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偏振装置非理想性对系统探测能力的影响

MEMS 来源:MEMS 2023-09-26 09:14 次阅读

在背景与目标红外辐射量差距不大或背景较为复杂等情况下,传统红外成像技术对目标进行探测与识别的难度较大。而红外偏振探测在采集目标与背景辐射强度的基础上,还获取了多一维度的偏振信息,因此在探测隐藏、伪装和暗弱目标和复杂自然环境中人造目标的探测和识别等领域,有着传统红外探测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同时,偏振装置的加入也增加了成像系统的复杂度与制作成本,且对于远距离成像,在红外成像系统前加入偏振装置对成像系统的探测距离有多大的影响,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论证。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红外探测与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科研团队在《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期刊上发表了以“考虑探测器非理想性的红外偏振成像系统作用距离分析”为主题的文章。该文章第一作者为谭畅,主要从事红外偏振成像仿真方面的研究工作;通讯作者为王世勇研究员,主要从事红外光电系统技术、红外图像信号处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本文将从分析成像系统最远探测距离的角度出发,对成像系统的探测能力进行评估。综合考虑影响成像系统探测能力的各个因素,参考传统红外成像系统作用距离模型,基于系统的偏振探测能力,建立了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作用距离模型,讨论了偏振装置非理想性对系统探测能力的影响,并设计实验验证了建立模型的可靠性。

红外成像系统作用距离建模

目前较为公认的对扩展源目标探测距离进行估算的方法是MRTD法。该方法规定,对于空间频率为f的目标,人眼通过红外成像系统能够观察到该目标需要满足两个条件:①目标经过大气衰减到达红外成像系统时,其与背景的实际表观温差应大于或等于该频率下的成像系统最小可分辨温差MRTD(f)。②目标对系统的张角θT应大于或等于相应观察要求所需要的最小视角。

只需明确红外成像系统的各项基本参数与观测需求,我们就可以计算出系统的噪声等效温差与最小可分辨温差,进而求解出它的最远探测距离。

红外偏振成像系统作用距离建模

偏振成像根据成像设备的结构特性可分为分振幅探测、分时探测、分焦平面探测和分孔径探测。其中分时探测具有设计简单容易计算等优点,但只适用于静态场景;分振幅探测可同时探测不同偏振方向的辐射,但存在体积庞大、结构复杂,计算偏振信息对配准要求高等问题;分孔径探测也是同时探测的一种方式,且光学系统相对稳定,但会带来空间分辨率降低的问题;分焦平面偏振探测器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系统集成度高等优势,可同时获取到不同偏振方向的偏振图像,是目前偏振成像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图1为分焦平面探测系统示意图。

86290056-5bbd-11ee-939d-92fbcf53809c.jpg

图1 分焦平面探测器系统示意图

本文仿真的分焦平面偏振探测器,是在红外焦平面上集成了一组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微偏振片,一个像元对应着一个微偏振片,其角度分别为 0°、45°、90°和135°,相邻的2×2个微像元组成一个超像元,可同时获取到四种不同的偏振态。图1为分焦平面探测系统结构示意图。

传统方法认为在红外成像系统前加入偏振装置后,会对系统的噪声等效温差与调制传递函数MTF(f)产生影响,改变系统的最小可分辨温差,进而改变系统的最远探测距离。本文将从偏振装置的偏振探测能力出发,分析成像系统的最小可分辨偏振度差,建立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探测距离模型。

我们首先建立一个探测器偏振响应模型,该模型将探测器视为一个光子计数器,光子被转换为电子并在电容电路中累积,综合考虑探测器井的大小、偏振片消光比、信号电子与背景电子的比率以及入射辐射的偏振特性,通过应用误差传播方法对结果进行处理。从噪声等效偏振度(NeDoLP)的定义出发,NeDoLP是衡量偏振探测器探测能力的指标,即探测器对均匀极化场景成像时产生的标准差。对其进行数学建模,进而分析得到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最远探测距离。

863124b6-5bbd-11ee-939d-92fbcf53809c.jpg

图2 DoLP随光学厚度变化曲线

对于探测器来说,积分时间越长,累积的电荷越多,探测器的信噪比(SNR)就越高,但这种增加是有限度的。随着积分时间的增加,光生载流子有更多的时间被收集,增加信号。然而,同时,暗电流及其相关噪声也会增加。对于给定的探测器,最佳积分时间是在最大化信噪比和最小化暗电流及噪声的不利影响之间取得平衡,为方便分析,我们假设探测器工作在“半井”状态下。

通过以下步骤计算红外偏振成像系统最远作用距离:

a. 根据已知的目标和背景偏振特性以及环境条件,计算在给定距离下,目标与背景之间的偏振度差在传输路径上的衰减。

b. 结合系统的探测器性能参数,确定目标在给定距离下是否可被观察到。如果不能则减小设定的距离。目标被观察到需同时满足衰减后的偏振度差大于或等于系统对应于该频率的最小可分辨偏振度差MRPD,目标对系统的张角θT大于或等于相应观察要求所需要的最小视场角。

c. 逐步增加距离,直到目标与背景之间的偏振度差不再满足观察要求。这个距离即为成像系统最远作用距离。

τp (R)为大气对目标偏振度随探测距离的衰减函数,可根据不同的天气条件,根据已有的测量数据进行插值,计算出不同探测距离下大气对目标偏振度的衰减,图4. 5给出了根据文献中测量数据得到的偏振度随光学厚度增加衰减关系图。

这里给出的横坐标是光学厚度,不同天气条件下,光学厚度对应的实际传播距离与介质的散射和吸收系数有关。

综上,我们建立了传统红外成像系统和考虑了偏振片非理想性的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作用距离模型,下面我们将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分析讨论探测器各参数对成像系统探测能力的影响。

验证与讨论

由噪声等效偏振度的定义可知,其数值越小,代表偏振探测器的性能越优秀。下面我们对影响红外偏振成像系统探测性能的各因素进行讨论,并设计实验验证本文建立模型的正确性。

偏振片消光比

消光比是衡量偏振片性能的重要参数,市售的大面积偏振片的消光比可以超过200甚至更多。对其他参数按经验进行赋值,从图3可以看到,对于给定设计参数的探测器,偏振片消光比超过20后,随着偏振片消光比的增加,探测器性能上的提升微乎其微。对于分焦平面探测器,为实现更高的消光比,不可避免地要牺牲探测器整体辐射通量。由于辐射通量降低而导致的信噪比损失可能远远超过消光比增加所获得的收益。这一结果同样可以对科研人员研制偏振片提供启发,对需要追求高消光比的偏振片来说,增大透光轴方向的最大透射率要比降低最小透射率更有益于成像系统的性能。

863db578-5bbd-11ee-939d-92fbcf53809c.jpg

图3 偏振片消光比与探测器噪声等效偏振度关系图

探测器井容量

红外探测器的井容量是指探测器像素在饱和之前能够累积的电荷数量的最大值。井容量是衡量红外探测器性能的一个关键参数,井容量通常以电子数(e-)表示。较大的井容量意味着探测器可以在饱和之前存储更多的电荷,从而能够在更大的亮度范围内准确检测信号。这对于在具有广泛亮度变化的场景中捕获清晰图像至关重要。从图4可以看出,增大探测器井的容量,同样能很好的提高成像系统的偏振探测能力。

86473b0c-5bbd-11ee-939d-92fbcf53809c.jpg

图4 探测器井容量与探测器噪声等效偏振度关系图

然而,井容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像素尺寸增大或探测器面积减小,这可能对系统的整体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设计红外探测器时,需要权衡井容量、像素尺寸和其他性能参数,以实现最佳性能。

目标偏振度

虽然推导出的噪声等效偏振度公式包含目标偏振度这一参量,但目标的偏振度本身对探测器的噪声等效偏振度没有直接影响。NeDolp 是一个衡量探测器性能的参数,它主要受探测器内部噪声、电子学和其他系统组件的影响。然而,目标的偏振度会影响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从而影响信噪比(SNR)。从图5也可以看出,探测器的NeDolp受目标的偏振度影响不大。

8658d9ac-5bbd-11ee-939d-92fbcf53809c.jpg

图5 目标偏振度与探测器噪声等效偏振度关系图

读取噪声与产生复合噪声比值

读取噪声主要来自于探测器的读出电路、放大器和其他电子元件。它通常在整个光强范围内保持相对恒定。产生复合噪声是由光子的随机到达和电荷生成引起的,与光子数成正比。在低光强下,产生复合噪声通常较小;而在高光强下,它会逐渐变大。通过计算读取噪声和产生复合噪声的比值,可以确定系统的性能瓶颈。如果读取噪声远大于产生复合噪声,这意味着系统在低光强下受到读取噪声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优化读出电路和放大器等元件可能会带来性能提升。如果产生复合噪声远大于读取噪声,这意味着系统在高光强下受到产生复合噪声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提高信号处理和光子探测效率可能有助于改善性能。从图6可以看出,降低读取噪声与产生复合噪声比值可以有效提升系统偏振探测能力。

8663d866-5bbd-11ee-939d-92fbcf53809c.jpg

图6 δ与探测器噪声等效偏振度关系图

信号电子比例

综合图4~6可以看出,提升β的数值可有效提高探测器的偏振探测能力,由β的定义可知,对于确定井容量的探测器,β的取值主要取决于探测器的各种噪声与积分时间,降低探测器的工作温度、优化探测器结构、减少表面和界面缺陷等途径都可以降低探测器的噪声,调节合适的积分时间也有助于探测系统的性能提升。

实验验证

根据噪声等效偏振度的定义,利用面源黑体与红外可控部分偏振透射式辐射源创建一组均匀极化场景。如下图7所示,黑体发出的红外辐射,经过两块硅片,发生四次折射,产生了偏振效应,通过调节硅片的角度,即可产生不同线偏振度的红外辐射。以5°为间隔,将面源黑体平面与硅片间的夹角调为10°~40°共七组。每组将面源黑体设置为40℃和70℃两个温度,用国产自主研制的红外分焦平面偏振探测器采取不少于128帧图像并取平均,然后将每组两个温度下相同角度获得的图像作差,以减少实验装置自发辐射和反射辐射对测量结果的干扰,差值图像就是透射部分的红外偏振辐射。对差值图像进行校正和去噪后,即可按公式计算出探测器对均匀极化场景产生的偏振度图像。计算出红外辐射的线偏振度,为减小测量误差,仅取图像中心区域的像元进行分析。该区域像元的标准差就是该成像系统的噪声等效偏振度(NeDoLP)。探测器具体参数如表1所示。

86750500-5bbd-11ee-939d-92fbcf53809c.jpg

图7 实验示意图

表1 偏振探测器参数

8685216a-5bbd-11ee-939d-92fbcf53809c.jpg

利用本文建立的探测器仿真模型计算出硅片的线偏振度仿真值,公式19计算出硅片线偏振度的理论值,与实验的测量值进行对比,图8展示了三组数据的变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三组数据存在一定偏差,这可能与硅片调节角度误差、面源黑体稳定性、干涉效应、硅片摆放是否平行等因素有关,但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实验验证了偏振探测系统的性能,也证明了本文建立仿真模型的可靠性。NeDoLP测量结果如表2所示。

869d2026-5bbd-11ee-939d-92fbcf53809c.jpg

图8 线偏振度理论值、测量值与本文模型仿真值曲线图

表2 实验结果

86a35f4a-5bbd-11ee-939d-92fbcf53809c.jpg

从上表可以看到NeDoLP的测量值与仿真值的差值基本能控制在5%以内,实验结果再次印证了本文设计的模型的可靠性。

实例计算

应用建立的模型对高2.3m,宽2.7m,温度47℃,发射率为1的目标的最远探测距离进行预测,目标差分温度6℃;背景温度27℃;发射率1;目标偏振度30%,背景偏振度1%,使用3.2节中样机的探测器参数,最后,采用文献中介绍的“等效衰减系数-距离”关系的快速逼近法对红外探测系统最远作用距离R进行求解,得到表3的结果。

表3 红外成像系统的最远作用距离

86b8d1f4-5bbd-11ee-939d-92fbcf53809c.jpg

根据红外探测系统最远探测距离,利用本文第二节提出的方法,得到不同探测概率下红外偏振成像系统最远作用距离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最远作用距离

86c57c74-5bbd-11ee-939d-92fbcf53809c.jpg

所选例子为目标与背景偏振度差异大于其温差,所以在这种探测场景下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探测能力要优于红外成像系统。探测器的参数不同,探测场景与目标的变化都会对模型的结果产生影响,但本文提供的成像系统作用距离模型可为实际探测中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成像系统选择提供参考。

结论

针对不同的探测场景,红外成像系统与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在最远探测距离方面哪个更有优势并没有定论,探测目标的大小,背景与目标的温差与偏振度差,大气透过率,具体探测器的参数等因素都会对成像系统的最远探测距离产生影响。经实验验证,本文所建立的非理想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响应模型是可靠的,可以用于估算成像系统的最远作用距离,针对不同的探测场景,读者可通过实验确定探测器的具体性能参数,利用仿真软件或实验测量的方式获取探测目标的温度与偏振信息,明确探测环境的具体大气参数,利用模型对红外成像系统与偏振成像系统的最远作用距离进行预估,选择更具优势的成像系统。

这项研究获得上海市现场物证重点实验室基金(No. 2017xcwzk08)和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创新基金(No. CX-267)的资助和支持。

审核编辑:彭菁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红外探测
    +关注

    关注

    1

    文章

    47

    浏览量

    11040
  • 成像系统
    +关注

    关注

    2

    文章

    191

    浏览量

    13894
  • 成像设备
    +关注

    关注

    0

    文章

    41

    浏览量

    18223

原文标题:考虑探测器非理想性的红外偏振成像系统作用距离分析

文章出处:【微信号:MEMSensor,微信公众号:MEMS】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偏振片助阵机器视觉成像系统,提高图像质量

    视觉检测特征的对比度。为了减弱或者消除杂散光、眩光等干扰,在很多视觉检测、测量、定位等系统构建时,我们在镜头前面需要搭配偏振镜来使用。能够滤除偏振光的滤镜叫做偏振镜。把
    发表于 04-25 15:45

    基于大气背景抑制的偏振去雾算法

    提出一种基于大气背景抑制的偏振去雾算法,利用偏振成像探测系统获取任意多方向偏振图像,并对场景大气总光强及偏振度进行估计,利用景物
    发表于 03-25 09:07 21次下载

    基于集成光电探测器的仿生偏振光导航传感器_王璐

    基于集成光电探测器的仿生偏振光导航传感器_王璐
    发表于 03-19 19:25 0次下载

    北方广微与西工大联合推出制冷红外偏振焦平面探测器,有何特点

    北方广微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西北工业大学赵永强教授研究团队推出一款具有偏振探测性能的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适用于长波红外偏振成像,能够在红外热
    的头像 发表于 09-05 11:47 9124次阅读

    多角度偏振成像仪面阵探测器响应均匀多参量校正取得新进展

    多角度偏振成像仪探测均匀体现在高频和低频两个方面,高频差异体现在相邻像素点间的快速变化,低频差异体现在不同视场区域的整体缓慢变化。研究团队利用
    的头像 发表于 02-20 14:23 1713次阅读
    多角度<b class='flag-5'>偏振</b>成像仪面阵<b class='flag-5'>探测</b>器响应<b class='flag-5'>非</b>均匀<b class='flag-5'>性</b>多参量校正取得新进展

    罗军华团队开发高性能偏振探测

    器是光通讯技术的核心部件之一,在近场成像、遥感和高分辨探测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偏振探测器的制备对工作介质有很高的要求,除了优良的光吸收能力外,材料本身还需具有不对称的形态或晶体结构
    的头像 发表于 05-24 10:37 5619次阅读
    罗军华团队开发高性能<b class='flag-5'>偏振</b>光<b class='flag-5'>探测</b>器

    集成碲镉汞长波320×256偏振探测器的设计

    对集成碲镉汞长波320×256偏振探测器的偏振结构进行了设计及验证后,按照文中设计对已经制备的碲镉汞长波320×256混成芯片进行衬底减薄,减薄后采用磁控溅射设备进行偏振光栅金属层的生
    的头像 发表于 11-10 15:09 1007次阅读

    吸烟环境烟雾探测系统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吸烟环境烟雾探测系统.zip》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11-17 09:16 0次下载
    <b class='flag-5'>非</b>吸烟环境烟雾<b class='flag-5'>探测系统</b>

    广西大学主导研制的X射线偏振探测立方星成功发射

    CXPD立方星是中国空间站伽马暴偏振探测仪(POLAR-2)的低能偏振探测器(LPD)的原型样机,将开展空间飞行验证,用于空间X射线偏振
    的头像 发表于 06-13 16:21 715次阅读

    什么是光的“偏振

    偏振偏振是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众所周知,光是一种电磁波。可以将偏振理解为光的振动方向,如果光的波动是确定方向,则称之为偏振光,激光是最常见的偏振
    的头像 发表于 03-08 16:54 6767次阅读
    什么是光的“<b class='flag-5'>偏振</b>”

    短波红外偏振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综述

    与传统成像系统相比,偏振成像系统通过探测目标物在不同状态下的明显偏振差异,提高对目标物的探测和识
    的头像 发表于 07-17 10:36 1572次阅读
    短波红外<b class='flag-5'>偏振</b>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综述

    偏振集成红外光电探测器研究进展与应用

    偏振集成探测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并且无需图像配准对动态目标同时同地同源探测与识别的优势。
    的头像 发表于 08-15 09:25 2123次阅读
    <b class='flag-5'>偏振</b>集成红外光电<b class='flag-5'>探测</b>器研究进展与应用

    国产制冷红外探测均匀分析

    现有国产制冷红外探测器多采用挡板校正进行均匀校正,影响了红外探测器的观测效果与目标搜跟。
    的头像 发表于 12-01 09:43 1079次阅读
    国产<b class='flag-5'>非</b>制冷红外<b class='flag-5'>探测</b>器<b class='flag-5'>非</b>均匀<b class='flag-5'>性</b>分析

    在高维光场探测领域取得突破进展

    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获悉,该所科研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利用单个器件通过单次测量,对宽带光谱范围内具有任意变化的偏振和强度的高维光场进行了全面表征,从而实现了高维度光场信息探测这一突破进展。 光场包含强度
    的头像 发表于 05-31 06:34 216次阅读
    在高维光场<b class='flag-5'>探测</b>领域取得突破<b class='flag-5'>性</b>进展

    什么是偏振成像?

      偏振成像是一种先进的光学检测技术,它通过对被测物体反射或透射的偏振光进行分析,以获取物体表面形态和物理性质信息的接触手段。 以下是对偏振
    的头像 发表于 10-31 06:29 41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