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Linux I/O 接口的类型及处理流程

科技绿洲 来源:Linux开发架构之路 作者:Linux开发架构之路 2023-11-08 16:43 次阅读

Linux I/O 接口

Linux I/O 接口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文件 I/O 接口:用于对文件进行读写操作的接口,包括 open()、read()、write()、close()、lseek() 等。

图片

网络 I/O 接口:用于网络通信的接口,包括 socket()、connect()、bind()、listen()、accept() 等。

图片

设备 I/O 接口:用于对设备(e.g. 字符设备、块设备)进行读写操作的接口,包括 ioctl()、mmap()、select()、poll()、epoll() 等。

其他 I/O 接口:如管道接口、共享内存接口、信号量接口等。

Linux I/O 处理流程

下面以最常用的 read() 和 write() 函数来介绍 Linux 的 I/O 处理流程。

read() 和 write()

read() 和 write() 函数,是最基本的文件 I/O 接口,也可用于在 TCP Socket 中进行数据读写,属于阻塞式 I/O(Blocking I/O),即:如果没有可读数据或者对端的接收缓冲区已满,则函数将一直等待直到有数据可读或者对端缓冲区可写。

函数原型:

fd 参数:指示 fd 文件描述符。

buf 参数:指示 read/write 缓冲区的入口地址。

count 参数:指示 read/write 数据的大小,单位为 Byte。

函数返回值:

  • 返回实际 read/write 的字节数。
  • 返回 0,表示已到达文件末尾。
  • 返回 -1,表示操作失败,可以通过 errno 全局变量来获取具体的错误码。
#include

ssize_t read(int fd, void *buf, size_t count);
ssize_t write(int fd, const void *buf, size_t count);

处理流程

下面以同时涉及了 Storage I/O 和 Network I/O 的一次网络文件下载操作来展开 read() 和 write() 的处理流程。

read() 的处理流程:

  1. Application 调用 read(),CPU 模式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
  2. Kernel 根据 file fd 查表(进程文件符表),找到对应的 file 结构体(普通文件),从而找到此文件的 inode 编号。
  3. Kernel 将 buf 和 count 参数、以及文件指针位置等信息传递给 Device Driver(磁盘驱动程序)。
  4. Driver 将请求的数据从 Disk Device 中 DMA Copy 到 Kernel PageCache Buffer 中。
  5. Kernel 将数据从 Kernel PageCache Buffer 中 CPU Copy 到 Userspace Buffer 中(Application 不能直接访问 Kernel space)。
  6. read() 最终返回读取的字节数或错误代码给 Application,CPU 模式从内核态切换到用户态。

write() 的处理流程:

  1. Application 调用 write(),CPU 模式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
  2. Kernel 根据 socket fd 查表,找到对应的 file 结构体(套接字文件),从而找到该 Socket 的 sock 结构体。
  3. Kernel 将 buf 和 count 参数、以及文件指针位置等信息传递给 Device Driver(网卡驱动程序)。
  4. Driver 将请求的数据从 Userspace Buffer 中 CPU Copy 到 Kernel Socket Buffer 中。
  5. Kernel 将数据从 Kernel Socket Buffer 中 DMA Copy 到 NIC Device。
  6. write() 最终返回写入的字节数或错误代码给 Application,CPU 模式从内核态切换到用户态。

可见,在一次常规的 I/O(read/write)操作流程中 处理流程中,总共需要涉及到:

  • 4 次 CPU 模式切换:当 Application 调用 SCI 时,CPU 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当 SCI 返回时,CPU 从内核态切换回用户态。
  • 2 次 CPU Copy:CPU 执行进程数据拷贝指令,将数据从 User Process 虚拟地址空间 Copy 到 Kernel 虚拟地址空间。
  • 2 次 DMA Copy:CPU 向 DMA 控制器下达设备数据拷贝指令,将数据从 DMA 物理内存空间 Copy 到 Kernel 虚拟地址空间。

图片

I/O 性能优化机制

I/O buff/cache

Linux Kernel 为了提高 I/O 性能,划分了一部分物理内存空间作为 I/O buff/cache,也就是内核缓冲区。当 Kernel 接收到 read() / write() 等读写请求时,首先会到 buff/cache 查找,如果找到,则立即返回。如果没有则通过驱动程序访问 I/O 外设。

查看 Linux 的 buff/cache:

$ free -mh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cache available
Mem: 7.6G 4.2G 2.9G 10M 547M 3.1G
Swap: 4.0G 0B 4.0G

实际上,Cache(缓存)和 Buffer(缓冲)从严格意义上讲是 2 个不同的概念,Cache 侧重加速 “读”,而 Buffer 侧重缓冲 “写”。但在很多场景中,由于读写总是成对存在的,所以并没有严格区分两者,而是使用 buff/cache 来统一描述。

Page Cache

图片

Page Cache(页缓存)是最常用的 I/O Cache 技术,以页为单位的,内容就是磁盘上的物理块,用于减少 Application 对 Storage 的 I/O 操作,能够令 Application 对文件进行顺序读写的速度接近于对内存的读写速度。

页缓存读策略:当 Application 发起一个 Read() 操作,Kernel 首先会检查需要的数据是否在 Page Cache 中:

  • 如果在,则直接从 Page Cache 中读取。
  • 如果不在,则按照原 I/O 路径从磁盘中读取。同时,还会根据局部性原理,进行文件预读,即:将已读数据随后的少数几个页面(通常是三个)一同缓存到 Page Cache 中。

页缓存写策略:当 Application 发起一个 write() 操作,Kernel 首先会将数据写到 Page Cache,然后方法返回,即:Write back(写回)机制,区别于 Write Through(写穿)。此时数据还没有真正的写入到文件中去,Kernel 仅仅将已写入到 Page Cache 的这一个页面标记为 “脏页(Dirty Page)”,并加入到脏页链表中。然后,由 flusher(pdflush,Page Dirty Flush)kernel thread(回写内核线程)周期性地将脏页链表中的页写到磁盘,并清理 “脏页” 标识。在以下 3 种情况下,脏页会被写回磁盘:

  1. 当空闲内存低于一个特定的阈值时,内核必须将脏页写回磁盘,以便释放内存。
  2. 当脏页在内存中驻留时间超过一个特定的阈值时,内核必须将超时的脏页写回磁盘。
  3. 当 Application 主动调用 sync、fsync、fdatasync 等 SCI 时,内核会执行相应的写回操作。

flusher 刷新策略由以下几个内核参数决定(数值单位均为 1/100 秒):

# flush 每隔 5 秒执行一次
$ sysctl vm.dirty_writeback_centisecs
vm.dirty_writeback_centisecs = 500

# 内存中驻留 30 秒以上的脏数据将由 flush 在下一次执行时写入磁盘
$ sysctl vm.dirty_expire_centisecs
vm.dirty_expire_centisecs = 3000

# 若脏页占总物理内存 10% 以上,则触发 flush 把脏数据写回磁盘
$ sysctl vm.dirty_background_ratio
vm.dirty_background_ratio = 10

综上可见,Page Cache 技术在理想的情况下,可以在一次 Storage I/O 的流程中,减少 2 次 DMA Copy 操作(不直接访问磁盘)。

图片

Buffered I/O

下图展示了一个 C 程序通过 stdio 库中的 printf() 或 fputc() 等输出函数来执行数据写入的操作处理流程。过程中涉及到了多处 I/O Buffer 的实现:

  1. stdio buffer:在 Userspace 实现的 Buffer,因为 SCI 的成本昂贵,所以,Userspace Buffer 用于 “积累“ 到更多的待写入数据,然后再通过一次 SCI 来完成真正的写入。另外,stdio 也支持 fflush() 强制刷新函数。
  2. Kernel buffer cache:处理包括上文以及提到的 Page Cache 技术之外,磁盘设备驱动程序也提供块级别的 Buffer 技术,用于 “积累“ 更多的文件系统元数据和磁盘块数据,然后在合适的时机完成真正的写入。

图片

零拷贝技术(Zero-Copy)

零拷贝技术(Zero-Copy),是通过尽量避免在 I/O 处理流程中使用 CPU Copy 和 DMA Copy 的技术。实际上,零拷贝并非真正做到了没有任何拷贝动作,它更多是一种优化的思想。

下列表格从 CPU Copy 次数、DMA Copy 次数以及 SCI 次数这 3 个方面来对比了几种常见的零拷贝技术。可以看见,2 次 DMA Copy 是不可避免的,因为 DMA 是外设 I/O 的基本行为。零拷贝技术主要从减少 CPU Copy 和 CPU 模式切换这 2 个方面展开。

图片

1、Userspace Direct I/O

Userspace Direct I/O(用户态直接 I/O)技术的底层原理由 Kernel space 中的 ZONE_DMA 支持。ZONE_DMA 是一块 Kernel 和 User Process 都可以直接访问的 I/O 外设 DMA 物理内存空间。基于此, Application 可以直接读写 I/O 外设,而 Kernel 只会辅助执行必要的虚拟存储配置工作,不直接参与数据传输。因此,该技术可以减少 2 次 CPU Copy。

Userspace Direct I/O 的缺点:

  1. 由于旁路了 要求 Kernel buffer cache 优化,就需要 Application 自身实现 Buffer Cache 机制,称为自缓存应用程序,例如:数据库管理系统。
  2. 由于 Application 直接访问 I/O 外设,会导致 CPU 阻塞,浪费 CPU 资源,这个问题需要结合异步 I/O 技术来规避。

图片

具体流程看下图:Using Direct I/O with DMA

图片

2、mmap() + write()

mmap() SCI 用于将 I/O 外设(e.g. 磁盘)中的一个文件、或一段内存空间(e.g. Kernel Buffer Cache)直接映射到 User Process 虚拟地址空间中的 Memory Mapping Segment,然后 User Process 就可以通过指针的方式来直接访问这一段内存,而不必再调用传统的 read() / write() SCI。

图片

申请空间函数原型:

  • addr 参数:分配 MMS 映射区的入口地址,由 Kernel 指定,调用时传入 NULL。
  • length 参数:指示 MMS 映射区的大小。
  • prot 参数:指示 MMS 映射区的权限,可选:PROT_READ、PROT_WRITE、PROT_READ|PROT_WRITE 类型。
  • flags 参数:标志位参数,可选:
  • MAP_SHARED:映射区所做的修改会反映到物理设备(磁盘)上。
  • MAP_PRIVATE:映射区所做的修改不会反映到物理设备上。
  • fd 参数:指示 MMS 映射区的文件描述符。
  • offset 参数:指示映射文件的偏移量,为 4k 的整数倍,可以映射整个文件,也可以只映射一部分内容。
  • 函数返回值:
  • 成功:更新 addr 入口地址。
  • 失败:更新 MAP_FAILED 宏。
void *mmap(void *adrr, size_t length, int prot, int flags, int fd, off_t offset);

释放空间函数原型:

  • addr 参数:分配 MMS 映射区的入口地址,由 Kernel 指定,调用时传入 NULL。
  • length 参数:指示 MMS 映射区的大小。
  • 函数返回值:
  • 成功:返回 0。
  • 失败:返回 -1。
int munmap(void *addr, size_t length)

图片

可见,mmap() 是一种高效的 I/O 方式。通过 mmap() 和 write() 结合的方式,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零拷贝优化。

// 读
buf = mmap(diskfd, len);
// 写
write(sockfd, buf, len);

mmap() + write() 的 I/O 处理流程如下。

mmap() 映射:

  1. Application 发起 mmap() 调用,进行文件操作,CPU 模式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
  2. mmap() 将指定的 Kernel Buffer Cache 空间映射到 Application 虚拟地址空间。
  3. mmap() 返回,CPU 模式从内核态切换到用户态。
  4. 在 Application 后续的文件访问中,如果出现 Page Cache Miss,则触发缺页异常,并执行 Page Cache 机制。通过已经建立好的映射关系,只使用一次 DMA Copy 就将文件数据从磁盘拷贝到 Application User Buffer 中。

write() 写入:

  1. Application 发起 write() 调用,CPU 模式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
  2. 由于此时 Application User Buffer 和 Kernel Buffer Cache 的数据是一致的,所以直接从 Kernel Buffer Cache 中 CPU Copy 到 Kernel Socket Buffer,并最终从 NIC 发出。
  3. write() 返回,CPU 模式从内核态切换到用户态。

可见,mmap() + write() 的 I/O 处理流程减少了一次 CPU Copy,但没有减少 CPU 模式切换的次数。另外,由于 mmap() 的进程间共享特性,非常适用于共享大文件的 I/O 场景。

mmap() + write() 的缺点:当 mmap 映射一个文件时,如果这个文件被另一个进程所截获,那么 write 系统调用会因为访问非法地址被 SIGBUS 信号终止,SIGBUS 默认会杀死进程并产生一个 coredump。解决这个问题通常需要使用文件租借锁实现。在 mmap 之前加锁,操作完之后解锁。即:首先为文件申请一个租借锁,当其他进程想要截断这个文件时,内核会发送一个实时的 RT_SIGNAL_LEASE 信号,告诉当前进程有进程在试图破坏文件,这样 write 在被 SIGBUS 杀死之前,会被中断,返回已经写入的字节数,并设置 errno 为 success。

图片

3、sendfile()

Linux Kernel 从 v2.1 开始引入了 sendfile(),用于在 Kernel space 中将一个 in_fd 的内容复制到另一个 out_fd 中,数据无需经过 Userspace,所以应用在 I/O 流程中,可以减少一次 CPU Copy。同时,sendfile() 比 mmap() 方式更具安全性。

函数原型:

  • out_fd 参数:目标文件描述符,数据输入文件。
  • in_fd 参数:源文件描述符,数据输出文件。该文件必须是可以 mmap 的。
  • offset 参数:指定从源文件的哪个位置开始读取数据,若不需要指定,传递一个 NULL。
  • count 参数:指定要发送的数据字节数。
  • 函数返回值:
  • 成功:返回复制的字节数。
  • 失败:返回 -1,并设置 errno 全局变量来指示错误类型。
#include

ssize_t sendfile(int out_fd, int in_fd, off_t *offset, size_t count);

sendfile() 处理流程:

  1. Application 调用 sendfile(),CPU 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
  2. Kernel 将数据通过 DMA Copy 从磁盘设备写入 Kernel Buffer Cache。
  3. Kernel 将数据从 Kernel Buffer Cache 中 CPU Copy 到 Kernel Socket Buffer。
  4. Kernel 将数据从 Kernel Socket Buffer 中 DMA Copy 到 I/O 网卡设备。
  5. sendfile() 返回,CPU 从内核态切换到用户态。

图片

4、sendfile() + DMA Gather Copy

上文知道 sendfile() 还具有一次 CPU Copy,通过结合 DMA Gather Copy 技术,可以进一步优化它。

DMA Gather Copy 技术,底层有 I/O 外设的 DMA Controller 提供的 Gather 功能支撑,所以又称为 “DMA 硬件辅助的 sendfile()“。借助硬件设备的帮助,在数据从 Kernel Buffer Cache 到 Kernel Socket Buffer 之间,并不会真正的数据拷贝,而是仅拷贝了缓冲区描述符(fd + size)。待完成后,DMA Controller,可以根据这些缓冲区描述符找到依旧存储在 Kernel Buffer Cache 中的数据,并进行 DMA Copy。

显然,DMA Gather Copy 技术依旧是 ZONE_DMA 物理内存空间共享性的一个应用场景。

sendfile() + DMA Gather Copy 的处理流程:

  1. Application 调用 sendfile(),CPU 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模式。
  2. Kernel 将数据通过 DMA Copy 从磁盘设备写入 Kernel Buffer Cache。
  3. Kernel 将数据的缓冲区描述符从 Kernel Buffer Cache 中 CPU Copy 到 Kernel Socket Buffer(几乎不费资源)。
  4. 基于缓冲区描述符,CPU 利用 DMA Controller 的 Gather / Scatter 操作直接批量地将数据从 Kernel Buffer Cache 中 DMA Copy 到网卡设备。
  5. sendfile() 返回,CPU 从内核态切换到用户态。

图片

5、splice()

splice() 与 sendfile() 的处理流程类似,但数据传输方式有本质不同。

  • sendfile() 的传输方式是 CPU Copy,且具有数据大小限制;
  • splice() 的传输方式是 Pipeline,打破了数据范围的限制。但也要求 2 个 fd 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是管道设备类型。

函数原型:

  • fd_in 参数:源文件描述符,数据输出文件。
  • off_in 参数:输出偏移量指针,表示从源文件描述符的哪个位置开始读取数据。
  • fd_out 参数:目标文件描述符,数据输入文件。
  • off_out 参数:输入偏移量指针,表示从目标文件描述符的哪个位置开始写入数据。
  • len 参数:指示要传输的数据长度。
  • flags:控制数据传输的行为的标志位。
#define _GNU_SOURCE /* See feature_test_macros(7) */

#include

ssize_t splice(int fd_in, loff_t *off_in, int fd_out, loff_t *off_out, size_t len, unsigned int flags);

splice() 的处理流程如下:

  1. Application 调用 splice(),CPU 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
  2. Kernel 将数据通过 DMA Copy 从磁盘设备写入 Kernel Buffer Cache。
  3. Kernel 在 Kernel Buffer Cache 和 Kernel Socket Buffer 之间建立 Pipeline 传输。
  4. Kernel 将数据从 Kernel Socket Buffer 中 DMA Copy 到 I/O 网卡设备。
  5. splice() 返回,CPU 从内核态切换到用户态。

图片

6、缓冲区共享技术

缓冲区共享技术,是对 Linux I/O 的一种颠覆,所以往往需要由 Application 和设备来共同实现。

其核心思想是:每个 Applications 都维护着一个 Buffer Pool,并且这个 Buffer Pool 可以同时映射到 Kernel 虚拟地址空间,这样 Userspace 和 Kernel space 就拥有了一块共享的空间。以此来规避掉 CPU Copy 的行为。

图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接口
    +关注

    关注

    33

    文章

    8486

    浏览量

    150807
  • Linux
    +关注

    关注

    87

    文章

    11219

    浏览量

    208872
  • 内存
    +关注

    关注

    8

    文章

    2996

    浏览量

    73868
  • 网络通信
    +关注

    关注

    4

    文章

    784

    浏览量

    29755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LabVIEW的I/O接口设备驱动

    虚拟仪器系统的硬件平台由i/o接口设备和计算机构成,为了能使计算机能够对i/o接口设备有效地进行
    发表于 11-18 11:04 1.3w次阅读
    LabVIEW的<b class='flag-5'>I</b>/<b class='flag-5'>O</b><b class='flag-5'>接口</b>设备驱动

    PLC I/O接口的作用及选择

    PLC作为一种工业控制计算机,其控制对象是工业过程。它与工业生产过程的联系就是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实现的。I/O
    发表于 09-01 10:10 1w次阅读

    Linux系统中网络I/O性能改进方法的研究

    选择并设计高效的网络I/O模型是改善服务器性能的关键。该文通过对Linux系统中几种网络I/O模型的分析和研究,提出3种改善网络
    发表于 04-09 09:41 28次下载

    硬件在环(HIL)测试系统对I/O接口的选择

     本教程讨论了多种I/O接口选项,能够用于实时处理器创建您的硬件在环测试系统。 高性能模块化的I/O
    发表于 06-19 08:27 3499次阅读
    硬件在环(HIL)测试系统对<b class='flag-5'>I</b>/<b class='flag-5'>O</b><b class='flag-5'>接口</b>的选择

    Linux 系统应用编程之标准I/O详解

    本章前面几节所述的文件及I/O读写都是基于文件描述符的。这些都是基本的I/O控制,是不带缓存的。而本节所要讨论的I/
    发表于 10-18 15:45 0次下载

    基于FPGA I/O接口的五大优势与FPGA深层分析

    NI VeriStand是一款用于配置实时测试系统应用的软件环境,如硬件在环(HIL)测试系统等。当向NI VeriStand添加实时I/O接口时,用户能够快速配置多种标准模拟、数字和通信总线
    发表于 11-18 07:47 9476次阅读
    基于FPGA <b class='flag-5'>I</b>/<b class='flag-5'>O</b><b class='flag-5'>接口</b>的五大优势与FPGA深层分析

    学会处理Linux内核访问外设I/O资源的方式

    Linux内核访问外设I/O内存资源的方式有两种:动态映射(ioremap)和静态映射(map_desc)。
    发表于 05-05 13:54 473次阅读

    如何更改 LinuxI/O 调度器

    LinuxI/O 调度器是一个以块式 I/O 访问存储卷的进程,有时也叫磁盘调度器。Linux
    发表于 05-15 15:54 834次阅读
    如何更改 <b class='flag-5'>Linux</b> 的 <b class='flag-5'>I</b>/<b class='flag-5'>O</b> 调度器

    单片机的I/O接口电路的扩展

    单片机I/O (输入/输出)接口是其与外设交换数字信息的桥梁。事实上,真正用作I/O口线的只有P1口的8位
    的头像 发表于 06-30 15:37 9614次阅读
    单片机的<b class='flag-5'>I</b>/<b class='flag-5'>O</b><b class='flag-5'>接口</b>电路的扩展

    Linux中如何使用信号驱动式I/O

    一、Linux 的 5 种 IO 模型 二、如何使用信号驱动式 I/O? 三、内核何时会发送 “IO 就绪” 信号? 四、最简单的示例 五、扩展知识 一、Linux 的 5 种 IO
    的头像 发表于 03-12 14:47 2388次阅读
    <b class='flag-5'>Linux</b>中如何使用信号驱动式<b class='flag-5'>I</b>/<b class='flag-5'>O</b>?

    深入理解Linux传统的System Call I/O

    传统的 System Call I/OLinux 系统中,传统的访问方式是通过 write() 和 read() 两个系统调用实现的,通过 read() 函数读取文件到到缓存区中,然后通过
    的头像 发表于 11-19 09:52 1970次阅读
    深入理解<b class='flag-5'>Linux</b>传统的System Call <b class='flag-5'>I</b>/<b class='flag-5'>O</b>

    PLC系统的I/O接口该如何选择

    作为一台工业控制计算机,plc控制着工业过程。它与工业生产过程的连接是通过输入输出接口实现的。输入输出接口是PLC与外界的接口I/O
    发表于 01-17 09:48 3292次阅读

    探究I/O虚拟化及Virtio接口技术(上)

    I/O虚拟化是SmartNIC/DPU/IPU中最核心的部分,AWS NITRO就是从I/O硬件虚拟化开始,逐渐开启了DPU这个新处理
    的头像 发表于 04-04 16:54 3772次阅读
    探究<b class='flag-5'>I</b>/<b class='flag-5'>O</b>虚拟化及Virtio<b class='flag-5'>接口</b>技术(上)

    探究I/O虚拟化及Virtio接口技术(下)

    I/O虚拟化是SmartNIC/DPU/IPU中最核心的部分,AWS NITRO就是从I/O硬件虚拟化开始,逐渐开启了DPU这个新处理
    的头像 发表于 04-04 17:03 2641次阅读
    探究<b class='flag-5'>I</b>/<b class='flag-5'>O</b>虚拟化及Virtio<b class='flag-5'>接口</b>技术(下)

    Linux系统下I/O操作讲解

    Linux系统下I/O 一、I/O简介 I/O(输入
    的头像 发表于 11-08 15:13 1161次阅读
    <b class='flag-5'>Linux</b>系统下<b class='flag-5'>I</b>/<b class='flag-5'>O</b>操作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