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新品
【清华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研发触觉传感技术,在软体机械手领域应用】
触觉感知技术在人机交互领域具有重要价值。分布在软体机械手的触觉传感器能够在非结构化的场景交互中为人们提供多模态感知信息,如接触状态(稳态、滑动、扭转等)、表面特征(粗糙度、纹理、曲率等)、物理属性(形状、重量、刚度等),这些信息对于机器人与环境、环境与人、人与机器人的安全交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触觉感知的软体机械手更加智能化,且更具安全性与灵活性,可在医疗、农业、军事等领域得到更广泛应用。
图1 触觉感知软体机械手
近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曲钧天助理教授的海洋软体机器人与智能传感实验室(Ocean Soft-Robot and Intelligent Sensing Lab,OASIS-LAB)针对软体机械手的触觉感知技术发表综述文章。
从传感原理及结构层面分别介绍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触觉传感器,讨论了应用于软体机械手触觉感知传感器的特点,其次介绍了不同的触觉感知模态和感知方法,进而介绍了触觉感知软体机械手在不用领域中的场景应用。最后,文章探讨了目前应用于软体机械手的触觉感知技术面临的挑战,并给予了一些研究思路和解决方案。
近年来,机器人和刚性机械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软体机械手的出现,将任务操作的性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作者分别从水下、医疗、农业、工业领域介绍了软体机械手的应用场景,如水下活体生物抓取、神经假肢、果蔬采摘与分类、货物搬运等。
传感动态
【中鼎股份再获16亿元新项目定点 正考虑向减震器、传感器等延伸】
空气悬架这一原本百万豪车的专属正在加速市场渗透,而零部件国产化降本是重要的推动力。
10月8日晚间,中鼎股份发布公告称获得新项目定点,为国内某头部新能源品牌主机厂新平台项目空气悬挂系统提供空气供给单元总成产品,项目生命周期为5年,总金额约为16.4亿元。
“空气供给单元的技术难度相对较高,有一定行业壁垒。同时我们也在做空气弹簧,目前正在与客户进行最后的洽谈。公司未来打算做空悬的硬件总成供应商,现在正在考虑向减震器、传感器等进行延伸,具体进度还不方便说。”10月9日,记者以投资人身份致电中鼎股份投资者关系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回复称。
空气悬挂也叫空气悬架,与传统悬架不同,空气悬架的参数是可调的,空气弹簧刚度和减震器强度会根据承载力自动调整,保持车身拥有固定频率,提高舒适性和行驶平顺性。
随着汽车智能电动化发展,空气悬架的技术优势更为明显。因为电动车的电池在通常安置在底部,在满载、路面颠簸或有水的情况下,空气悬架可以控制车身高度,对电池进行触底和缓冲保护。
最近几年,不管是“蔚小理”还是岚图、极氪等自主车企都开始在新车型上推出空气悬架,使得原本专属于百万豪车的配置开始下沉至30万元市场。
此前由于空气悬架技术壁垒较高,德国企业威巴克、大陆集团以及AMK以更为成熟的产品成为了汽车市场中的空气悬架系统核心供应商,但也价格昂贵。
为绕过海外供应商的高昂集成壁垒,整车厂通常选择将空气悬架拆分成空气供给单元、空气弹簧、减震器、传感器/ECU等小总成,然后自主集成在智能底盘内。这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小总成国产化降本的趋势。
时驾科技创始人乌伟民曾介绍,近年来,随着汽车智能化深入,国内厂商崛起,零部件成本下降,空气悬架在国内市场开始加速渗透,2023年国产空气悬架的BOM成本已经低于万元水平,配置车型下探到30万元以内。
2016年,中鼎股份收购德国AMK,正式进入汽车空悬领域。并在2018、2019 年在国内设立安徽/上海安美科子公司,将空悬业务落地国内。
“德国AMK,它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做空悬了,也能做总成。我们收购之后,在国内落地它的(AMK)子公司安美科做空气供给单元。我们也有合资公司上海鼎瑜在做空气弹簧,现在正在与客户进行最后的洽谈。”上述工作人员说。
不过空气弹簧市场竞争激烈,国内供应商保隆科技(603197.SH)、孔辉科技、拓普集团(601689.SH)都有相应产品布局,尤其是孔辉科技,目前提供前后空气弹簧总成产品,并自有空气弹簧装配生产线,盖世汽车数据显示,2023年1-7月孔辉科技在空气悬架行业的市占率高达40.4%,位列第一。
面对如此环境,中鼎股份有何优势?“空簧的核心是囊皮,而公司做了很多年的橡胶产品,在这方面有技术优势,单腔和双腔(注:空气弹簧按照气室的数量主要有单腔、双腔和三腔,通常气室越多,弹性和综合性能越好,结构更复杂,成本更高)我们都有在做,具体看客户的要求。”该工作人员回复称。
【三星激进!全球首款4亿像素传感器曝光:尺寸接近1英寸】
10月9日消息,据爆料,三星申请了Hexa Pixel商标。
众所周知,三星Galaxy S22 Ultra主摄为1.08亿像素,它支持像素9合1,可以输出1200万像素样张(108÷9=12)。
这次三星申请Hexa Pixel商标,意味着三星正在开发36合1的图像传感器(Hexa=6,Hexa的平方=36),根据1.08亿像素9合1输出1200万像素样张进行反向推算,36合1意味着主摄分辨率超过了4亿像素。
据悉,三星正在开发两款4亿像素传感器,这两款传感器都拥有4.32亿像素,这将是业界首款4亿像素图像传感器。其中一款型号是ISOCELL HW1,传感器尺寸是1/1.05英寸,单位像素面积是0.56微米。
另一款型号是ISOCELL HW2,传感器尺寸是1/1.07英寸,单位像素面积是0.5微米。相比目前旗舰机型普遍使用的5000万像素,4亿像素的优势在于拥有更高的清晰度。
而且4亿像素将会具备非常优秀的变焦能力,即便4倍变焦,也能保留更丰富的画面细节。在数码裁切的无损变焦效果上,4亿像素会比目前的2亿像素主摄更好。
【车载激光雷达技术与应用研究报告:中国搭载激光雷达车型占全球近九成】
近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编撰的《车载激光雷达技术与应用研究报告(2023 年)》(下称“报告”)授权中新经纬研究院发布。据报告统计,截止到2023年第三季度,已有36家中国车企宣布使用激光雷达,预计国内将有高达106款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上市,占全球同期预计发布搭载激光雷达新车型总数量近90%,国内搭载激光雷达的车企数量和规模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长期领跑。
中国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CAICV)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对智能驾驶在乘用车的渗透率进行的规划目标是:2020-2025年L2-L3级的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例超过50%,在特定场景和限定区域开展L4级车辆商业化应用;到2026-2030年,L2-L3级的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比超过70%,L4级车辆在高速公路广泛应用,在部分城市道路规模化应用。
报告分析,随着汽车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单车激光雷达搭载数量将不断增加,L3、L4和L5级别自动驾驶或分别需要平均搭载1颗、2-3颗和4-6颗激光雷达。早期车载激光雷达成本高达几万美元,近期已下探至几百美元水平,为车载激光雷达的规模商用奠定了基础。
报告认为,随着车规级激光雷达在性能、成本、可靠性等方面优势的提升,从2021年开始,激光雷达应用于乘用车的规模快速增长,覆盖了“蔚小理”等国内造车新势力车企,长城、吉利等国内传统车企及宝马、奔驰等国际巨头。从应用需求来看,辅助驾驶对激光雷达的外观集成度要求较高,价格相对敏感,对激光雷达供应商的算法需求高,车规化要求高。
据报告介绍,车载激光雷达受到资本市场广泛关注。IT桔子投融资数据库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22年8月,全球激光雷达投融资的数量超16起,国内超12起。公开资料显示,2017至2021年间中国激光雷达企业融资总额超120亿元人民币。激光雷达车市场潜力大。根据Yole Intelligence预计,到2028年全球汽车激光雷达(LiDAR)市场将从2022年的3.17亿美元增长到44.7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5%。麦肯锡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将是全球最大的智能驾驶市场,到2030年中国智能驾驶商用车数量将达到800万辆。根据Frost&Sullivan的研究报告,2022年国内激光雷达市场规模达到26.4亿元,同比增长超300%,预计2025年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到43.1亿元。
报告总结,中国车载雷达厂商市场份额逐步提升。根据YOLE Group发布的《2022年汽车与工业领域激光雷达应用报告》,从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前装量产定点数量来看,自2018年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官宣的ADAS前装定点数量大约有55个,其中中国激光雷达供应商占50%。禾赛科技斩获了截至目前全球27%的前装定点数量,排名全球第一。速腾聚创以16%的数量排名中国第二、全球第三。YOLE Group近期发布的《2023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与技术报告》显示,在2021年的乘用车激光雷达领域,法国厂商法雷奥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79%),中国厂商大疆览沃和速腾聚创分别排名第二(7%)和第三(6%)。2022年,乘用车激光雷达市场份额发生巨大变化,中国厂商图达通、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排名分别为第一(28%)、第三(23%)和第四(14%),而法国法雷奥跌至第二名(24%)。在2023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装载量方面,该报告预计国内厂商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和图达通将以46%、26%、12%的出货数量占据全球市场的前三名。在自动驾驶出租车领域,国内厂商禾赛科技的市场份额由2021年的58%增长至2022年的67%,连续两年蝉联全球第一。
【消息称英伟达 CEO 黄仁勋将出席鸿海科技日,刘扬伟预热“有特别来宾”】
10 月 9 日消息,据台媒《经济日报》报道,业界传出消息,英伟达 CEO 黄仁勋将再次前往台湾地区,参加鸿海 10 月 18 日的科技日活动。
黄仁勋已于 5 月底现身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掀起生成式 AI 热潮,本次出席鸿海科技日,预计将带领 AI 与电动车供应链再冲一波热潮。
鸿海董事长刘扬伟此前已预告:“今年科技日会有特别来宾”。市场消息预测,10 月 18 日鸿海科技日当天,刘扬伟与黄仁勋将同台,并释出双方强化合作的信息。鸿海与英伟达均回应称“不对相关传言置评”。
鸿海是英伟达的长期合作伙伴,不论是 AI 芯片模块、基板、主板、服务器到机柜,可说是一条龙服务,帮助打造了英伟达 AI 服务器供应链的完整解决方案。
市场先前传出消息,鸿海拿下英伟达最新 AI 芯片 GH200 的芯片模块订单,及 L40/L40S 产品,都将独家供应,持续扩大在英伟达方面的市占率。由于 AI 芯片模块是整个服务器供应链中毛利最高的产品,因此鸿海的毛利率也有望迎来提升。
刘扬伟之前表示,针对生成式 AI,鸿海做到模块、基板、主板、服务器到机柜等五大业务,甚至到散热、机壳及整个数据中心,鸿海是唯一可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厂商。
鸿海也携手英伟达冲刺电动车领域,已获得授权成为英伟达车用的一阶(Tier1)供应商,将运用 Nvidia DRIVE Orin 技术,为全球汽车市场生产电子控制单元(ECU)。
审核编辑 黄宇
-
传感器
+关注
关注
2548文章
50646浏览量
751776 -
激光雷达
+关注
关注
967文章
3937浏览量
189565 -
三星
+关注
关注
1文章
1497浏览量
31103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