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溅射生长的铜和钨薄膜的应力调整

jf_01960162 来源:jf_01960162 作者:jf_01960162 2023-09-28 10:04 次阅读

引言

薄膜和多层中的应力会降低性能,甚至导致技术应用中的故障,通过诸如破裂、弯曲或分层的机制。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应力是理想的,因为它可以用来提高涂层的特定性能,例如导电性,热稳定性,机械强度或磁性。由于这个原因,评估和控制薄膜和涂层的应力状态具有技术重要性。

实验与讨论

英思特用磁控溅射装置在基底压强为5×10-7pa的超高真空室内生长了铜和钨薄膜。选择在a-SiNx上生长薄膜而不直接在Si上生长薄膜有两个动机:一方面,a-SiNx缓冲层作为扩散阻挡层来防止原子从薄膜扩散到衬底中(Cu特别容易与Si反应),从而阻止像CuxSi或WxSi这样的化合物的形成;另一方面,无定形氮化硅的存在阻止了膜从母衬底继承晶体结构,这将影响膜生长期间的应力演变。通过这种方式,沉积层独立于晶体取向形成它们自己的织构母基板的位置。

如图1,我们利用W和Cu金属膜应力演化的知识,制备了Cu/W纳米多层膜。它们由10个重复的Cu/W双层单元构成,每个Cu和W层的厚度为10nm。

wKgaomUU3fyAZGj1AABJA32Exc0752.png

图1:Cu/W纳米多层和衬底的几何形状

衬底与用于单层Cu和W膜的相同,即200微米厚的Si(100)(平方11cm2)晶片,具有90 nm的a-SiNx阻挡层和25 nm的W缓冲层,10nm厚的Cu层和10nm厚的W层在0.533 Pa的Ar压力和80 W的功率下进行交替沉积。我们选择这些特定条件是因为它们将压缩Cu与拉伸W相结合,以试图实现几乎无应力的NML。根据图2显示,通过简单地考虑块体Cu{111}和W{110}之间的面内晶格失配,我们预计Cu总是处于高拉伸应力下。

对于Cu/Ag多层膜我们研究发现其中新的晶粒在下面的多晶层上成核,与先前沉积的晶粒在一起,产生拉伸应力。因此,W在a-SiNx和多晶Cu上的不同应力演化表明“叠加原理”在纳米多层膜中不成立。换句话说,对于单一金属膜,生长应力对沉积参数的依赖性不能直接用于调整相应多层结构中的应力演变。

wKgZomUU3hGANZqbAABwtozvbRA790.png

图2:应力-厚度曲线

英思特通过观察在沉积铜层期间获得的应力-厚度数据, 发现在先前沉积的钨层上沉积铜不会影响整个衬底曲率,增厚的Cu层不能使下面的W/Cu叠层变形,而是简单地容纳在其上。然而,生长期间恒定的衬底曲率并不意味着零增量应力。

结论

英思特研究了DC磁控溅射法生长的钨和铜薄膜中,氩气压强和外加功率对应力演化的影响。由此可见,低Ar压力和高功率有利于压缩固有应力的发展,因为更高能的吸附原子到达生长膜的表面,触发原子扩散进入晶界和/或原子喷丸。

对于较低能量的吸附原子,如在高Ar压力和低施加功率下所有利的,这些应力产生机制被抑制,并且所得薄膜形成拉伸应力状态。对于在与其单膜变体相似的条件下生长的Cu/W多层膜,应力演变由连续沉积的W层中的本征应力控制。较软的铜层中的应力简单地适应下面较硬的钨层的应力状态,导致大的界面应力贡献。

江苏英思特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湿法制程设备,晶圆清洁设备,RCA清洗机,KOH腐殖清洗机等设备的设计、生产和维护。

审核编辑 黄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薄膜
    +关注

    关注

    0

    文章

    299

    浏览量

    29651
  • 晶圆
    +关注

    关注

    52

    文章

    4973

    浏览量

    128289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锡须生长现象

    来说,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锡须生长的根源探究1.应力因素的探讨锡须问题通常与电镀层内部的压缩应力有关。这种应力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例如电镀过程中的化学反应、镀
    的头像 发表于 01-07 11:20 118次阅读
    锡须<b class='flag-5'>生长</b>现象

    晶体生长相关内容——晶型控制与衬底缺陷

    晶体生长在分析晶体生长时,我们需要考虑多个关键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晶体生长的质量和进程。本文介绍了晶体生长相关内容,包括:杂对晶格硬度变化影响、碳化硅晶型控制、衬底缺陷控制和电气特
    的头像 发表于 12-30 11:40 157次阅读

    优化铜互连结构的热应力分析与介电材料选择

    摘要: 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采用三级子模型技术对多层互连结构芯片进行了三维建模。研究了10层互连结构总体互连线介电材料的弹性模量和热膨胀系数对互连结构热应力的影响,在此基础
    的头像 发表于 12-03 16:54 265次阅读
    优化铜互连结构的热<b class='flag-5'>应力</b>分析与介电材料选择

    薄膜电阻和厚膜电阻区别介绍

        厚膜电阻:采用丝网印刷工艺,通过将特殊糊剂烧制到基板上制成,通常包含玻璃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薄膜电阻:使用真空蒸发、磁控溅射等工艺,在绝缘基板上通过真空沉积形成镍铬薄膜,通常只有几微米厚。 精度与温度系数 
    的头像 发表于 11-24 16:05 859次阅读
    <b class='flag-5'>薄膜</b>电阻和厚膜电阻区别介绍

    溅射薄膜性能的表征与优化

    在现代科技领域中,薄膜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磁控溅射镀膜作为一种常用的薄膜制备方法,其工艺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对薄膜性能的准确表征。 一、薄膜
    的头像 发表于 11-22 10:35 250次阅读

    如何辨别薄膜电阻与厚膜电阻?

    通常比厚膜电阻小。这是因为薄膜电阻的制作工艺(如真空蒸发、磁控溅射等)能够形成更精细的薄膜层,而厚膜电阻则通过印刷或喷涂技术形成较厚的电阻层。 二、膜厚度 薄膜电阻的膜厚一般小于10μ
    的头像 发表于 11-18 15:12 393次阅读
    如何辨别<b class='flag-5'>薄膜</b>电阻与厚膜电阻?

    多通道应力测量系统

    材料力学是研究材料力学性能及其变形规律的学科,而应变应力则是材料力学中的重要概念。 应变是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形变量,而应力则是材料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应变应力的研究对于材料的设计、制造和应用具
    的头像 发表于 11-11 16:31 304次阅读
    多通道<b class='flag-5'>应力</b>测量系统

    磁控溅射镀膜工艺参数对薄膜有什么影响

          本文介绍了磁控溅射镀膜工艺参数对薄膜的影响。 磁控溅射镀膜工艺参数对薄膜的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这些参数包括溅射气压、
    的头像 发表于 11-08 11:28 636次阅读

    浅谈薄膜沉积

    薄膜沉积工艺技术介绍 薄膜沉积是在半导体的主要衬底材料上镀一层膜。这层膜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材料,比如绝缘化合物二氧化硅,半导体多晶硅、金属等。从半导体芯片制作工艺流程来说,位于前道工艺中。 随着
    的头像 发表于 11-01 11:08 2054次阅读

    建筑铟镓硒薄膜光伏系统电气设计与安装(一)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建筑铟镓硒薄膜光伏系统电气设计与安装(一).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10-24 10:49 0次下载

    薄膜电容出现热敏现象是怎么回事?

    高温易致电子产品损坏,尤其是薄膜电容等电子元件。高温下材料老化、热应力、散热不良等因素易引发薄膜电容热敏现象,影响电气性能。需保持电子产品正常工作温度,以防损坏。
    的头像 发表于 09-05 14:00 362次阅读
    <b class='flag-5'>薄膜</b>电容出现热敏现象是怎么回事?

    薄膜电容出现热敏现象是怎么回事?

    电容;薄膜电容;薄膜;电子;热敏; 摘要:高温易致电子产品损坏,尤其是薄膜电容等电子元件。高温下材料老化、热应力、散热不良等因素易引发薄膜
    的头像 发表于 09-05 11:52 371次阅读

    应力记忆技术介绍

    Si3N4薄膜后,通过高温退火把应力传递给源漏和栅极,再通过它们把应力传递到沟道,同时应力会被它们记忆,然后通常酸槽去除应力覆盖层Si3N4
    的头像 发表于 07-29 10:44 1793次阅读
    <b class='flag-5'>应力</b>记忆技术介绍

    关于光学薄膜制备的常用方法

    磁控溅射技术是在真空中,经电场作用,将氩气电离成Ar+正离子,Ar+经加速后撞击靶材膜料,从而溅射到衬底上,制成薄膜
    的头像 发表于 03-20 11:27 1721次阅读
    关于光学<b class='flag-5'>薄膜</b>制备的常用方法

    沉积温度和溅射功率对ITO薄膜性能的影响研究

    ITO薄膜在提高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效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优化ITO薄膜的电学性能和光学性能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达到最大。沉积温度和溅射功率也是ITO薄膜制备过程中的重要参数,两
    的头像 发表于 03-05 08:33 1055次阅读
    沉积温度和<b class='flag-5'>溅射</b>功率对ITO<b class='flag-5'>薄膜</b>性能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