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机器人好用与否,避障表现首当其冲,那么评判避障好坏的标准又是什么?
有效避障仅是第一步
时至今日,可以说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扫地机器人的印象停留在人工“智障”上,由于早期的产品基本不具备避障能力,机器人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使用体验极其糟糕。而随着避障技术不断升级,避障功能逐渐成为扫地机器人的标配,但迅速升级的智能化需求,却又对避障提出了新要求。
能够避障仅是第一步,智能避障正在成为新的“必争之地”。
激光雷达避障方案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方案,有着延迟低,效果稳定,准确度高的优点,但本身却并不够“聪明”。在实际场景中,障碍物种类多样,分布杂乱,扫地机器人虽然能有效应对家具、鞋类、电器等常见物体,但面对如数据线、钥匙链、插线板及玻璃制品等多种特殊障碍物时, 常会导致缠绕、卡死、碰撞等情况发生。
这背后的原因在于受限于传感器属性,激光雷达无法识别语义,仅能感知环境的空间几何信息,其次由于空间布局问题,容易产生探测盲区,会对低矮障碍物产生误判,且无法识别玻璃等高反物体。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厂商们默契地为机器人加装了一双“眼睛”。视觉技术可以获取海量的、富于冗杂的纹理信息,拥有强大的场景辨识能力。且采集到的2D环境信息,经过算法处理可生成三维环境地图,拥有丰富的语义信息,不仅可解算出机器与障碍物的距离,还有它的体积以及属性信息,能够为智能避障、作业、交互等功能提供更加充分的底层数据。
智能避障是终点
能够看到,市面上无论是石头、科沃斯、还是云鲸等头部厂商,其高端产品基本都是激光+视觉融合方案,并且基本支持智能避障,表现为机器人可对识别的不同障碍物信息,做出动态调整避障距离,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和作业覆盖率。
同样,关注视觉技术的不只是厂商,还有行业上游的AI技术供应商们,自2017年起,INDEMIND便始终专注机器人视觉技术研发,并走出了一条纯视觉路线,开发出家用、商用方向一系列产品,赋能产业链上下游机器人企业。
推出的市面上首款真正意义上的纯视觉家用机器人导航方案「家用机器人AI Kit」,不仅从产品形态上革新,也延续了INDEMIND高度自研的一贯风格,在功能表现、场景适配都有着质的提升,达到了激光+视觉融合方案同等水平的技术效果,且成本只有其1/3,以提供技术价值取胜的同时,满足行业的多方面需求。
「家用机器人AI Kit」以INDEMIND自研的INDEMIND OS Lite家用机器人AGI系统为核心,搭配面向家用小型机器人专门研发的一体化立体视觉模组,可实现家用机器人导航定位、智能避障、路径规划、决策交互等核心功能。
为了让机器人更“聪明”,INDEMIND开发了一套决策交互引擎,基于高精度三维建图能使机器人在语义层次上理解环境信息,模仿人类大脑对环境理解的方式,并进行策略处理。
结合决策交互引擎,在避障上,机器人可做出类人规避动作的精细化操作,能够让机器人有策略地实现智能避障。在实际表现上,基于INDEMIND研发训练的物体识别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准确识别家用场景中的低矮障碍物(例如:动物粪便、拖鞋、钥匙串、线材、地插等)、透明玻璃容器类障碍物、动态障碍物(人、宠物)等等,避免扫地机拖行障碍物或障碍物致使机器人被困。同时,可结合物体识别信息根据物体分类进行避障,有效避开动物粪便、拖鞋等特定障碍物,识别策略可根据需求配置,目前精度可达1%,最小尺寸1cm。
INDEMIND家用机器人AI Kit【语义识别避障】
INDEMIND家用机器人AI Kit【低矮障碍物避障】
INDEMIND家用机器人AI Kit【透明物体避障】
在不同光线环境下,INDEMIND还开发了一套系统化环境补光策略,在实际表现中,面对强光直射、无光源、昏暗等特殊光照环境均能无差异工作,满足全天候作业要求。
INDEMIND家用机器人AI Kit【黑暗环境避障】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决策交互引擎,在交互上,同样表现优异,用户可通过语音、手势、动作等自然语言指令,命令机器人进行安全、搜寻、跟随、自主寻路、定向清扫等多种智能逻辑。想像一下,以定向清扫为例,简单一句“清扫一下沙发周围”,机器人便能跑到沙发区域进行一次规划清扫,自动处理零食残渣,这才是真正的智能体验。
-
激光雷达
+关注
关注
967文章
3907浏览量
189352 -
扫地机器人
+关注
关注
20文章
775浏览量
53302 -
避障技术
+关注
关注
0文章
7浏览量
4199
原文标题:避障技术再提升,扫地机器人避障不止于精准
文章出处:【微信号:gh_c87a2bc99401,微信公众号:INDEMIND】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