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新品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开发像皮肤一样敏感的传感器,利用颜色实现感知】
机器人学研究人员在开发能感知位置、压力和温度变化的传感器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而这些对于可穿戴设备和人机界面等技术非常重要。但是,人类感知的一个特点是能够同时感知多种刺激,而这是机器人一直以来难以实现。
现在,EPFL工程学院可重构机器人实验室(RRL)的Jamie Paik及其同事们开发出了一种传感器,可以感知弯曲、拉伸、压缩和温度变化的组合,而这一切都使用了一个简单的概念:颜色。
被称为ChromoSense的RRL技术依赖于一个半透明的橡胶圆柱体,其中包含染成红色、绿色和蓝色的三个部分。
设备顶部的LED通过其核心发射光,当设备被弯曲或拉伸时,光在颜色之间的路径上的变化会被底部的小型光谱仪接收到。
Paik说:“想象一下,你正在同时通过三根不同吸管喝三种不同口味的冰沙。如果你弯曲或扭曲吸管,你获得的每种口味的比例会发生变化。这就是ChromoSense使用的原理——它感知通过颜色部分传播的光随着这些部分的几何形状变形而发生的变化。”
设备中的一个热敏感部分还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染料来检测温度变化,当被加热时,染料会失去颜色,类似于变色T恤或心情戒指中使用的染料。
这项研究已经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并被选为编辑亮点页面的内容。
Paik解释说,虽然依赖于摄像头或多个传感元件的机器人技术是有效的,但它们会使可穿戴设备更重、更笨重,并且需要更多的数据处理。
她说:“为了更好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我们服务,软体机器人需要能够感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传统上,最快速、最廉价的方法是通过基于视觉的系统,它们捕捉我们的所有活动,然后提取所需的数据。ChromoSense可以实现更加有针对性和信息密集的读数,传感器可以轻松嵌入到不同材料中以完成不同的任务。”
由于其简单的机械结构和使用颜色而非摄像头,ChromoSense有可能适用于廉价大规模生产。
除了辅助技术,如辅助行动外骨骼,Paik还认为ChromoSense在运动装备或服装中也有日常应用,可以用来向用户提供有关姿势和动作的反馈。
ChromoSense的一个优点是它能够同时感知多种刺激,但这也可能是一个缺点,因为解耦同时施加的刺激仍然是研究人员正在努力解决的难题。目前,Paik表示他们正在致力于改进技术,以感知局部施加的力量或材料在变形时的确切边界。
她说:“如果ChromoSense变得流行起来,很多人都想将其作为通用的机器人感知解决方案使用,那么我认为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信息密度可能会成为一个非常有趣的挑战。”
展望未来,Paik还计划尝试不同的ChromoSense格式,该技术已经作为圆柱形和可穿戴软体外骨骼的一部分进行了原型制作,但也可以想象成平面形式,更适合RRL标志性的折纸机器人。
她总结说:“在我们的技术中,只要光能通过,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传感器。”
传感动态
【浙江:东海实验室海洋传感器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正式成立】
为深入践行“八八战略”,主动融入海洋强省建设“833”行动,进一步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12月4日,东海实验室与舟山海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联合成立海洋传感器技术与装备研究所。
合作双方将按照“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合作创新、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联合组建“PI+东海研究团队+合作团队+行业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联合体,共同推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海洋产业经济发展,共同服务“海洋强国”战略。
海洋传感器技术与装备研究所由东海实验室主办,舟山海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参与共建,聚焦国家在海洋生态文明、海洋碳汇等方面的监测需求,在海洋传感器相关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力争短期内在浮游生物监测仪器、海洋二氧化碳分压传感器和海洋放射性在线监测传感器等形成快速突破。
接下来,实验室继续围绕海洋强国重大战略和海洋经济发展重大需求,努力发挥合作双方的特色和优势,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聚焦核心应用场景,实效快进、重点突破,在海洋智能装备领域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为我国海洋观测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蔚来资本与小米产投又追投!赛恩领动再获亿元融资,抢跑4D成像雷达量产布局】
赛恩领动于近日完成A+轮亿元融资,由金浦投资、华强资本联合领投,A轮老股东蔚来资本与小米产投追加投资,充分表现出了对赛恩领动研发创新技术与4D成像雷达市场前景的认可。资金将用于增加研发投入及持续推进产品工业化进程。
赛恩领动成立于2021年,是致力于车规级4D成像雷达感知方案规模化量产化落地的成长型高科技企业。业务范围包括研发4D成像雷达智能硬件、传感器算法及软件,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感知产品。
团队拥有完全自主创新的核心算法能力,通过解决典型智能驾驶场景痛点,为客户提供自动驾驶系统感知、多传感器融合及系统功能的解决方案并推动量产落地,全面赋能智能驾驶安全与舒适性的提升。
作为领先的4D成像雷达感知方案研发商,凭借技术创新与丰富的雷达量产经验,成立不到一年即完成两款S系列高性能雷达SIR-4K与SFR-2K的产品开发。今年3月斩获头部新能源车企全平台量产项目定点,凭借研发实力在市场行业密切关注下交出漂亮答卷。
【Millar宣布收购Sentron,MEMS传感行业迎新里程碑】
美国Millar,医疗领域MEMS和传感器的领先厂商,近日宣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战略动作,即收购荷兰Sentron。Sentron是一家以完全集成的压力和pH传感器制造而闻名的公司,目前由欧洲Wellinq公司控股。这次收购计划被认为是两家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未来创新和全球扩张带来了巨大机遇。整个交易旨在推动医学理解和科学发现,强调了Millar致力于通过压力传感器技术促进医学发展的承诺。
Millar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Tim Daugherty表示,对Sentron的收购是一次战略性的业务举措,也是公司朝着未来创新的飞跃。他强调了Sentron技术和制造能力与Millar自身的实力相辅相成,使Millar能够更全面地为全球客户提供传感解决方案。这一合作预计将使Millar重新定义MEMS压力传感器行业的格局,推动行业的进步,改善全球医疗保健的成果。
收购计划中,Millar将扩大其全球影响力,增强产品分销能力,成为传感器开发的一站式供应商,包括从原始芯片到完全商业化的传感器医疗器械。这一合并还包括传感器开发和制造设施,将显著扩大Millar的能力范围,使其能够提供更广泛的传感解决方案,包括pH和电导率传感器。这不仅丰富了Millar的产品组合,还将使其成为综合传感器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助力医疗技术的未来发展。
对于这一收购,Wellinq首席执行官Sander Hartman表示热情洋溢,认为这是Sentron的里程碑式一步。他强调了Millar的卓越声誉和对医学研究的承诺,认为两家公司的合并将为医疗传感器技术的突破性进步铺平道路。他还期待这一合作为Wellinq和Millar共同开创更广阔的领域提供机会,对患者的治疗结果产生更大的积极影响。
总体来说,这次Millar收购Sentron的交易不仅是两家公司发展历程中的一次关键时刻,也是医疗领域MEMS和传感器技术进一步推动创新的一大助力。这将为医学科研提供更为先进的工具,有望在未来推动更多创新,改善医疗技术的效果。
【英伟达CEO黄仁勋:将为中国市场提供符合美国规定的新产品】
美国芯片企业英伟达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黄仁勋12月6日表示,在生产“最好的”人工智能芯片的竞赛中,华为是英伟达“非常强大”的竞争对手之一。他透露,英伟达正在与美国政府密切合作,确保面向中国市场的新芯片符合出口限制。
正在新加坡访问的黄仁勋在记者会上表示,华为、英特尔和不断壮大的半导体初创公司对英伟达在人工智能芯片市场的主导地位构成了严峻挑战。“我们在中国内外都有很多竞争对手。”他说。
英伟达的芯片已成为人工智能热潮中最热门的商品,因为它们为训练大语言模型提供了最有效的方法。但美国政府对英伟达的芯片销售设置了壁垒,今年10月中旬更是进一步收紧了英伟达芯片对中国的出口。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12月2日称:“我们不能让中国获得这些芯片。”
针对雷蒙多的这一言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2月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称,美方应当树立正确的对华认知,同中方一道切实落实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停止将中国视为“假想敌”,纠正打着竞争的幌子搞大国对抗的错误行径。
黄仁勋表示,中国市场占英伟达销售额的20%左右,该公司将继续“完美”遵守贸易法规,并为中国市场提供一套符合美国政府最新规定的新产品。他补充说,英伟达需要寻求市场的建议,这一过程正在进行中。
英伟达11月在财报中警告称,美国新规实施后,预计第四季度在中国的销售额将大幅下降。
在访问新加坡期间,黄仁勋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举行了会晤。12月4日,新加坡发布国家人工智能策略2.0,提出把该国人工智能从业者的队伍扩大到1.5万人。黄仁勋表示,此行将与李显龙深入探讨英伟达如何帮助、支持和参与该策略。
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IMDA)4日宣布斥资7000万元推出国家多模态大型语言模型计划,计划开发东南亚首个具有区域特点的基础语言模型。黄仁勋表示,目前英伟达正在与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合作创建由11种语言训练的大模型SEA-LION。该模型旨在更好地理解和代表东南亚的不同背景、语言和文化。
今年第三季度,英伟达来自新加坡市场的营收达到27亿美元,占其总营收的约15%。黄仁勋表示,英伟达在新加坡拥有两类重要客户。一类是新加坡本地的云服务提供商,该国有1100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它们正推动新加坡云端GPU消费的需求。第二类客户则是将产品部署到中国的公司,这类公司在新加坡交易,但将产品和服务用于中国市场。
新加坡拥有由格芯(GlobalFoundries)等全球企业运营的非尖端芯片的制造工厂。英伟达的人工智能芯片首选制造商台积电和恩智浦半导体也在新加坡经营着一家合资企业。
【联动汽车和集成电路两大产业优势 上海推动自主芯片装车应用】
汽车芯片是汽车和集成电路两大产业的结合体,上海“车芯联动”有着良好的基础,在终端应用牵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记者从今天举行的上海市汽车芯片产业创新发展工作推进会了解到,上海将加大汽车芯片供给能力,推动自主芯片装车应用,打造汽车芯片产业生态。
市经信委主任张英介绍,汽车和集成电路两大产业是上海战略性、支柱性、先导性产业,已布局8家整车企业、600余家国内外主要零部件企业,今年1月至10月新能源汽车产量103万辆,占全国14%,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超3800亿元,约占全国25%。下阶段,上海将聚焦提升技术创新硬核力、场景应用支撑力、产业竞争软实力,进一步提升汽车芯片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一辆普通的新能源汽车,装车芯片约500颗,高端车达2000颗左右。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占全球60%,但95%的汽车芯片要依靠进口。”市经信委智能制造推进处处长韩大东介绍,上海希望通过“车芯联动”发展,吸引国内优势企业集聚,通过政府支持、整车带动、金融保障等多方面措施,力争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汽车芯片产业体系,培育2家以上汽车芯片IDM模式企业、100家以上芯片设计企业,构建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认证的车规级芯片产业完整体系。
虽然汽车芯片产业还处在发展初期,但前景非常明朗。当前,汽车和芯片企业加大合作,联动布局,更好推进汽车芯片的国产化。以上汽为例,今年1月至9月,上汽集团总计应用***总量约为2800万,全年预计应用***约5000万。目前,上汽还制定了“推进成熟芯片量产应用,联合实施重大项目攻关,完善汽车芯片产业生态”的芯片国产化推进策略。
上海汽车芯片产业联盟聚焦整车、零部件企业需求,发布了汽车芯片产品攻关榜单,涵盖MCU、SOC、传感器等多种类型,共计10款汽车芯片产品,拟通过揭榜挂帅方式,面向全国遴选优势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此举将充分发挥整车、零部件企业终端应用的引领作用,促进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创新。
上海还将建设汽车芯片工程中心、汽车芯片检测认证平台,提升汽车芯片标准化能力,构筑软硬协同发展生态,推动专业人才体系建设。
汽车芯片工程中心作为一个第三方共性技术研究平台,致力于为汽车芯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设计研发、工艺协同优化、中试及小批量量产等服务,协助打造高可靠性的汽车芯片产品。上海汽车芯片检测认证公共实验室由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承建,为汽车芯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AEC-Q检测、CNAS资质认可等服务。
会上,上汽集团与华虹集团进行战略合作签约;相关整车、零部件与芯片企业围绕车规级MCU、高边驱动、隔离芯片、SoC芯片等汽车芯片产品进行攻关项目签约。
审核编辑 黄宇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4文章
50430浏览量
421866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