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按钮开关失灵原因探究
1.按钮开关突然失灵——偶然还是必然?
这是笔者在制作数字定时提醒器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问题。
基本电路如图32-11。这是一个改变CMOS数字集成电路输入端电位的转换开关电路,用按钮开关控制该端电压的高低,用数字化语言来说就是分别输入“0”和“1”。当整机装配完毕,正常工作之后,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十分奇怪的现象,就是按钮开关突然失灵。通常在开关处于长开状态,按下后转换成长闭状态,将电路功能按照设计发生变化。失灵后,即使没有按下开关,电路仍然莫名其妙处于转换状态。这是为什么呢?
图32-11
2.猜想、观察与判断
首先的措施是用电压表测量一下A点电压。正常情况下当按钮开关未按动时,A点应该为0;结果发现电压不正常,为高电压,接近电源电压(3V)。按钮开关不起作用。检查线路板一切正常。猜想故障出在按钮开关上。于是将开关拆下测量,果然出现短路。换上一个新开关,电路正常工作。然而反复按动数十次后,故障又出现了。看来只好从开关内部找原因了。
将损坏的按钮开关的塑料外壳解剖,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在开关的两个电极之间的绝缘塑料壁上隐约有一些金属膜,正是这些金属膜导致了电极之间发生短路。下面要解决的问题是,金属膜是怎样产生的?如何避免这种现象?
经分析电路,初步判断金属膜是因为电路设计不周全造成的。电路在未按下开关,A点为低电位;按下开关,A接电源正极,变成高电位;为了避免开关抖动产生的误动作,在A点接入了一个0.047μF的电容C。从电路分析,正是这个电容C,导致了金属膜的产生。因为这个电容的存在,每次按动开关,电源向它充电。电容的性质就是加在电容器上的电压不能突变;也就是在那一瞬间,电容相当于短路接地,导致有一个较大的电流通过按钮开关;这个充电电流对于微型按钮开关来说是相当大的(估计其数量级在数百mA),会在电极之间打出电火花;用的次数多了,这些电火花就会在电极之间形成金属膜,导致电极短路现象的发生。如果这种判断是正确的,那么可以在电路中串联一个限流电阻来解决这一问题。于是用一个1k电阻如图32-12接入,经过长期使用,一切正常。
图32-12
3.偶然事故的解决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①首先是对于某些微型开关,用于有电容的电路中时,应考虑到瞬间电流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电路的长期运行。
②对于常见的电池供电的开关电路的改进。传统的电源开关的电路如图——。按照上面的分析,这种电路在开启的瞬间,电池会瞬间通过开关向电路的去藕电容放电。因为这个去藕电容通常比较大,一般都在100μF以上,所以每次开启电路,都会产生一个短路电流,其大小视电源内阻而定,其数量级可达几安培。虽然电路设计时,已经考虑到这个电流对开关的影响,使用了可承受此电流冲击的开关,所以一般不会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但是,对于电池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损失,会导致电池过度放电而影响电池使用时间。为此笔者该将电源开关电路做了改动,将去藕电容直接并联在电池上。这样,在每次开启电路时,电池和开关就避免了一次大电流的冲击。这种电路虽然有些离经叛道,但经过长期使用,未发现有任何问题。
4.实验点评
这是一例典型的抓住偶然性进行探究,得出新电路的实验过程。对于电子制作过程中的一切偶然现象,特别是那些违背常识的现象,千万不要怀疑事实,认为自己的实验不正确。要大胆怀疑,抓住偶然性不放,找出其中的必然规律。以下问题是每个爱好者必然要遇到的:
你在电子实验中遇到过哪些偶然现象?你对发生的偶然现象进行研究了吗?你最后对这个偶然现象有合理的解释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收获?
当然,有些现象不是通过几次实验就可以解释的。也许需要很长时间,也许要请教专家才能解决。但是,对疑难问题进行探究的精神是不可缺少的。
二、光敏电阻振荡电路实验
1.光控照明电路的一对矛盾——光敏电阻与光
典型的光控照明电路的原理是,当光线变暗时,光敏电阻改变,控制电路动作,启动照明灯光。但是照明灯光打开后,环境光线变亮,就会使光敏电阻作反向变化,控制电路将照明灯光关闭。如此电路会循环不已,产生振荡。事情果真如此吗?
2.光敏电阻振荡电路实验
①实验电路及猜想
为了回答上面的问题,特设计了如下的电路进行实验,见图32-21
图32-21
按照理论分析,这个电路应该按照以下过程工作:通过光敏电阻控制门电路的输出状态;当环境光线变暗时,光敏电阻阻值较大,控制门电路输出高电位,驱动一发光二极管发光;将这个发光二极管放在靠近光敏电阻1厘米左右,这样发光管变亮,光线可照射到光敏电阻上,导致它电阻变小,控制门电路输出低电位,发光二极管熄灭。如此周而复始,电路会产生脉冲振荡。
②实验现象
按图中的电路接好,发现二极管恒亮。
③实验现象分析
表面上看,电路没有产生振荡。看来,假设不成立。
但是,如果振荡的频率高于30Hz,发光二极管虽然受到脉冲电压的驱动,但是人的眼睛是无法分辨的。所以,从灯光恒亮的现象,还不能得出电路没有振荡的结论。
④电压表测量
用电压表测量驱动发光二极管的非门输出端电压,电压值为电源电压的一半。这表明,电路可能存在振荡现象。但这只是间接的证据。
⑤收音机监听
用一个中波收音机放在电路旁边,随着电路的开启,收音机就发出强烈的噪音。这证明电路的确产生了振荡。
⑥分频器观察
那么振荡的频率范围是多少?可用频率计测量。如果没有频率计,能否用收音机测量呢?因为收音机可接收到脉冲振荡的谐波信号,所以无法用收音机测定振荡频率。可采用4040分频器进行目测。4040最高的分频系数是2的12次方,用一只4040的最高分频估计振荡频率在数十千赫兹。用2个4040分频器,就可以将结果变成1秒钟左右闪动一次的脉冲,这样,在没有频率计的条件下,也可比较精确地测量出振荡频率。实验表明,本电路光敏电阻振荡器的频率在100kHz左右。
3.新型振荡电路的诞生
从这种振荡器的原理分析,在发光二极管上接一个电容器,可延迟灯光的产生,从而改变振荡器的频率;通过实验可证明,这是可行的。
看来,利用光敏电阻、非门、发光二极管也可组成一个振荡电路。至于这种振荡电路工作稳定性如何、振荡频率如何调整还需进一步探究。这种新电路有什么实用价值呢?
4.判断创新发明的滞后原则
创新发明既然是一种以前没有的技术或产品,对它的价值判断不易过于苛刻。通常的一个原则是不急于下否定的结论,让时间和实践去检验新设计的价值。
三、压电陶瓷片谐振实验
1.失声的报警器
一种在洗衣机上使用的声音提醒器使用了压电陶瓷片发声,在各种操作过程中可发出响亮的鸣叫声。一个企业家仿照上面的压电陶瓷片和它的共鸣盒,生产了一批带共鸣箱的压电陶瓷片;放在电路中,取代原来的压电陶瓷片,但是却发现了意想不到结果:生产的压电陶瓷片竟然变哑了,发出的声音十分微弱。这是为什么呢?企业家将这个问题交给了我。
2.实验调查
①为了找到问题的原因,首先将原来洗衣机上的压电陶瓷片及共鸣箱拆除,换上自制的一套,发现声音变哑了。
②在原电路中,将自制的共鸣箱取代原配的,结果声音变哑了。
这是为什么呢?自制的共鸣箱是按照原配的参数仿制的。调查陷入了困境。
3.偶然发现解开谜团
在一次设计和研制自动音量电话振铃时,采用了带共鸣箱的压电陶瓷片做发声器。为了获得较大的音量,除了提高电源电压外,还进行了调整报警声音信号频率的实验。结果发现,当频率调整到某一频率时,压电陶瓷片可发出比其他频率高出数倍的音量。原因何在?经过分析,判断这是由于发声频率与共鸣箱固有谐振频率相同所致。也就是说,当带共鸣箱的压电陶瓷片,工作在其固有的谐振频率上,就会发出最大的音量。
这一偶然发现解开了报警器为什么变哑的问题。初步判定是因为仿制的与原配的固有谐振频率不同,导致与电路的发声频率不谐振,所以音量变得很小。至于固有谐振频率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共鸣箱的内部厚度为1mm的数量级,在这种情况下,仿制的与原配的参数即使出现千分之一的误差,就会导致共鸣箱的固有谐振频率与原配的不相同。
问题找出了,也就找到了解决办法。解决共鸣箱的精度比较困难,但是改变报警声音频率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于是将电路发声振荡频率重新调整,使之与仿制的压电陶瓷片谐振,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4.实验收获
一般说来,电声转换器的频率特性越平坦越好,尤其是音响设备的喇叭,如果采用在其固有谐振频率上发出的声音远远大于其他频率的声音,那么这个喇叭就不能真实地还原声音。但是对于频率特性曲线陡峭的微型电磁喇叭,正好可以利用这种性能做报警器;常见的BP机,手机等电器的发声器就是这样工作的。压电陶瓷片和微型电磁喇叭只有工作在其固有的谐振频率上,才能发出较大的音量。此外还得到了控制音量的一个新方法:调节工作频率改变音量大小。
-
电容器
+关注
关注
64文章
6217浏览量
99534 -
振荡电路
+关注
关注
17文章
502浏览量
98773 -
电源电压
+关注
关注
2文章
989浏览量
23969 -
光敏电阻
+关注
关注
4文章
293浏览量
48972 -
CMOS集成电路
+关注
关注
4文章
41浏览量
14250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