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气上的地是指零电位的地方。电气上所说的接地是指电气接地。电气设备或设施的任何部位(不论带电与不带电)人为或自然地与具有零电位的大地相接通的方式称为电气接地。
2、埋入土壤内并与大地直接接触的金属导体或导体组,叫做接地体,也叫接地极。按设置结构可分为人工接地体和自然接地体两类。
3、流散电阻是电流自接地体向周围大地流散时所遇到的全部电阻,为接地体与土壤间的接触电阻和土壤电阻之和。
4、接地电阻是指整个接地装置的电阻值,是接地体的流散电阻和接地线本身电阻之和。
1)接地线电阻一般很小,常忽略不计,故可近似认为接地电阻就等于流散电阻。
2)通常所说的接地电阻是对工频电流而言,有雷电流冲击时的接地电阻称为冲击接地电阻。
3)接地电阻标准规范要求:
(1)独立的防雷保护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Ω;
(2)独立的安全保护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Ω;
(3)独立的交、直流工作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Ω;
(4)防静电接地电阻一般要求不大于100Ω;
(5)共用接地体(联合接地)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
5、从带电体流入地下的电流叫做接地电流。接地电流有正常接地电流和故障接地电流之分。正常接地电流指正常工作时通过接地装置流入地下借大地形成工作回路的电流。
6、系统接地导致系统发生短路故障,这时的故障接地电流叫接地短路电流。接地短路电流在500A及以下的称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大于500A的,称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
7、接地的作用主要是防止人身遭受电击、防止设备和线路遭受损坏、预防火灾和防止雷击、防止静电损害和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8、工作接地是为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防止系统振荡,保证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在交、直流电力系统的适当地方进行接地。交流一般为中性点,直流一般为中点。
9、将保护干线、接地干线、主接地端子板、建筑物内的金属管道以及可利用的属构件连接起来的导体称为等电位联结线。
10、保护接地就是将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在绝缘损坏后或其他情况下可能带电的金属部分用导线与接地体可靠地连接起来。
1)保护接地的基本原理是限制漏电设备对地的泄漏电流,使其不超过某一安全范围,一旦超过某一整定值保护器就能自动切断电源。
2)保护接地通常用于对地绝缘的配电系统,即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11、保护接零就是将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用导线与系统的零线可靠地连接起来。
1)保护接零的基本原理是借助接零线使设备漏电形成单相短路,由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的过电流保护装置迅速动作,以切断故障设备的电源。在保护接零电网中,保护零线和重复接地还可限制设备漏电时的对地电压。
2)保护接零只适用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网。
12、接地、接零装置必须保证电气设备与接地体之间,或与变压器中性点之间导电的连续性。采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钢结构、行车的钢轨、金属管道、电缆金属外皮、布线的钢管等作地线时,其伸缩缝或接头处应加跨接线,以保证连续可靠。装置完工应进行连续性试验,最远两点之间的电阻应小于1Ω。接零系统的零线上不得装设熔断器或开关。
13、接地装置之间的连接,一般采用焊接或压接。
1)采用扁钢做接地线时,其搭接长度应为宽度的2倍,且至少在三个棱边进行焊接;采用圆钢时搭接长度为直径的6倍。
2)不能采用焊接时,可用螺栓或卡箍压接,但必须把接触表面处理光洁,保证接触良好,另外还应采取防松措施,如用弹簧垫圈等。
3)接地干线、接零干线应有两处或两处以上同接地体相连,以提高可靠性。
14、接地线应尽量采用钢质导线,有困难时可采用铜或铝导线,但地下不得采用裸铝导体做接地、接零线。携带式电气设备应采用截面为0.75~1.5mm^2^以上,专用黄绿双色铜芯软线作接地、接零线。
15、接地线应有足够的导电能力来满足接地短路电流的要求。接地干线的载流量应不小于相干线的1/2;接地支线的的载流量应不小于相干线的1/3。
16、零线的截面应在符合最小截面的要求下,使在任何一点发生短路时,短路电流均大于熔丝额定电流的4倍或自动开关断开电流的1.5倍,以保证接零系统中设备发生碰壳时,保护装置能立即切断电源,否则所有接零设备的外壳都带电,发生触电的危险性更大。
17、零线重复接地的作用:
1)降低漏电设备的对地电压;
2)减轻零线断裂时的触电危险;
3)缩短碰壳或接地短路故障的持续时间;
4)改善架空线路的防雷性能。
18、下列情况下零线应重复接地:
1)架空线路末端;
2)长度超过200米的架空线分支处及分支末端;
3)架空线进户处或出户处;
4)无分支线路每隔1km的直线段。
19、接地、接零线与相线应有明显的标志区别:工作零线为淡蓝色,保护零线为黄绿双色。
20、保护用接地体与建筑物的距离应不小于1.5m;与独立避雷针接地体的距离应不小于3m;接地体顶端离地面的距离应不小于0.6m,保证在冻土层之下。
21、接单相三孔插座时,不允许将电源中性线孔与接地线孔串接。当零线断路或接头氧化、松脱时,负载回路中无电流,负载上无压降,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上就带有220V的对地电压,严重危及人身安全。
22、高压系统接地采用最广泛的是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和中性点直接接地三种方式。
23、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供电可靠性高,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构成短路回路,接地电流不大,各相间的电压大小和相位仍然不变,三相系统的平衡没有遭到破坏,允许继续运行,但时间最多不得超过2h。未接地两相对地电压升高到相电压的√3倍,即等于线电压,因此,对绝缘要求较高。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仅适用于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不大的小电网。
24、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为了减小接地电流超过允许值时在接地点形成间歇性电弧或稳定电弧的危害,通常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1)消弧线圈的补偿方式一般不采取全补偿和欠补偿,而采取过补偿,这是因为过补偿后的残余电流呈感性,不会出现串联谐振的情况。但残余电感电流不能太大或太小,太大会在接地处产生间歇性电弧或稳定电弧;太小又将接近全补偿而引起串联谐振过电压。
2)消弧线圈能有效地减小单相接地电流,迅速熄灭电弧,防止间歇性电弧引起的过电压,故广泛用于3~60kⅤ的电网。
25、220kV及以上电压的电网,除存在对地电容外,还有较大的电晕损耗和泄漏损耗。因而接地电流中既有无功分量,又有有功分量,消弧线圈不能消除接地电流中的有功分量。因此,规定220kV及以上电压的电网中性点采用直接接地方式。
1)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中性点的电位仍保持为零,非故障相的对地电压仍为相电压,故对设备的绝缘没有危害,因而可降低设备的绝缘水平和造价。我国110kV及以上的电力网基本上都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
2)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除了接地相要流过较大的单相接地短路电流危害设备的运行外,严重时还会破坏系统稳定。为了弥补这个缺点,可在线路上装设三相或单相自动重合闸装置,以此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26、低压系统接地制式一般由两个法文字母组成,必要时可加后续字母。
1)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接地点对地的关系:T表示直接接地,I表示不接地或通过阻抗与大地相连。
2)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与地的关系:其中T表示独立于电源接地点的直接接地,N表示直接与电源系统接地点或该点引出的导体相连接。
3)后续字母表示中性线与保护线之间的关系:其中C表示中性线N与保护线PE合并为PEN线,S表示中性线与保护线分开,C-S表示在电源侧为PEN线,从某点分开为N线和PE线。
27、在TT系统中电源直接接地,一般是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接地。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用单独的接地极接地,与电源在接地上无电气联系,所以适用于对电位敏感的数据处理设备和精密电子设备的供电。
28、IT系统的电源不接地或通过阻抗接地,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可直接接地或通过保护线接到电源的接地极上。
29、TN-C供电系统工作零线兼做接零保护线,即平常所说的三相四线制。当三相负荷不平衡时,零线上有不平衡电流,所以保护线所连接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有一定电位。如果中性线断线,则保护接零的漏电设备外壳带电。
30、TN-S供电系统是把工作零线N和专用保护线PE在电源处严格分开的供电系统,也称三相五线制。其优点是专用保护线上无电流,此线专门承接故障电流,确保其保护装置动作。PE线不允许断线,且在供电末端应将PE线做重复接地。
31、当三相四线制供电必须采用专用保护线PE时,可在施工现场总箱中零线做重复接地后引出一根专用PE线,这种系统就称为TN-C-S供电系统。施工时应注意:除了总箱外,其他各处均不得把N线和PE线连接,PE线上不允许安装开关和熔断器。
32、在同一系统中不允许对一部分设备采取保护接地,而对另一部分设备采取保护接零。否则当采取接地的设备发生碰壳时,零线电位将升高,而使所有接零的设备外壳都带上危险的电压。
-
电流
+关注
关注
40文章
6717浏览量
131622 -
电气设备
+关注
关注
3文章
989浏览量
32045 -
接地电阻
+关注
关注
2文章
235浏览量
18185 -
接地
+关注
关注
7文章
750浏览量
45551 -
零电位
+关注
关注
0文章
6浏览量
6100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