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生态圈:创新的雨林法则》一书中,将创新系统形容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热带雨林。
天赋、想法、资源等养分,在这个生物系统中流淌,催生了大量创造性的活动,从而形成了效率与生产力的持续增长模式。
雨林,是大大小小的企业最向往的黄金地段。今天的“野草”,茁壮成长为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可能就是明天的“参天大树”。
而走进雨林,我们会发现,树冠在最上层连接成了一片,生物都生存于、活动于这一片宽广茂密的树荫下。对于企业来说,应对数字化和智能化变革,面对日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也需要连接成一体的企业网络,如同树荫一般,为业务提供可靠承载,为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
社会系统(如企业)和自然系统(如热带雨林)的不同在于,社会系统是可以由人类创造和改变的。大型企业的IT部门,可以通过顶层设计、预先规划,建设一张高效敏捷、灵活弹性的企业网络,让企业获得充足的数字运力和养分,让自身的创新业务蓬勃生长。
那么,企业一张网,究竟该怎么建,才能让企业在激烈竞争中保持优势?
近日,中国信通院与华为公司发布的《大型企业一张网白皮书》,总结出企业网络的目标架构以及演进模式,为大型企业的网络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提供启发和建议。
我们就从《白皮书》出发,了解一下企业IT和网络的协同升级,读懂隐含在企业一张网背后,由数字化、智能化掀起的雨林生态之变。
企业一张网,聆听创新的律动
雨林生物,需要一片茂密交织的树冠,来撑起整片天空。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数字化时代的业务创新,也需要一张统一架构、统一标准、统一运营的网络吗?
当前的企业网络,为满足信息化时代的企业需求,以支撑办公为主,多种架构并存,技术相对落后,同时也缺乏对数字化、智能化业务的超前规划。这就给企业今天的数字化转型,带来了许多限制,具体来说:
首先,上云低效。大型企业网络,联通了企业总部及各分支的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和服务等业务,支撑各种业务的实时协同工作,是企业上云用数赋智的主动脉。核心业务上云之后,在跨部门协作、内外部沟通时,也需要通过网络来访问云上业务。这时候,传统企业网络离散式的网络架构,无法提供无差别、一致性的网络体验,加上架构复杂、运维低效,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协作效率和协作质量,进而延缓上云的进程。
其次,发展瓶颈。大型企业走向全球开展业务,已经成为趋势,供应链、业务、运营、市场等多个部门的跨地区、跨部门协同作业,需要一张无论任何区域、任何时间,都安全稳定可靠一致的企业网络。而传统企业网络的建设,由于缺少远期规划,对于全球化、高品质的网络体验,考虑不足,难以承载后期全球化业务,成为大型企业的增长瓶颈。
另外,服务不佳。传统网络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业务部门的功能需求,容易出现“只管生(建)、不管养(服务)”的情况。而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的进程中,这种被动式响应的网络,业务开通慢,部门需求落地周期长,站点搬迁动辄花费3-6个月的时间,跟不上业务创新的速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统一运营、灵活开放、即插即用的敏捷网络,才能满足业务对网络的服务需求。
那么,一个优秀的企业网络,究竟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科学家钱学森曾说过,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是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并且子系统之间多层次、相互联系。这种整体性与层次性的统一,恰恰就是企业网络所需要具备的。
整体性上,大型企业一张网的目标架构,是一个“三位一体”的复杂系统,由大脑(网络驾驶舱)、手脚(Overlay网络)和躯干(Underlay网络)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同时,三个层面又是分工明确、相互独立、分层解耦的。其中,网络驾驶舱提供标准化的网络服务目录,满足多样化的业务场景诉求;Overlay网络直达用户和业务,带来端到端的差异化精准服务,让企业业务一跳入云;Underlay网络健壮、可靠、安全,跨地域构建,是大型企业开展全球业务时,多个分支办事处获得优质网络体验的坚实支柱。
总结一下,云化、全球化的到来,对企业意味着全新的机遇和业务挑战,需要企业面向未来,一张蓝图绘到底,走向“企业一张网”,如同热带雨林中的树冠层一样,通过统一架构、统一标准、统一运维,为业务创新提供一个兼具整体性和层次性的良好网络环境。
绿树成荫处,数字雨林的生长时刻
大型企业,犹如雨林中的大型生物,也是一个创新生态中更具活力、竞争力的存在。可以说,构建“企业一张网”,正是大型企业可以生存、成长、发展的前提条件,会成为数字中国一个生机勃勃的创新发源地。
此次《白皮书》中,也认为大型企业网络的建设实际上是一种生长模式。并根据不同企业对网络的需求,提出了演进到企业一张网的三种模式:“树模式”“藤模式”和“林模式”。
1.“树模式”:先有主干,集约化建设Underlay网络;再开枝散叶,逐步建设和升级Overlay虚拟网络,满足企业发展中的各类业务诉求。
对于核心市场稳定、基础设施可靠可控程度高的行业,如银行、油气、交通等领域的大型企业,树状的“企业一张网”在总部和各个业务单位之间,进行了有机整合,既可以通过集约化的一张网,一图统览,又兼顾了各个业务单位的主动性、灵活性。
2. “藤模式”:如同藤蔓一样,让业务发展和扩张快的业务部门,先行根据业务需求,通过SD-WAN、SASE等方案和技术,建设Overlay虚拟网络,满足业务部门的快速发展诉求。等到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对资源的集约共享、降本增效需求变得强烈时,再由总部统一集约化部署Underlay网络。
对于企业的销售部门来说,需要短时间内快速部署大量分支机构,占领区域市场,比如连锁零售、保险网点、物流配送等,“藤模式”的效率优先,更适合支撑业务的敏捷性。
3. “林模式”:对于以信息化为主的大型科技企业,如BATH(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有信息化人才和技术的充分积累,因此可以做到“网络建设一盘棋”,预先由集团统一定义“企业一张网”的架构,并同步推动云、网建设,如同独木成林,兼顾集约化和灵活性。
具体来说,“林模型”的建设中,一方面根据企业云和区域分布来部署骨干和汇聚POP节点,通过SDN等技术增加骨干流量调度能力,建设高质量的Underlay网络。另一方面,按需敏捷部署Overlay网络,同时,建设网络驾驶舱,把Underlay网和Overlay网通过网络数字孪生插件快速集成到驾驶舱平台,实现一网统管,全程全网可视、可控、可管,最大化满足业务SLA要求和提升资源利用率。
企业网络如同雨林中的树冠层,像树、像藤、像林木一样茁壮生长,让各类数字化资源在生态系统中流通,促进企业内外的多样协作,从而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性企业。
这就是雨林文化,也是“企业一张网”的演进模式。
独木成林,华为的“一张网”实践
说了这么多,任何数字化转型的投入都是有成本、有风险的,一定不能盲目。在很多人眼中,华为是一个值得参考的全球化大型科技企业,也是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和成功者。
实际上,华为在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广域网一样经历了挑战和升级。那么,华为是如何顺利走向“企业一张网”的呢?
具体来说,支撑华为的数智化转型,“华为一张网”经历了三步走:
第一步:全球化阶段。构建全球网络“高速公路”,网络“连得通”。
在全球化阶段,华为业务从国内走海外,从单业务演进为多BG业务。围绕网络“规建维优”各阶段,华为IT系统性的构建了高可用、可扩展、标准化、可管理的全球网络体系架构。通过对全球海缆、陆缆资源及路径的充分分析,规划了全球8个100ms时延圈,包括亚太圈、中东圈、拉美圈等,保障全球任意办公点均可在100ms圈内到达应用获取服务,为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处提供网络连接。这一阶段初步完成了underlay网络的构建。
第二步:数字化+云化阶段。云网一体化协同,网络“更敏捷”。
2016年开始华为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业务大规模上云,网络面临性能体验、灵活接入、安全防御等诸多挑战。华为IT开启了Overlay网络的建设,在全球建设了多个分布式接入网关,分钟级开通业务,用户一跳入云,就近调度访问云上应用,实现了“云网一体、自动化敏捷”的关键转型。基于零信任构建了企业安全防护罩,划分不同级别的安全域,通过混合云、多云承载业务,实现资产的分级防护、跨域安全纵深。
第三步:深耕数字化阶段。华为一张网走向“服务化、智能化”。
2023年,华为提出深耕数字化,为了更好地支撑华为数字化业务深度重构和迎接智能化时代,华为IT全新定义了网络驾驶舱数字平台,提供标准化网络服务目录,高效满足研产供销服等业务的差异化网络需求。同时,面向AI大模型训练、算力资源均衡调度打造算力网络分层解耦架构,Overlay层敏捷灵活和Underlay层稳定可靠相辅相成,加速算力赋能企业数字生产力。
从“华为一张网”的三十年演进过程,可以得出结论:企业一张网,是业务驱动、顶层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运维的整体网络架构,也是大型企业数智化的前提条件。
毫无疑问,在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中,华为已经成为整个雨林生态中的大型生物,占据着一个关键的生态位,和内部员工、外部客户、供应商、伙伴等一起,组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数字化创新群落。
这就是雨林的意义,也是“企业一张网”作为“树冠层”的价值。
在企业一张网的支撑下,将多种数字经济的生产要素融合在一起,加速创新,创造出繁荣兴旺的数字经济,正在酝酿着一场数字化的变革风暴,席卷每一个生态位上的参与者。
去聆听数字雨林的创新旋律吧,那是企业的生命活力在跳动。
伸手触摸企业网络的枝叶吧,感受一个生机蓬勃的数字生态在生长。
-
华为
+关注
关注
215文章
34294浏览量
251163 -
IT
+关注
关注
2文章
854浏览量
63463 -
数字化
+关注
关注
8文章
8595浏览量
61632 -
信息化
+关注
关注
1文章
485浏览量
21090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