nm 低于大气压化学气相沉积 (SACVD) 和 100nm 等离子体增强 CVD (PECVD) 氧化硅实现的。然后沉积阻挡层和种子层。沉积顺序包括 Ti PVD 粘附层、TiN CVD 阻挡层和 Cu PVD 种子层。由于 Cu PVD 工艺的共形性受到限制,因此镀了额外的电接枝铜层,以确保穿过 TSV 的籽晶连续性,如下所示(a)。TSV 填充采用 Cu 电化学沉积 (ECD) 进行,并采用优化的自下而上填充配方。这允许用低于 3μm 的剩余铜表面厚度填充 TSV,如下所示(b)。

776572a2-30d9-11ee-9e74-dac502259ad0.png

然后,TSV 在 400°C 下以特定的热曲线进行退火,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如下所示的 Cu 应力, 如下图热退火后的图像。

77885c54-30d9-11ee-9e74-dac502259ad0.jpg

最后的工艺是化学机械抛光(CMP)的两步。第一步专用于在 TSV 隔离氧化硅层上选择性蚀刻停止的 Cu 和阻挡层。第二步致力于在 300nm 直径的 W 触点上刻蚀停止的电介质 SiO2/SiN 层。此步骤具有挑战性,主要是因为 CMP 工艺期间存在 TSV Cu 开口,如下所示。

77972446-30d9-11ee-9e74-dac502259ad0.jpg

3. BEOL工艺

BEOL 叠层由 4 层金属布线组成。如图a所示,前3层相同,由PVD沉积的540nm Ti-TiN/AlCu/Ti-TiN多层金属叠层制成,并由PECVD SiO2中间层隔开。每个介电层均采用 CMP 工艺进行平坦化。在 SiO2 金属间层中通过 RIE 形成 300nm 宽度的方形接触图案,填充 W 并平坦化。第四金属层的厚度与第 3 个金属层的厚度相同,但通孔 3 的层间厚度增加到 1.5 μm,用于射频功能目的。因此,接触尺寸也增加到 750 nm 宽的方形接触。完整 BEOL 的横截面 FIB-SEM 图像显示在图b中。

77bbf5aa-30d9-11ee-9e74-dac502259ad0.png最终钝化采用平坦化 500nm SiO2 PECVD 和 600nm SiN PECVD 进行。Pad open采用正光刻胶完成,电介质叠层采用 RIE 工艺蚀刻,下图中FIB SEM显示TSV middle工艺及BEOL的4层金属线。

77def08c-30d9-11ee-9e74-dac502259ad0.jpg

4.μ-pillars工艺

最后一个晶圆正面的工艺是μ-pillars工艺。首先,通过PVD分别沉积100nm和400nm的Ti/Cu种子层。光刻采用 12μm 厚的正光刻胶、临界尺寸 (CD) 为 20μm、节距为 20μm 来实现。μ柱通过电镀5μm Cu、2μm Ni和0.3μm Au来生长。然后strip光刻胶并通过湿法蚀刻去除种子层。

5. 背面工艺

1)晶圆减薄、Cu钉显露

为了处理晶圆背面,使用 20μm 厚的粘合剂聚合物在 725μm 体硅carrier上进行临时键合。通过粗磨和精磨来实现Interposer晶圆的减薄。湿法硅应力释放最终将厚度降低至(110±1)μm。通过红外干涉测量法监测 TSV 上方的残余硅厚度。采用 SF6 RIE 工艺显露铜钉,厚度范围为 3 至 6μm。采用PECVD沉积2μm厚的低温氧化硅。最后,进行 CMP 工艺以去除电介质并打开 TSV 的 Cu。

2)背面RDL、腔体蚀刻和钝化

在正光刻胶 RDL 线/间距 10/10 μm 光刻之前,通过 PVD 工艺沉积由 100nm Ti 和 200nm Cu 组成的种子层。经过 O2 等离子体处理后,通过 ECD 电镀 3μm 厚的 Cu,并对种子层进行湿法蚀刻,如下所示。

77f73b7e-30d9-11ee-9e74-dac502259ad0.jpg

通过 PECVD 沉积 100nm 的低温 SiN 层,以避免钝化中的 Cu 扩散并在等离子体步骤中对其进行保护。然后在环形谐振器上方从体硅到 BOX 蚀刻直径为 40μm 的空腔。使用掩模对准光刻技术在 RDL 上形成 8μm 厚的低温固化 (LTC) 钝化聚合物图案,并在 N2 气氛下在 230°C 下退火 3 小时。需开发专用旋涂工艺来覆盖空腔。下图中的SEM显示旋涂有机钝化层的RDL和空腔前后对比图(a旋涂前/b旋涂后)

78116f8a-30d9-11ee-9e74-dac502259ad0.png

3) 焊锡凸块和脱粘(Solder bumps & debonding)

首先,在LTC钝化层上沉积Ti 200nm/Cu 400nm种子层。旋涂正光刻胶以达到40μm的厚度。光刻是通过具有40μm凸块直径和40μm间距的掩模对准器完成的。凸块通过 5μm Cu、2μm Ni 和 17μm SnAg 的 ECD 生长。然后strip 光刻胶并蚀刻种子层。

最后将晶圆在切割胶带上裂解开,进行清洁以去除粘合剂残留物,并为封装过程做好准备。

**下图显示CEA-LEti的Interposer工艺架构流程图

7826f99a-30d9-11ee-9e74-dac502259ad0.png78937aa2-30d9-11ee-9e74-dac502259ad0.png




审核编辑:刘清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耦合器
    +关注

    关注

    8

    文章

    725

    浏览量

    59686
  • 光刻机
    +关注

    关注

    31

    文章

    1150

    浏览量

    47376
  • 硅光子技术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5

    浏览量

    6247
  • TSV封装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2

    浏览量

    2367
  • chiplet
    +关注

    关注

    6

    文章

    431

    浏览量

    12584

原文标题:CEA-Leti 硅光工艺集成-Chiplet/Interposer

文章出处:【微信号:深圳市赛姆烯金科技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深圳市赛姆烯金科技有限公司】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制造业革命——3D打印的主流工艺盘点

    大家对3D打印这个热门概念应该都或有耳闻,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3D打印的主流技术及其工艺,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深一步了解3D打印的工作原理和其工
    发表于 04-07 16:07 1.8w次阅读

    3D扫描的结构

    ,它对于计算的要求通常比较严格,并且对于环境光照条件很敏感。另外一个方法采用结构照明图形,它只需一个投影仪(用于生成图形)以及一个单摄像头和计算能力中等的算法。 结构结构光是3D
    发表于 08-30 14:51

    3D混合制造技术介绍

    的减轻产品重量呢?采用新型的塑料成型技术:3D混合制造 可以到达要求,3D混合制造步骤是3D打印成型/激光LDS选择性沉积金属。采用这种工艺的好处是节省了制造时间和实现了复杂的馈源/波
    发表于 07-08 06:25

    芯片的3D化历程

    正在从二维走向三维世界——芯片设计、芯片封装等环节都在向3D结构靠拢。晶体管架构发生了改变当先进工艺从28nm向22nm发展的过程中,晶体管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平面型晶体管技术(包括体
    发表于 03-19 14:04

    使用结构3D扫描介绍

    随着很多全新技术的涌现,人们越来越需要用3D方法来表示现实世界中的物体。特别是机器视觉和机器人技术,它们都得益于精确和自适应的3D捕捉功能。其它针对3D扫描的应用包括生物识别、安防、工业检查、质量
    发表于 11-16 07:48

    3D封装与通孔(TSV)工艺技术

    3D封装技术结构特点、主流多层基板技术分类及其常见键合技术的发展作了论述,对过去几年国际上通孔( TSV)技术发展动态给与了重点的关注。尤其就通孔关键工艺技术如硅片减薄
    发表于 12-07 11:00 150次下载
    <b class='flag-5'>3D</b>封装与<b class='flag-5'>硅</b>通孔(TSV)<b class='flag-5'>工艺</b>技术

    OPPO实现了全球首个基于3D结构技术的5G视频通话演示

    此外,3D效、3D AR、3D游戏等,也都将是奥比中3D结构
    的头像 发表于 06-20 17:48 4661次阅读

    浅析3D结构技术

    HUAWEI Mate 20 Pro采用2400万前置摄像头,拥有3D结构设计,3D智能美颜,自拍清晰自然;同时支持3D人脸解锁,带来毫秒级解锁体验。
    的头像 发表于 10-23 15:55 2.1w次阅读

    3D集成技术解决方案在传感器应用中的主要挑战

    、光子器件、MEMS、Wide I/O存储器和布局先进逻辑电路的中介层,围绕3D平台性能评估,重点介绍3D封装的主要挑战和技术发展。
    发表于 01-16 09:53 1014次阅读

    3D集成技术全面解析

    从最初为图像传感器设计的2.5D集成技术,到复杂的高密度的高性能3D系统3D集成是在同一芯
    发表于 04-10 17:38 2594次阅读
    <b class='flag-5'>硅</b><b class='flag-5'>3D</b>集成技术全面解析

    发布176层3D NAND闪存

    存储器厂商美宣布,其第五代3D NAND闪存技术达到创纪录的176层堆叠。预计通过美全新推出的176层3D NAND闪存技术以及架构,可
    的头像 发表于 11-12 16:02 2891次阅读

    2.5D/3D芯片-封装-系统协同仿真技术研究

    2.5D/3D 芯片包含 Interposer/ 穿孔 (Through Silicon Via, TSV) 等复杂结构,通过多物理场 仿真可以提前对 2.5
    发表于 05-06 15:20 19次下载

    3D封装正当时!

    华天科技:突破高端3D封装的屏障,助推国内Chiplet产业整体崛起
    发表于 06-21 16:43 590次阅读

    Chiplet关键技术与挑战

    半导体产业正在进入后摩尔时代,Chiplet应运而生。介绍Chiplet技术现状与接口标准,阐述了应用于Chiplet的先进封装种类:多芯
    的头像 发表于 07-17 16:36 1239次阅读
    <b class='flag-5'>Chiplet</b>关键技术与挑战

    国内首款2Tb/s 3D集成芯粒成功出样,华为、英伟达等巨头争相布局

    首次验证了3D基光电芯粒架构,实现了单片最高达8×256Gb/s的单向互连带宽。   2Tb/s 3D集成
    的头像 发表于 05-13 02:45 5648次阅读
    国内首款2Tb/s <b class='flag-5'>3D</b>集成<b class='flag-5'>硅</b><b class='flag-5'>光</b>芯粒成功出样,华为、英伟达等巨头争相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