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做项目时遇到了一个超压问题。可以说,超压问题也算模拟工程师的一个死对头了。超压问题的解决当然有很多办法啦,比如换管子类型、改电路结构等,有很多细节上的处理技巧。但这个问题最后的解决办法是比较有意思的,最后是利用了电流镜的建立时间来解决了超压问题。
电流镜还需要关注建立速度?是的,有时候还挺重要的,笔者之前做的ADC项目有个使能不断开关的省功耗模式,就对电流的建立速度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建立速度还能影响到耐压?是的。只能说实际工程领域,一切皆有可能。
那么这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呢?我先介绍一下遇到的问题。
该问题出现的电路是一个OP构成的信号链电路,它主要是实现包括信号放大、ECC(回波消除)、EQ(均衡)、BLW(基线漂移补偿)等功能。电源域是2.5V,但OP的对管全部采用1.2V管子来做(至于为什么这么做,说来话长,和今天探讨的问题关系不大,只需知道这种做法还是比较常见的),因此在进行使能切换仿真的时候1.2V管出现了瞬时超压。这里有必要提一下,低压管如Vgs瞬态电压等超过了1.2V的+20%,且脉冲持续时间大于20ns即被认为有超压风险,当然不同公司的要求可能不太一样。
超压这件事情呢,有时候是比较烦人的。为了避免超压,有时候需要改动电路结构,或者更换耐压更高的器件啥的,最后的电路可能不超压了,但性能却也下降了。有些情况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超压属于可靠性问题,因此往往要硬着头皮来改电路,所以这也是一个模拟工程师不得不权衡的地方。一个电路无超压问题,就需要考虑它所有的可能场景。稳态不超压只能说是基本要求,此外,比如使能切换场景、上电过程场景都要保证不超压。上述那个超压问题就是在使能切换时出现的。
解决超压问题的第一步当然是分析波形,理清因果关系,然后针对这个“因”来思考解决的办法。说实话,我个人体会,“分析波形”与“理清因果”的鸿沟就如同“知道”和“做到”之间的鸿沟一样巨大。分析过程可以清楚看到一个工程师的思考方式、技术能力以及经验丰富程度。围绕超压的那个管子点开了各个波形,经过分析,两个不同的人可能找到的“因”是不一样的,甚至都有可能完全相悖。这也是模拟电路里挺有意思挺奇妙的地方。我有时候还挺乐于探究别的同事对某个问题的分析思路,尤其是当他们点开一个个的波形讲解的时候,你就能感受到他们的思考方式。我发现,有的人擅长基于波形去分析波形,而有的人却很擅长从电路原理角度去分析波形,听着是不是一句废话?但事实和我的经验就是这样,后者往往更容易从错综复杂的波形中灵光一现地发现问题所在。我有限的经验带给我以下两点认识:
当你对电路原理理解不够的时候,解决问题往往是一件特困难的事情;
当你对电路原理理解不够的时候,要做好电路也是一件特困难的事情。
耐压问题解决的分析过程很难用文字以符合逻辑的方式描述清楚,我也就不考验我的文字技巧了。总之经过分析,我们找到的“因”是这样的:认为是OP的P管的偏置电流比尾部电流源的偏置电流建立快引起的问题。很自然的。我们想到的是,如果让OP的P管的偏置电流比尾部电流源的偏置电流建立慢下来,那问题是不是解决了。这是个值得尝试的措施,因为需要的改动很小。
为了直观一点,我们用下图来举例说明。,用IPM代表OP的P管偏置电流,用INM代表OP的N管的偏置电流。正常情况下IPM建立的速度是快于INM的,这是因为当IREF给到时,A、B、C三点的偏压是按指数规律依次建立的,因此存在一个先后顺序,也就造成了电流的建立有快有慢。如果我们选择用I2代替INM,则I2的建立速度将快于IPM。经过这样的改动后,结果也确实是令人振奋的,有效解决了超压问题。
电流镜示意图
审核编辑:黄飞
-
adc
+关注
关注
98文章
6458浏览量
544217 -
电流源
+关注
关注
4文章
382浏览量
29277 -
信号链
+关注
关注
0文章
202浏览量
29807 -
偏置电流
+关注
关注
1文章
116浏览量
13129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