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德方纳米、万润新能各自披露了补锂剂的最新进展。
德方纳米披露,其补锂剂已获得海内外多家客户认证,在储能、纯电动乘用车、商用车、电动重卡、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应用领域均有独家项目定点,目前处于小批量出货阶段。
万润新能旗下补锂剂产品初步小试样品评测正在进行,小试容量可达700mAh/g,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中试线。
补锂剂应用再次升温,但事实上,锂电还是消费电子的天下时,材料企业就开启了补锂的产业化。而随着动力电池的规模扩张,2021年,蔚来、特斯拉、广汽、上汽等车企掀起“掺硅补锂”电池装车热潮,在此热潮下,补锂剂产业化加速。
与“掺硅”提高电池能量密度不同,“补锂”主要作用为提高电池寿命,尤其在“掺硅”情况下,SEI膜反复生长消耗锂离子导致电池寿命衰减,补锂则可大幅缓解此类问题。
尤其在现阶段,动力、储能市场对电芯的性能需求迈向新台阶,利好补锂应用的新一轮材料创新正在发生。
动力方面,不仅“高镍掺硅”材料体系正在电池企业的高比能动力电池中成为趋势,磷酸锰铁锂等新材料体系变革也催生补锂的配套需求。
而储能应用场景对电芯寿命要求更为严苛,目前储能市场电芯循环普遍在10000次以上,天合储能董事长高纪凡已提出“储能与光伏同寿”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落地,储能电芯将向18000次甚至更高循环次数进发,补锂将成为落实这一目标的有效路径。
在具体的补锂方式上,正极补锂以添加补锂剂的方式实现“间接补锂”,相比负极直接补锂粉的方式,这与现有锂电制造工艺契合度更高。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正极补锂剂出货量为2500吨,预计到2025年锂电正极材料补锂剂出货量有望超2万吨。为了在新一轮创新中不落下风,头部企业的补锂剂应用正悄然行进。
以龙头为例,宁德时代于今年初公开专利“WO2023283960A1-正极极片、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与包含该二次电池的电池模块、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该专利主要围绕正极补锂进行电池设计,通过将补锂层设置在正极活性材料层的与正极集流体相反侧的表面,促使正极补锂材料释放出更多的锂离子,并且便于脱出的活性锂迁移至负极进行补锂,最终达到提高电池首效、能量密度以及延长电池循环寿命的效果。
国轩高科也曾发布了两项关于正极补锂剂的专利,分别为氧化石墨烯-钴-氧化锂正极补锂剂以及主打低成本的溶胶凝胶工艺正极补锂剂。
现阶段,顺应补锂剂需求缺口,相关企业正在加速产能规划。GGII数据显示,正极补锂剂总产能规划超8万吨,目前已有产能超2万吨。包括德方纳米、深圳研一、万润新能等企业都在加速补锂剂爬产,助其在应用市场上量。
从具体的补锂剂效果看,以德方纳米相关产品为参考,据德方纳米2023年6月在高工锂电材料大会上的分享,德方纳米“至锂”铁系正极补锂剂理论容量达到865mAh/g。在储能领域,德方纳米铁系正极补锂剂可使能效提升0.3%-0.4%,LFP电芯ED提升≥4%,循环≥15000th;低温DCR降低≥25%;动力电池领域,可使LFP电芯前500th零衰减,循环提升50%-100%。
德方纳米“极锂”镍系补锂剂,富锂镍酸锂理论容量达到512mAh/g,4.3V克容量可发挥420mAh/g。在储能领域,可使能效降低0.5%-1%,LFP电芯ED提升≥4%,循环≥10000th;在动力电池领域,可使LFP电芯前500th零衰减,循环提升≥50%。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正极补锂剂市场规模在逐渐扩大,负极补锂技术也还在突破的进程中。
中能锂业提出以微米级微孔锂膜的方式补锂,解决负极补锂难点。微孔锂膜预锂化活性物质有效率可做到理论3860mAh/g、实际3705mAh/g,并且工艺简单,只需要增加一道覆合转移工艺,同样可以实现与现有电池工艺高兼容。
审核编辑:刘清
-
锂离子电池
+关注
关注
85文章
3209浏览量
77524 -
动力电池
+关注
关注
113文章
4514浏览量
77443 -
二次电池
+关注
关注
0文章
39浏览量
9755 -
DCR
+关注
关注
1文章
54浏览量
18799 -
电池模块
+关注
关注
0文章
32浏览量
9037
原文标题:补锂市场再生“骚动”
文章出处:【微信号:weixin-gg-lb,微信公众号:高工锂电】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