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管三种接法的特点
晶体管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器件,具有开关和放大功能。根据不同的接法,晶体管的特点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晶体管的接法分为共集电极、共射极和共基极三种类型。下面将详细介绍晶体管三种接法的特点。
1. 共集电极接法(Common Collector)
共集电极接法也叫作接地极接法,是晶体管最常见的接法之一。在这种接法中,集电极和输出信号共地,基极作为输入信号控制端,发射极是输出端。以下是共集电极接法的特点:
(1)电压放大系数高:通常,以接地(低电阻)为基准时,输入信号较小,基极电流较大,而输出信号较大,集电极电流较小。这使得晶体管在共集电极接法中具有较高的电压放大系数。
(2)相位反向:在共集电极接法中,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是相位反向的。这是因为输入信号作用在基极-发射极之间,而输出信号经过集电极-发射极之间。
(3)低输入阻抗:共集电极接法中,输入信号通常与基极直接相连,这使得输入阻抗相对较低。因此,共集电极接法适合于连接低阻抗源或驱动低阻抗负载。
(4)高输出阻抗:在共集电极接法中,输出信号从集电极获得,这意味着输出阻抗较高。因此,共集电极接法可以减少输出端与负载之间的电流泄漏。
2. 共射极接法(Common Emitter)
共射极接法是晶体管最常用的接法之一。在这种接法中,发射极连接到地,输入信号作用在基极上,而输出信号通过集电极传输。以下是共射极接法的特点:
(1)电流放大系数高:共射极接法中,输入信号作用在基极上,输出信号从集电极获得。由于发射极连接到地,因此集电极-发射极之间存在较大的电流放大系数。
(2)相位反向:在共射极接法中,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是相位反向的。与共集电极接法相同,在共射极接法中也是因为输入信号作用在基极-发射极之间,而输出信号从集电极-发射极之间获取。
(3)中等输入、输出阻抗:共射极接法中,输入信号通过基极传输,因此输入阻抗相对较高。同时,由于输出信号通过集电极进行传输,输出阻抗相对较低。
(4)单极性电源:共射极接法适用于单极性电源,因为这种接法中只需要一个电源供电即可工作。
3. 共基极接法(Common Base)
共基极接法是晶体管三种接法中应用最少、最不常见的一种接法。在这种接法中,基极连接到共地,输入信号通过发射极传输,而输出信号经过集电极获取。以下是共基极接法的特点:
(1)电流放大系数低:由于输出信号经过集电极获得,发射极连接到地,因此共基极接法中的电流放大系数相对较低。
(2)相位同向:与前两种接法不同,共基极接法中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是相位同向的。这是因为输入信号作用在发射极-基极之间,而输出信号经过集电极-发射极之间。
(3)高输入阻抗:共基极接法中,输入信号通过发射极传输,导致输入阻抗较高。这使得共基极接法适合于连接高阻抗源或驱动高阻抗负载。
(4)低输出阻抗:在共基极接法中,输出信号从集电极获得,这意味着输出阻抗相对较低。因此,共基极接法可以减少输出端与负载之间的电压衰减。
综上所述,晶体管的三种接法各有其特点。共集电极接法具有高输入、输出阻抗,适合连接低阻抗源或驱动低阻抗负载;共射极接法具有较高的电流放大系数,适用于单极性电源;共基极接法具有高输入阻抗和低输出阻抗,适合连接高阻抗源或驱动高阻抗负载。
-
晶体管
+关注
关注
77文章
9796浏览量
139066 -
集电极电路
+关注
关注
0文章
2浏览量
5278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晶体管电流放大器的原理 晶体管在功放电路中的应用实例
晶体管与场效应管的区别 晶体管的封装类型及其特点
晶体管的工作状态判断方法
晶体管的基本工作模式
NMOS晶体管和PMOS晶体管的区别
NPN型晶体管三种状态判断方法
三种功率器件的应用区别
![<b class='flag-5'>三种</b>功率器件的应用区别](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FD/39/wKgZomaY2E-AF89uAAAQ2xWiM20996.png)
晶体管放大饱和截止怎么判断
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可以放大什么
晶体管光耦概念、原理及特点探讨
![<b class='flag-5'>晶体管</b>光耦概念、原理及<b class='flag-5'>特点</b>探讨](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F6/62/wKgaomZ_ZE2Aby66AAAcenS8IYs623.png)
晶体管的三种工作状态
电力晶体管的产品特点 电力晶体管的驱动保护
![电力<b class='flag-5'>晶体管</b>的产品<b class='flag-5'>特点</b> 电力<b class='flag-5'>晶体管</b>的驱动保护](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3/14/wKgZomXpcMKAUkA2AAAwFCLGLR4588.jpg)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