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以下简称《指南》)(征求意见稿)的意见。为此,我们整理了《指南》重点体积的相关内容并进行解读。
01
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背景
当前,我国物联网产业已形成庞大市场规模,在技术创新突破、行业融合应用、产业生态培育等方面皆取得积极成效。随着新兴技术持续演进、行业应用融合发展,亟需完善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标准体系。
《指南》中明确此次建设目标——到2025年,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基本建立、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0项以上、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0项以上。
02
标准体系建设从何处展开
据悉,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标准体系由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建设运维标准和应用标准四大部分组成。
基础标准
包括术语与分类、架构、标识、测评、安全可信、管理等标准。
技术标准
主要包括感知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融合技术、射频与电磁兼容技术、边缘计算、操作系统等方面。
感知技术
用于规范物联网信息感知、采集、获取等相关技术,包括传感器、条码识别、二维码识别、音视频采集、高精度定位、无线感知、无源感知、融合感知等标准。
网络通信技术
用于物联网网络架构、设备、协议、接入、组网与融合等相关技术标准。该环节囊括了短距离无线通信、移动通信、有线通信、海上通信、水下通信等通信技术标准;无线传感网、无线个域网、无线局域网、低功耗广域网、卫星物联网、确定性网络、时间敏感网络、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IPv6等网络技术标准;物联网接入公众网络或专用网络的网络接口标准;异构物联网互联、配置、协同、调度、互操作等网络融合标准。
数据处理技术
包括信息模型标准、数据分析标准、数据存储与管理标准、数据融合标准、数据接口标准五部分。
射频与电磁兼容技术
用于规范物联网信息感知、采集、获取等相关技术,包括传感器、条码识别、二维码识别、音视频采集、高精度定位、无线感知、无源感知、融合感知等标准。
边缘计算技术
包括边缘计算通用要求、边缘数据接口、边缘数据管理、资源配置与协同、边缘节点、边缘网关、边缘控制器、边缘智能等标准。
物联网操作系统
包括操作系统架构、内核及驱动接口、系统服务、资源共享与虚拟化、分布式协同、应用开发框架、安全性等标准。
数字孪生技术
包括数字孪生参考架构、面向不同系统层级的功能与性能要求、数据交互与接口、性能评估及符合性测试等标准。
建设运维标准
规划阶段
主要包括针对物联网系统、网络基础设施、平台、终端等不同对象的规划设计相关标准。
建设阶段
包括产品选型要求、设施设备部署要求、验收及交付规范、实施保障等相关标准。
运维阶段
主要包括物联网各类对象的运行维护通用要求、运行监测指标、故障诊断方法等相关标准。
应用标准
面向行业具体应用需求,以15个应用方向为重点加快标准化建设:
智能制造
规定工业制造中信息感知、自主控制、生产环境监测、设备健康管理、物料实时监测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智慧家居
规定智慧家居领域的设备、平台、应用、系统相关的功能和技术要求,以及相关网络、跨平台互通、端-边-云协同所涉及的架构、接口、协议等要求。
智慧城市
规定城市、园区、楼宇设备状态监测评估、多源异构数据采集与汇聚、跨协议接入、系统功能复用与控制、跨部门数据共享与应用协同等技术要求。
数字乡村
面向乡村电网、物流、水利、公共治理、综合服务等领域,规定用户端能源管理、乡村运输服务站公共信息管理、动态水体监测、乡村公共卫生信息采集、疫情联防联控等方面的感知终端和物联网系统技术要求。
智慧交通
规定道路、轨道、港口航运等方面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的信息感知、通信、数据处理等技术要求。
车联网
规定车联网相关路侧通信系统、交通环境和交通基础设施的信息采集设备、智能车载及便携终端、管理及服务平台等要求。
智慧能源
面向电、气、水、热等典型能源领域,规定能源生产控制、区域能源管理、智能计量体系、综合能源服务等典型应用的系统、设备、协议接口、海上或水下组网、数据互联互通等技术要求。
公共安全
规定公共安全领域传感器、控制器等感知终端、各类公共安全应用管理平台、数字防疫系统、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通信协议接口等技术要求。
智慧农业
面向农业生产、病虫害防治、禽畜水产养殖、农产品质量追溯、渔政执法等场景,规定各类环境监测、远程监控、生理特征监测终端等技术的参数、协议接口、采集数据目录等。
智能建造
面向预制构配件生产运输装配、智慧工地、智能装备、智慧运维等场景,规定物联网在智能建造应用过程的总体性要求,以及智能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近场通信、低功耗广域网等物联网技术要求。
智慧环保
面向环境检测、污染源管理、监察执法等场景,规定物联网在环境数据采集终端、污染物排放预测数据模型、环保监测平台等方面的功能和技术要求。
智慧文旅
面向新型文旅服务,在酒店运营管理系统、导览系统、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文物环境管理等方面提出功能规定和技术要求。
智慧医疗
规定物联网在医疗健康数据采集、网络通信传输、远程医疗通信网络、生命体征感知终端、医疗设备、平台、系统等相关技术、功能、性能、安全、评测、运营、服务等要求。
智慧物流
规定标识、分拣、仓储、调度、追踪、无接触配送等相关功能与技术要求。
智慧教育
规定智能教学助手、教育机器人、智能学伴、语言文字信息化等技术、产品、服务要求。
03
标准建设实施四步走
《指南》中重点强调了要加强统筹协调、体系建设、应用实施、国际合作四方面内容。
统筹协调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将推动物联网全产业链上的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实现产学研联动,并充分发挥技术组织、产业技术联盟等平台作用,加强跨行业、跨领域的多标委会技术协作。在建设目标中,《指南》强调了支持社会团体自主制定和发布团体标准,实施先进团体标准应用示范,这对于标准的切实化、高效化落地有着重要意义。如当前由CSA联盟所推行的Matter协议,则是契合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理念的产物,助力于智能家居领域内的行业整合。未来随着标准化建设推进,企业组织、产学联盟作为标准制定中的重要力量,将加快物联网各领域拆除生态藩篱,实现物联网生态的整合重构。
体系建设方面,将对物联网标准的实施效果展开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订完善相关标准,保证标准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应用实施方面,将重点发挥地方主管部门、标准化组织、行业协会等的作用,组织开展物联网标准应用试点工作,通过优秀案例的遴选,形成最佳实践,促进标准应用推广。
国际合作方面,加快物联网国际标准转化,提升国内和国际标准关键指标的一致性程度。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等国际标准化活动,携手国内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制定物联网国际标准。
04
写在最后
此次《物联网新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兼顾顶层设计和基层架构,强化全产业链协同,统筹推进标准的研制、实施和国际化,将进一步引领物联网产业走向强秩序、高质量的发展道路。而随着标准体系建设推进,碎片化的物联网将得到整合重构,这既是产业突破升级的动力,也是厂商发力的契机,各环节的优势厂商将以标准指南为导向展开新一轮的话语权博弈,书写未来十年的物联网格局。
文章来源:物联传媒
-
传感器
+关注
关注
2550文章
51003浏览量
752968 -
通信
+关注
关注
18文章
6021浏览量
135949 -
物联网
+关注
关注
2909文章
44517浏览量
372666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