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传感应用,我们在国内外都是最厉害的”

传感器专家网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长江日报 2023-12-14 08:44 次阅读

45年前,当美国人刚提出光纤传感这个概念,姜德生已做出了产品——光纤风压计,解决了国家发展的需求。

45年来,姜德生建成了从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系统开发到工程应用的全链条研发平台。他常谦虚地说:“发文章,我们在国内都排不上号,但是说起光纤传感的应用,我们在国内外都是最厉害的。”

e6f209ba-9a19-11ee-be60-92fbcf53809c.jpg

11日晚,武汉理工大学隆重举办第三届“卓越之光”理工故事展演会。不懈地追“光”者姜德生院士、96岁退休教授徐长佑、杭州亚运会女子跳远冠军熊诗麒等,8个动人故事澎湃着卓越的理工精神和理工力量。

■院士亲自下矿井

21世纪初,我国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频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瓦斯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瓦斯气体传感技术落后,为解此燃“煤”之急,姜德生院士曾先后多次到煤矿实地调研。

“卓越之光”理工故事展演现场,姜德生院士团队王洪海教授讲述,有一次在郑煤集团某煤矿,姜院士说:“现场调研,必须到环境最恶劣、最危险的地方。”他坚持亲自到具有高瓦斯突出危险的掘进作业面实地考察。

姜德生先是乘升降罐笼下到200米深矿井,再蹲骑“猴车”乘缆索下行至巷道,然后继续徒步行走将近2公里才到达作业面。行走途中,耳畔不时传来煤岩断裂发出的“嘭嘭咚咚”声响,这是瓦斯气体涌出煤层噗噗冒起的水泡声,其危险程度不言而喻。还有矿井通风巨大的风力夹裹着煤粉沙砾生疼地打在脸上、钻入眼睛里。

这一年姜德生院士58岁,就在这样恶劣又危险的环境下,他与煤矿技术人员探讨实验方案。他无惧危险、无畏困难、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员。陪同的省煤炭厅领导感慨地说:“我们经常跟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研究,从来没见过教授亲自下井,更何况是院士。他是脚踏实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他将产品做到进口价1/10

光栅波长解调模块是光纤传感设备最核心的器件,被国外某公司垄断,他们享有定价权,指头盖大小的东西,比黄金还贵,哪怕是大批量采购也不降价。这样被别人“卡脖子”,姜德生感到很憋屈,他下定决心自己研发。

三年艰苦攻关,姜德生另辟蹊径,做了一个新原理的调解模块,价格还不到进口价格的1/10。后来,该公司主管曾三次找姜院士主动提出降价,希望还采购他们的模块,这次姜院士婉言谢绝了他们。

范典教授讲述了另一个故事。2005年他刚毕业留校就参加了姜德生带领的油罐和隧道的火灾探测系统开发。当时新建的秦岭终南山隧道是国内最长的隧道——双洞18.2公里。业主单位在火灾探测产品的招标中安排了一个擂台赛。主办方找了一段试验隧道,各家都装上自己的产品,做点火试验。

在火灾中,报警时间短是王道,响应越早意味着危险越小、损失越少。姜德生团队的报警响应不仅最快,还实现了20km无中继的火灾探测。“即使隧道里停电了都可以正常工作,这些都是国外的技术无法比拟的。”范典说。

后来业主还是不放心,双洞隧道,姜德生团队和国外公司,各中标一条隧道。但国外产品安装后一直无法通过消防验收,三年后,他们的设备也被拆除,更换为姜德生团队的产品。从那之后,国外的光纤火灾探测产品逐步退出了中国市场。

“现在我们的火灾探测产品已经累计装备了30000km的公路隧道,3000个大型油罐等。”范典说,这项技术还孵化了光纤传感领域首家上市公司——理工光科,为学校创收上亿元。

面对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工程应用的需求,姜德生院士团队孜孜不倦,一次次带领团队破解“卡脖子”技术,为光纤传感设备配上“中国芯”。姜德生还将大容量光栅阵列传感网络技术成功运用到“鄂州花湖机场智能跑道系统”,这也是世界首条实现全时全域监测的智能跑道。

审核编辑 黄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光栅
    +关注

    关注

    0

    文章

    285

    浏览量

    27500
  • 光纤
    +关注

    关注

    19

    文章

    3905

    浏览量

    73114
  • 光纤传感
    +关注

    关注

    0

    文章

    82

    浏览量

    13093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商汤医疗与CHESS肝脏健康联盟达成战略合作

    近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沈阳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主办的中国肝脏健康发展大会(CHESS 2024)在沈阳召开,大会汇聚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夏佳文、
    的头像 发表于 12-10 11:04 201次阅读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到访大唐高鸿参观考察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莅临大唐高鸿指导工作,中关村可信计算业联盟秘书长刘达陪同,高鸿股份总经理张新中、副总经理刘雪峰、高鸿信安总经理郑驰、总经理助理刘海洁接待。
    的头像 发表于 11-11 10:13 285次阅读

    我国光纤传感如何破局?院士提出关键举措

    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生产技术与装备,形成以光纤通信、光纤传感、光器件产业为主导,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竞相发展的格局。 ——姜德生院士 光纤
    的头像 发表于 07-29 13:51 217次阅读

    29年前,中国首位上将院士提出:MEMS等微纳技术对国家科技战略发展很重要!最早倡导

    在两院士中有不少“将军院士”,不过“上将院士”并不多,目前也仅有两位,丁衡高院士其中之一,也是我国首位“上将
    的头像 发表于 07-21 16:06 726次阅读
    29年前,<b class='flag-5'>中国</b>首位上将<b class='flag-5'>院士</b>提出:MEMS等微纳技术对国家科技战略发展很重要!最早倡导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中国AI发展电力无忧

    在7月5日发布的最新消息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就AI发展的瓶颈问题发表了独到见解。他明确指出,尽管电力被普遍视为AI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因素,但对中国而言,这并非主要障碍。
    的头像 发表于 07-05 14:27 462次阅读

    主线科技成功推出全栈自研的AiTrucker L4级自动驾驶系统

    (CAAI)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CAAI 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友,中国科学院院士
    的头像 发表于 06-24 17:09 921次阅读

    让国产光纤传感技术守护大国重器安全——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战略科学家姜德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战略科学家姜德生是我国光纤传感技术研究的先驱者。他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个光纤
    的头像 发表于 06-18 11:41 898次阅读
    让国产<b class='flag-5'>光纤</b><b class='flag-5'>传感</b>技术守护大国重器安全——专访<b class='flag-5'>中国工程院</b><b class='flag-5'>院士</b>、武汉理工大学战略科学家姜德生

    姜德生院士:让国产光纤传感技术守护大国重器安全

    来源:新华网 编辑:感知芯视界 Link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战略科学家姜德生是我国光纤传感技术研究的先驱者。他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个
    的头像 发表于 06-18 09:19 418次阅读

    对话蒋庄德院士:打破国外MEMS技术垄断,为中国智造打好基础

    有大量的这个MEMS传感器在里面” 新技术诞生,如何抢占先机,拥有国际竞争力?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蒋庄德:“我们一年做出来。” 做科研需要怎样的精神,蒋庄德:“还是要能坐住
    的头像 发表于 06-13 17:32 645次阅读

    张亚勤院士:无人驾驶两年内或将迎来“ChatGPT时刻”

    3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AIR)院长张亚勤受邀参加了央视对话节目《鲁健访谈》。
    的头像 发表于 04-09 14:51 545次阅读

    STM32国内外发展现状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STM32国内外发展现状.docx》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04-08 15:56 28次下载

    院士称全球芯片产业格局即将重构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大会上对RISC-V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RISC-V正进入应用爆发期,成为芯片指令集架构的第三极,为全球芯片产业格局的重构带来了重大机遇。
    的头像 发表于 03-14 15:41 5610次阅读

    理工光科光栅阵列特种传感光纤拉丝塔在武汉投产运行! 院士姜德生出席仪式

    装备、材料和工艺创新,可实现光栅阵列传感光纤的大规模量产和定制开发,并全面超越第一代点式光纤光栅和常规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各项指标。 中国工程院
    的头像 发表于 02-20 08:41 521次阅读
    理工光科光栅阵列特种<b class='flag-5'>传感光纤</b>拉丝塔在武汉投产运行! <b class='flag-5'>院士</b>姜德生出席仪式

    93岁上将院士最新论文:三十年不断发展的MEMS惯性传感器(推荐)

    多次讨论整理而成,主要论述近30年来我国 MEMS 惯性传感器技术取得的巨大进步和未来发展。资料显示丁衡高院士生于1931年,今年已93岁高龄,仍然心系我国惯性技术事业的发展。丁衡高院士既是
    的头像 发表于 02-02 16:17 659次阅读
    93岁上将<b class='flag-5'>院士</b>最新论文:三十年不断发展的MEMS惯性<b class='flag-5'>传感</b>器(推荐)

    巨星陨落!中国工程院院士、光学仪器专家潘君骅逝世

    今日(12月19日),苏州大学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应用光学专家,原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研究员,苏州大学光电科学与
    的头像 发表于 12-20 08:40 311次阅读
    巨星陨落!<b class='flag-5'>中国工程院</b><b class='flag-5'>院士</b>、光学仪器专家潘君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