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早上七点,在国能新疆准东露天矿,天山北麓晨光微亮,李工刚刚结束了夜班工作。从深夜到日出,陪伴他的除了同事们,还有24小时日夜不息的无人宽体车,而运营这些无人车辆的是一支95后年轻团队。
时间回到5月28日,李工和同事们开始调试车辆和系统,在紧张的项目排期下,关于无人宽体车批量化快速部署的考验等着他们。作为团队中经验老到的调试工程师,李工发挥出丰富的经验,与「战友们」齐心协力的推进项目落地。随后两个月内,项目组实现了「安全员下车」,且行驶速度最高达到35km/h,使之成为业内最快落地无安全员高效运行的项目。
「最棘手的挑战是在调试过程中对问题的确认。举个例子,如果我们发现一辆车怠速举升,就需要检查硬件、查看车辆协议、排查工作日志、对比人工驾驶等各种手段,然后定位问题,清晰、准确的把问题反馈给研发同事,」李工提到:「好在,研发同事会分批次长期驻扎在矿区,我们可以一起快速的找到解决办法。」跨部门高效协作是准东项目快速实现标准化部署的原因。
李工参与国能新疆准东项目建设
第一个矿区无人驾驶「领路人」
在谈及为何加入踏歌智行时,笔者发现,尽管李工作为踏歌人的身份刚满两年,但他与踏歌的「缘分」在更久之前就已注定。
「我的专业是车辆工程。在大学,我听导师讲述过白云鄂博矿区的自动驾驶,当时埋下一个种子。后来又在实习期间,我参观了北方股份的矿卡,更加激发了对自动驾驶的兴趣。」毕业后,李工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长城汽车,负责车辆质量,这让他在车辆方面进一步积累经验。2021年,李工选择了踏歌智行作为他在无人驾驶赛道的「领路人」,而包钢白云鄂博项目就是他实践的第一个矿区无人驾驶项目。
「在这里我可以学到更多,也有更多的机会去发挥所长。」李工告诉笔者。
李工在车辆运行前检查感知硬件
出漠南、行吐蕃、入楼兰
对于在踏歌智行的工作经历,李工总结为「出漠南、行吐蕃、入楼兰」。两年间,他还先后去过东北的内蒙古锡林河煤矿、西南的西藏巨龙铜矿,然后来到最西边的新疆准东。李工的足迹走遍东西南北的铁矿、铜矿、煤矿,这些项目使李工积累了丰富的实施经验,包括矿卡和宽体车,也使他在全新的矿区场景中拥有充足的信心和底气。
这些项目实施经历是否可以直接粘贴复制?李工的答案是:不全是。虽然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但是依然有所差异,例如,不同的车型、车辆状态,或者不同的矿区环境,都是部署无人驾驶系统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定制化部分。
但是,贯穿所有项目的奋斗者精神却是一致的,「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是李工对奋斗者的理解,也是他的工作信条。
李工的摄影作品
在这里每个人都是「全能选手」
准东项目团队是一支年轻的队伍。项目起步不足半年,团队组建不久,成员有00后,也有「新晋」踏歌人,专业背景各自精通1-2个领域。但是,项目实施、运营需要每个人都是「全能选手」,于是大家需要走出舒适圈,学习和全面掌握车辆、通信、软件、硬件等系统各个环节。
由此,准东项目形成了专属的「轮班代教」制度,为了让团队成员快速成长,公司老员工负责轮岗培训各自擅长的领域。如此一来,大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接触到最全面的实施内容,极大地缩短了适应期,使每个人都有能力应对突发状况、快速解决难题。目前,李工是一个5人小组的组长,负责一面带领全组完成工程调试,另一方面培训小组成员。「无论是培训,还是被培训,都是学习的过程。」李工还用「学无涯」来总结他在踏歌智行的收获。
李工所在小组进行培训
入行两年来,李工见证了无人驾驶的高速发展,也陪着踏歌智行不断成长。对于未来,李工说:「我认为矿区无人驾驶是非常有前景的,尤其是在新疆,宽体车保有量非常可观,煤矿产能也很大。」李工还向笔者列举了一些数字,让人钦佩。
在这片无人驾驶蓝海上,李工有着属于自己的航行方向,而踏歌智行则是承载他的甲板。「未来,我们会做得越来越好。」
-
踏歌智行
+关注
关注
0文章
98浏览量
636
原文标题:平凡英雄丨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文章出处:【微信号:gh_010fda01239e,微信公众号:踏歌智行】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