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阐明锂金属电池中与温度相关的锂沉积/剥离过程以及非活性锂的演变

清新电源 来源:清新电源 2023-12-13 09:19 次阅读

研究背景

自从商用锂离子电池 (LIB) 发明以来,它们已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近年来在电动汽车中更是如此。然而,传统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趋于稳定,需要大量研究一直致力于开发高能量密度电池。锂金属具有最高的比容量(3860 mAh g−1)、最低的电化学电势(−3.04 V vs 标准氢电极),是下一代负极的理想候选者且重量轻。尽管如此,锂阳极的商业应用一直受到锂枝晶生长和库仑效率低的困扰,这与不均匀的沉积/剥离过程和不活泼锂的连续形成有关。因此,研究不同条件下锂金属的沉积/剥离过程对于了解锂金属电池(LMB)的基本失效机制至关重要,从而为提高锂金属阳极的可逆性提供进一步指导。锂金属的沉积/剥离行为非常有趣,并且在不同温度下相关的非活性锂的形成仍然难以捉摸,这阻碍了锂金属电池的实际应用。

成果简介

利用变温操作固态核磁共振(SS NMR)技术,揭示了碳酸盐电解质体系中温度对锂微观结构演变的影响。此外,质谱滴定(MST)方法用于量化非活性锂成分的演变,包括死锂、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和氢化锂(LiH)。SS NMR 和 MST 的组合结果表明,锂金属的形貌与形成的惰性锂的量有合理的相关性。在低温/常温下,锂微观结构具有相似的演化模式,其不良的形貌导致大量的死锂,这在容量损失中占主导地位;然而,在高温下,会形成大而致密的锂沉积物,而检测到的死锂较少,并且SEI形成过程中电解质消耗的加剧是容量损失的主要原因。相场模拟结果表明,在较高温度下形成致密的锂沉积是由于电场和Li+浓度分布更均匀。最后,提出并测试了两种形成致密锂沉积的策略,显示出性能增强的结果。该工作以“Clarifying the Temperature-Dependent Lithium Deposition/Stripping Process and the Evolution of Inactive Li in Lithium Metal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ACSNANO上。

研究亮点

(1) 利用变温操作固态核磁共振(SS NMR)技术,揭示了碳酸盐电解质体系中温度对锂微观结构演变的影响。此外,质谱滴定(MST)方法用于量化非活性锂成分的演变,包括死锂、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和氢化锂(LiH)。

(2) 相场模拟结果表明,在较高温度下形成致密的锂沉积是由于电场和Li+浓度分布更均匀。

(3) 提出并测试了两种形成致密锂沉积的策略,显示出性能增强的结果

图文导读

LiFePO 4的循环性能||Cu电池在50 °C下仅略有改善(图1a),这可能是由于电池内锂的总量有限以及碳酸盐电解质在高温下的严重副反应。然而,很明显,无论电池配置如何,温度在锂金属阳极的循环寿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方法,操作固态NMR可以利用7 Li核的特征NMR化学位移有效地区分和监测循环过程中Li微结构的演变。23为了阐明温度对锂金属阳极沉积/剥离的影响,我们开发了一种可变温度操作探针(图1b),它可以通过将不同温度的空气流入探头实现精确的温度控制(±0.3 °C)(图S2)。由于在锂||铜电池中电极中大量锂的信号显著地掩盖了铜集流体上锂沉积物的信号,我们使用无阳极电池配置(LiFePO 4|| Cu电池)在0、25和50 °C下进行7 Li操作NMR测量,以等效地描述锂沉积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形态演变(图1c-e)。

在LiFePO 4的充电过程中||在Cu电池中,锂离子(Li+)被还原为金属Li并沉积在Cu集流体上;在放电过程中,沉积的Li被氧化为Li+,部分电化学隔离的“死Li金属”保留在Cu基板上。由于体磁化率(BMS)效应, Li金属峰的位移对锂沉积物的取向和形态敏感。沉积的锂金属在静磁场中的不同取向将导致不同的化学位移。当垂直于固定磁场B 0放置时,苔藓状/树枝状Li微结构具有从250到290 ppm的宽的 Li化学位移范围,而更致密和致密的Li金属的NMR信号中心出现在较低的 Li化学位移处。因此,与电化学循环同步的核磁共振谱测试可以根据循环过程中的化学位移变化来反映锂微结构的形态演变。

6218e316-9943-11ee-8b88-92fbcf53809c.png

图1. 变温NMR研究在EC/EMC电解质中使用1 M LiODFB的Li沉积/剥离过程的微观结构演变。(a)LiFePO 4在不同温度(0、25、50 °C)下的库仑效率||铜纽扣电池。(b)变温操作NMR设置。在操作LiFePO 4的第一个循环期间的操作7 Li NMR谱||在不同温度下的Cu电池:(c)0 °C,(d)25 °C,和(e)50 °C。操作LiFePO 4的电压分布||Cu电池在2.0和3.8 V之间以0.5 mA cm-2循环。在充电和放电过程结束时施加8 min的保持时间。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温度下锂微结构的形态演变,我们使用SEM分析了首次沉积后在0、25和50 °C下形成的锂沉积物。结果表明,锂金属的沉积不是绝对均匀的。以25 °C为例,我们发现Cu上的锂沉积物包含至少两种不同的形态,如图2b所示:宏观SEM图像中圈出的亮部在放大时包含树枝状形态,而暗部则显示小斑点形态。对于在0 °C下形成的样品观察到类似的情况,但是树枝状形态(浅色部分)的比例增加,并且树枝状晶体和团块的平均尺寸小于在25 °C下的平均尺寸(图2a)。然而,在50 °C下没有发现具有树枝状形态的锂存款。宏观尺度的亮部表现出小斑点形态,而宏观尺度的暗部表现出紧凑且平坦的本体形态(图2c)。在不同温度(0、25和50 °C)下,变温操作NMR测量的第一次充电过程结束时的一维7 Li NMR光谱如图S6所示;化学位移分布存在明显差异(由TopSpin提供的sinocal插件计算的最强峰的信噪比约为40)。在0 ° C和25 °C下仅观察到宽包络峰(NMR信号中心分别在250和248 ppm左右),这可能是由于小斑点形态的低比例导致的两种形态的平均结果。

此外,在0和25 °C下的NMR光谱都表现出相对对称的单组分高斯线形。与25 °C相比,0 °C下的化学位移分布明显更宽,具有更高的化学位移分量,这与在其SEM结果中针对0 °C样品观察到的较小的Li沉积物一致。相反,在50 °C下观察到两个明显的峰。在247 ppm附近的峰对应于小斑点形态,并且其化学位移分布范围较窄,并且具有比在0和25 °C下观察到的主峰略低的化学位移。此外,在约223 ppm处的峰可能与致密Li相(例如,扁平Li沉积物以紧凑的方式堆叠)。

结合变温核磁共振和扫描电镜的测试结果,我们可以总结出不同温度下金属锂在碳酸盐电解液中的沉积/剥离行为。在0 ° C和25 °C下,存在类似的演变模式。初始沉积物为树枝状Li,随着生长的进行,横向生长大于纵向生长,并且锂沉积物的某些部分发展成小斑点。显示苔藓状Li的整体外观,并且当剥离时其返回到树枝状Li(图2d)。在50 °C下,初始沉积也是树枝状Li,但随着沉积继续,发生部分致密化,Li金属沉积物的横向生长占主导地位,最终形成优异的致密相形态,并且这种致密相的沉积/剥离行为是相对可逆的。

624b13c2-9943-11ee-8b88-92fbcf53809c.png

图2. .在1 M LiODFB EC/EMC电解液中,不同温度下Li沉积物的形态以及Li沉积/剥离过程中的微观结构演变。操作性LiFePO 4的Cu衬底上的Li沉积物的SEM图像||在(a)0 °C、(B)25 °C和(c)50 °C下第一次沉积之后的Cu电池。(d)0 °C/25 °C下Li微结构的形态演变。(e)50 °C下Li微观结构的形态演变。

如图3a所示,在0 °C下沉积的Li金属显示出树枝状形态。同时,模拟结果显示,在低温下,Li金属沉积物周围的电场(图3c)和Li+浓度(图S9 a)分布高度不均匀,这被认为是促进锂枝晶生长的原因。3然而,在50 °C下,沉积的Li金属的横向生长得到促进,在形成致密堆积的Li金属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图3b)。此外,在高温下,沉积的Li金属周围的电场(图3d)和Li+浓度(图S9 b)的分布更均匀,这有助于形成致密相。为了进一步阐明温度对Li金属沉积的影响,从模拟数据中提取沉积的Li金属的高度和宽度。图3e总结了枝晶宽度和高度的演变(分别用初始宽度和高度归一化)。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沉积量下,低温有利于金属锂枝晶的形成,尤其是在沉积后期。在高温下,横向生长更有利,纵向生长受到抑制,有利于形成更均匀、平整的锂形貌。此外,LiFePO 4阴极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化学状态也可能影响阳极侧附近的电场和Li+浓度场。因此,在我们未来的建模工作中,将同时考虑温度对阴极和阳极侧的影响,这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金属锂沉积中温度效应的综合机制。

627a4ab6-9943-11ee-8b88-92fbcf53809c.png

图3. 温度对Li金属沉积的影响。通过相场模拟在(a)0 °C和(b)50 °C下探测温度对沉积的Li金属的形态演变的影响。在(c)0 °C和(d)50 °C下的电场分布的模拟结果。(e)温度对沉积的金属锂的高度和宽度有影响。

我们之前的工作已经充分证明,质谱滴定(MST)技术是区分和量化不同非活性锂组分的有效诊断工具。在此,我们采用MST技术定量分析LiFePO 4中的非活性锂||Cu电池在0、25和50 °C下循环。滴定结果表明,低温和常温下的容量损失主要由死Li金属的形成引起,而高温下的容量损失主要由SEI的形成引起。在0 °C下,死Li金属的形成是循环结束时容量损失的主要原因(高达75.0 ± 9.3%)(图4a),这与低温下的恶劣树枝状形态有关,导致在剥离期间形成电隔离的死Li金属。相比之下,在50 °C下的良好致密形态在循环的早期阶段显著减缓了死Li金属的积累,但是由于LiODFB的耗尽,Li沉积形态在循环的后期阶段迅速恶化并且进一步加速了死Li金属的增加,34,在循环结束时,仍然导致死Li金属(58.3 ± 8.8%)的重要形成(图4c)。

此外,电解质在高温下的强化分解导致更多的SEI形成(在50 °C下为41.7 ± 8.9%,在0 °C下仅为22.3 ± 9.0%)。因此,在LiFePO 4|| Cu电池配置,由于有限的总锂库存,尽管在50 °C下形成良好的致密形态,但在长循环中确实不足以达到显著更高的库仑效率。相反,在李||对于铜电池,由于锂的库存大大过量,锂沉积形态的影响可以更明显地反映在库仑效率上。此外,我们之前的结果表明,LiODFB倾向于在Li金属上分解并形成所谓的阴离子衍生的SEI,并抑制溶剂衍生的SEI的形成,从而极大地抑制LiH的形成。30,34在各种实验温度下,氢化锂(LiH)的量保持类似的低(仅引起约3%的容量损失;图4),这证实了LiODFB在不同温度下循环时有效防止LiH的形成。氢化锂(LiH)的量保持类似地低(仅引起约3%的容量损失;图4),这证实LiODFB在不同温度下循环时有效防止LiH的形成。

62a0c204-9943-11ee-8b88-92fbcf53809c.png

图 4. 在不同温度下形成的惰性锂的定量分析。LiFePO 4中非活性Li的分布||在(a)0 °C、(b)25 °C和(c)50 °C下使用1 M LiODFB EC/EMC电解质的Cu电池(在2.8 V和3.8 V之间以0.5 mA cm−2循环)。由死Li金属、SEI和LiH消耗的容量损失通过第一次充电容量标准化。误差条来自三个独立的实验。

总结与展望

总之,我们采用变温操作固态NMR技术系统地研究了温度对碳酸盐电解质体系中锂微观结构演变的影响。锂金属在0和25 °C下的沉积/剥离行为具有类似的演变模式,具有树枝状和苔藓状形态,而在50 °C下观察到致密的镶嵌形态,具有Li金属的特征性较低的7 Li化学位移。相场模拟结果表明,高温沉积有利于金属锂的横向生长,有利于形成平整致密的锂沉积层。然后,我们使用MST方法定量跟踪死Li金属、SEI和LiH在不同温度下的演变,并解释电池失效机制的差异。此外,使用两种策略来实现更均匀的锂沉积:(1)在高温下初始沉积,然后在环境温度下循环,以及(2)使用高面积容量阴极。注意,形成致密相的后一种方法是在环境温度下实现的。这两种方法都改善了LiFePO 4构型的Li金属阳极的循环可逆性||铜细胞。这项工作为锂金属的温度依赖性沉积/剥离过程和失效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这些技术的结合也可以扩展到研究其他锂金属基系统,如锂硫电池,固态锂电池等。







审核编辑:刘清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SEM
    SEM
    +关注

    关注

    0

    文章

    204

    浏览量

    14425
  • 电解质
    +关注

    关注

    6

    文章

    803

    浏览量

    20009
  • NMR
    NMR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0

    浏览量

    6933
  • 固态锂电池
    +关注

    关注

    0

    文章

    44

    浏览量

    4341
  • 锂金属电池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33

    浏览量

    4297

原文标题:厦门大学杨勇ACSNANO:阐明锂金属电池中与温度相关的锂沉积/剥离过程以及非活性锂的演变

文章出处:【微信号:清新电源,微信公众号:清新电源】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欣界能源发布“猎鹰”金属固态电池

    近日,欣界能源在深圳隆重举办了其创新产品——“猎鹰”高能量金属固态电池的全球发布会。这款产品的推出,标志着欣界能源在电池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据悉,“猎鹰”
    的头像 发表于 11-18 11:44 269次阅读

    全固态金属电池阳极夹层设计

    金属和电解质的消耗。锂离子的不均匀沉积/剥离导致枝晶的生长和电池安全风险,阻碍了
    的头像 发表于 10-31 13:45 144次阅读
    全固态<b class='flag-5'>锂</b><b class='flag-5'>金属</b><b class='flag-5'>电池</b>的<b class='flag-5'>锂</b>阳极夹层设计

    电池怎么充电

     电池(通常指的是铁磷酸电池,即LiFePO₄电池)的充电方法与其他类型的锂电池类似,主要
    的头像 发表于 10-03 15:12 425次阅读

    物联网行业中的常用电池方案_电池

    1.电池简介 电池:全称-二氧化锰电池(Lithium-manganese dioxi
    的头像 发表于 09-25 11:20 328次阅读
    物联网行业中的常用<b class='flag-5'>电池</b>方案_<b class='flag-5'>锂</b>锰<b class='flag-5'>电池</b>

    真空蒸发电镀可用于金属电池的≤10μm超薄

    (Li)金属由于其特殊的能量密度,在未来的电池技术中被广泛认为是负极材料的可行候选材料。
    的头像 发表于 05-28 09:13 1w次阅读
    真空蒸发电镀可用于<b class='flag-5'>锂</b><b class='flag-5'>金属</b><b class='flag-5'>电池</b>的≤10μm超薄<b class='flag-5'>锂</b>箔

    用于延长高压高Ni三元金属电池寿命的无氟醚基电解液

    采用富镍(Ni)层状氧化物正极搭配金属(Li)负极的金属电池(LMBs)的能量密度有望达到传统锂离子
    的头像 发表于 04-30 09:08 1015次阅读
    用于延长高压高Ni三元<b class='flag-5'>锂</b><b class='flag-5'>金属</b><b class='flag-5'>电池</b>寿命的无氟醚基电解液

    电池电池的区别

    电池电池都是锂离子电池的一种,它们在结构和工作原理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性能和应用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下面将对
    的头像 发表于 01-16 10:30 2192次阅读

    电池的应用范围有哪些

    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低自放电率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此外,电池还在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1. 便携式电子设备:
    的头像 发表于 01-16 10:23 807次阅读

    全固态金属电池负极界面设计

    全固态金属电池有望应用于电动汽车上。相比于传统液态电解液,固态电解质不易燃,高机械强度等优点。
    的头像 发表于 01-16 10:14 733次阅读
    全固态<b class='flag-5'>锂</b><b class='flag-5'>金属</b><b class='flag-5'>电池</b>负极界面设计

    电池的优缺点有哪些

    ,li-SOcl2,开路电压3.6V,终止电压2.0V。 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材料中脱出,通过电解质迁移到负极材料中;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从负极材料中脱出,
    的头像 发表于 01-16 10:11 3083次阅读

    金属电池重大突破:10分钟完成充电

    金属电池
    深圳市浮思特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于 :2024年01月10日 15:29:27

    金属电池重大突破:10分钟完成充电,可循环至少6000次

    金属电池
    北京中科同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于 :2024年01月10日 09:19:17

    通过金属负极/LPSCl界面调控实现超稳定全固态金属电池

    为解决传统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足、安全性低等问题,部分研究者将目光投向全固态金属电池
    的头像 发表于 01-09 09:19 1767次阅读
    通过<b class='flag-5'>金属</b>负极/LPSCl界面调控实现超稳定全固态<b class='flag-5'>锂</b><b class='flag-5'>金属</b><b class='flag-5'>电池</b>

    人工界面修饰助力高性能金属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展望!

    金属负极的能量密度很高,当与高电压正极结合时,金属电池可以实现接近 500 Wh kg−1 的能量密度。然而,
    的头像 发表于 01-02 09:08 1291次阅读
    人工界面修饰助力高性能<b class='flag-5'>锂</b><b class='flag-5'>金属</b><b class='flag-5'>电池</b>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展望!

    为什么很多电池都是锂电池?为什么会选用元素作为电池的材料呢?

    ,并对锂电池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种类进行分析。 为什么选择元素作为电池材料? 元素是一种轻质金属,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高的反应
    的头像 发表于 11-30 15:08 5958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