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超快光子学领域一个诺奖级成就,光频梳改变了光谱探测技术的发展脉络,它为分子检测、微观过程研究以及测距遥感等领域提供了新的利器。尽管在多年的发展里,光频梳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如何为这项技术引入时间分辨能力,使其能够在微秒乃至纳秒量级的时间尺度上,实现对物理化学过程的分辨,成为了科学家关注的难点。近日,一支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NIST) 研究人员所组成的科研团队,利用电光调制器实现了红外双光梳的输出,并基于光参量振荡器,完成了从红外向中红外波段的转换,最终在20纳秒的时间尺度内,实现了分子跃迁光谱的探测。由于具有突出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该工作被发表于最新一期的Nature Photonics上。
纳秒量级时间分辨光谱:将分子运动过程拍成“电影”的光学“魔术”
作为一种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的优质锁模脉冲激光光源,光频梳的重复频率间隔以及载波包络相移等参数被精确锁定,故而在频域上表现为一把齿距固定的“梳子”;由于能够实现对甚高频及低频(电子探测器无法直接测得)信号的准确测量,因此光频梳在精密探测、时频传递以及光学计量等前沿技术领域内,获得了较多的应用实例。基于光频梳技术的理论依据,有研究人员进一步探索出了双光梳光谱技术的应用方案,该技术本质上利用了两列具有微小重频差的光频梳脉冲,通过对其进行异步光学采样,采集得到干涉图样,最后通过反演获得待测样品的光谱信息。由于具备高质量光源的支撑作用,双光梳天然具备高分辨、高灵敏、宽光谱覆盖等显著优势。
对于双光梳光源来说,实现分子光谱测量,助力“分子指纹光谱数据库”的构建,是光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领域内一个具有显著科学意义的课题。一般地,分子都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成,原子之间存在扭曲、剪切以及摇摆等不同运动状态,故而使分子能够以不同激发状态存在,通过识别不同能态,可以建立起特定官能团的对应关系;由于中红外光能够与基频振动相互作用,因此可以为分子检测提供更强的光谱特性以及更加丰富的识别特征。当利用中红外激光测定混合物中不同种类分子含量时,仅需要分析不同组分光谱的叠加状态,依据光谱特征便可以反推出各组分含量的多少,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手段。
图2 利用双梳光源对气体喷射过程的测量
(图源: NIST)
从温室气体浓度到新冠病毒检测,双光梳都能够迅速地完成相应分子的探测任务,并取得不错的探测指标,但对于需要高时间分辨能力的探测需求而言,仍未有较好的实现方案。近日,来自NIST的研究人员,在David A. Leigh教授的带领下,成功实现了对这一技术难点的攻克。该团队独辟蹊径,采用了一种更加简单便捷的光源装置,实现了纳秒量级的时间分辨光谱探测,成功将分子吸收过程拍成了如图2 所示的“连环画”。
电光调制器 + 光参量振荡器,寻常器件亦能碰撞出新火花
在本文所介绍的工作中,该研究团队独辟蹊径,采用电光调制器来实现双梳激光的输出,并通过光参量振荡器 (OPO) 实现波长的转换,实验装置总体如图3所示。该装置首先利用了一个工作波长在1064 nm的外腔二极管激光器,产生稳定的频梳输出,并利用一个50:50的光纤耦合器,将该束频梳分为两束,两条光纤臂上都连接了电光调制器,由于对频梳频率进行改变,以产生符合实验要求的双梳输出,其中一臂还连接了声光调制器,用以提供相对频移,以确保每对梳齿的外差拍频唯一;当两束频率略有差异的光梳合为一束后,该团队研究人员又利用一个掺镱光纤放大器,将输出双梳的功率由5 mW,放大至10 W的水平。
图3 实验装置示意图 (a) 双光梳产生原理;(b) 气体喷嘴结构示意
注:EDCL:外腔二极管激光器;EOM:电光调制器;AOM: 声光调制器
放大后的双梳被耦合进一台商业化的OPO (TOPTICA Photonics TOPO) 装置中,该OPO利用内置的周期极化铌酸锂晶体,对1微米的泵浦光源进行变频输出,该过程能够产生可调谐的中红外闲频光输出,进而满足不同的实验探测需求。这项工作最终能够产生高达1 W的中红外双梳,同时能够实现2190~4000 nm之间的可调谐输出,相较于以往工作中需要两个OPO来分别对双梳进行频率转换的设计思路而言,这项工作无疑更加具备经济及空间优势。
图4 中红外光频梳干涉图及光谱表征 (a) 中红外光频梳干涉图(部分);(b) 对光频梳功率谱的计算表征;(c) 在20 ns及1 μs时间尺度下对CO2气体通过量的测量
为进一步验证该装置的实际工作表现,该团队研究人员按照超音速喷气式飞机仿造了一个射流系统,该装置能够定量喷射出CO2脉冲。实际测试中,该系统会先被抽制真空,避免气体稀释,随即会有纯的CO2气体对其进行填充,填充压强由138 kPa至727 kPa不等。当腔体内气压大于185 kPa时,CO2气流的流速能够达到1.8马赫(超音速),在此流速下,该团队研究人员对输出气流进行了探测。结果如图4 (c) 显示,即使是在1 μs的时间尺度下,依旧能够清晰观测到CO2吸收谱的跃迁。此外,该团队研究人员还探究了容器压强以及气体种类对探测结果的影响,并分别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如图5)。
图5 对不同气体的探测实验 (a) CO2喷射气体所表现出的压强依赖性;(b) 对CH4气体的探测实验
通过探测结果,该研究团队能够清晰捕获到极短时间尺度内气流脉冲的运动状态,包括其在周围空气环境中所产生的振荡,而这个时间量级上的技术细节,哪怕是最复杂的计算机仿真模拟也难以准确获得。文章第一作者,来自NIST的David A. Leigh教授这样评价该工作:“在例如飞机发动机这种复杂系统中,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捕捉所感兴趣的分子,例如水、燃料或者二氧化碳,以观察其变化规律,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它来测量系统内压力、温度以及速度的变化,以期为内燃机设计、温室气体与大气作用规律提供新的见解”。
总结与展望
在本文所介绍的工作中,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中红外双梳光源设计方案,通过电光调制器与光参量振荡器的有机结合,巧妙解决了超稳双梳输出及光频率转换等两大技术难题,为双梳光源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科罗拉多大学教授、前NIST研究员、论文共同作者Greg Rieker表示:“这项工作的真正意义在于,它大大降低了希望使用双梳设备研究瞬态过程研究人员的技术门槛”,“其可调谐性、灵活性以及高速特性为不同类型的测量开辟了新的天地”。
审核编辑:汤梓红
-
振荡器
+关注
关注
28文章
3810浏览量
138845 -
光源
+关注
关注
3文章
695浏览量
67716 -
光谱技术
+关注
关注
1文章
38浏览量
10742 -
电光调制器
+关注
关注
0文章
20浏览量
6517
原文标题:【光电集成】NIST:电光调制+光参量振荡=纳秒级双梳光谱技术新解法
文章出处:【微信号:今日光电,微信公众号:今日光电】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