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岩
编辑:彩云
最近,一家名为“上海无问芯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问芯穹)发生了工商信息变更,新增多名股东,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关注。
无问芯穹本身很低调,不太为外人知晓。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其新增的股东包括了诸多“大咖”:像百度旗下的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腾讯完全持股的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都在其中。与此同时,也新增了多名主要人员。
这些公司无一例外,都是目前国内最受关注的科技巨头公司或创业公司。巨头纷纷下场,入股一家初创芯片公司,就足以说明这家公司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细扒无问芯穹出身:出自根正苗红的“清华派”。
根据天眼查显示的信息,无问芯穹成立于2023年5月,位于上海市,法定代表人为曾书霖,是一家以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为主的企业,经营范围包括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等。
公开资料显示,曾书霖2018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而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软硬件协同设计、深度学习加速器和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硬件虚拟化。而曾书霖的导师,是清华大学电子系教授,系主任汪玉。
汪玉是国内芯片领域公认的大咖。他曾多次在顶级会议中拿到最佳论文,谷歌学术引用达17000余次。更值得注意的是,汪玉本人的本硕博都在清华就读,2007年留校任教,长期专注于智能芯片,高效电路与系统的研究。这也是说无问芯穹是根正苗红的清华系出身的原因。
(右二为汪玉)
汪玉的参与,似乎成了无问芯穹最有底气的背书。
很多人认为汪玉是无问芯穹最大的底气,这是有理由的。
除了学术界,汪玉在产业界也很有建树,是芯片领域的连续创业者。2016年1月,以汪玉教授为负责人的深度学习处理器项目,通过清华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论证并获得支持。随后,项目团队以知识产权转化入股,创立AI芯片公司深鉴科技,进行产业化运营。而汪玉的得意门生姚颂和单羿,正是深鉴科技创始成员。
深鉴科技曾推出多款核心产品,包括人脸识别模块,视频结构化解决方案,深度学习芯片等。先后获得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榕资本,金沙江创投,赛灵思,三星风投等知名机构。
2018年,深鉴科技被全球最大的FPGA厂商赛灵思收购,随后赛灵思也被美国芯片巨头AMD所收购。因此,深鉴科技成为国内商业化发展最成功的AI芯片公司。
今年,是属于AI大模型的一年。或许是从中看到了更多的可能和契机,汪玉选择再次携手自己的学生进行创业,共同创办了无问芯穹。
那么,无问芯穹的主要业务是什么呢?
据介绍,无问芯穹以无穹大模型能效优化工具包为基础,整合***算力,构建统一算力底座。在AI大模型多样,算力多样的分散行业格局下,构建中间层。通过模型层,系统层,硬件层的跨层协同优化,发挥各类算力硬件的效率,助力大模型应用落地。
总结来说,无问芯穹会为用户主要提供智算云服务,智算一体机,大模型能效优化工具包等解决方案。届时,无问芯穹将着力于解决长文本或大输入问题(比如之前支持 2K token 的模型,可以用快速推理和训练,使它支持 32K token,就可以做好例如专业长文本的信息检索,生成,会议聊天助手等应用) ;提升AI服务性价性价比;垂直领域适配;一键式部署这4大需求。
一旦成型,无问芯穹就可以大大降低大模型的人力成本,它就可以被部署到各式各样的场景中去。
大模型研发算力高昂,投资初创芯片公司,或许是最具性价比的方式。
截至目前,无问芯穹还没有对外官宣融资情况,不过从资方背景看,有一点毋庸置疑。无问芯穹已经吸引到了众多头部机构的关注。
据了解,成立至今,无问芯穹已经历了3轮股东变化:
今年6月,红杉通过旗下红创科兴(宁波)科技有头限公司(以下简称为“红创科兴”)投资了北京无问芯穹。
今年9月,红创科兴再次投资上海无问芯穹,此外,砺思资本的曹曦,清华的无限基金,金沙江,徐汇资本也纷纷现身。
最新持股情况显示,红杉共持有无问芯穹约10.722%股份,是最大外部机构股东;曹曦个人持有无问芯穹约3.571%股份。同时,红杉和曹曦都拥有无问芯穹的董事席位。此外,腾讯,百度,经纬,真格持股比例及最终受益股份均为1.952 %;智谱AI持股比例及最终受益股份则均为0.651%。
众所周知,大模型的训练与优化需要高度依赖算力资源。也正因此,大模型的崛起带动了芯片赛道的爆火。在未来的AI赛道竞争赛上,很有可能出现“得芯片者得天下”的局面。
芯片成本高昂,但也十分重要。在这种需求快速拉动的情况下,国内外的科技巨头及大模型创业公司,都在研发AI芯片补齐自己的能力或是加大芯片领域的投资力度。譬如微软在11月举行的年度IT专业人士和开发者大会Ignite上推出了两款自研芯片,即云端AI芯片微软Azure Maia 100和服务器CPU微软Azure Cobalt 100。
无独有偶,AI领域的王牌OpenAI也想尽力减少对英伟达芯片的依赖,以及解决算力成本高昂的问题。据外媒近日报道,OpenAI在2019 年就与芯片初创企业Rain AI签署了一份意向书,在该公司的芯片上市后将斥资5100万美元购买这些芯片。
聚焦国内,也是相同的逻辑和故事。许多互联网巨头积极转型,不想在AI赛道落后,都积极关注起了芯片问题。而投资初创的芯片公司,就好比是提前给自己吃了一颗定心丸,似乎是最具性价比的做法。
今年7月,汪玉曾经说过,“现在大家都在做各种各样的,非常厉害的芯片,但是,怎样去把模型更好的部署在这些芯片上,让做应用开发等领域人员不会花费额外的代价,其实会极大推动大模型研发”。他所提及的这一点,恰恰是各大头部机构想要解决的痛点和难点。
那就看看这家上升势头迅猛,备受拥趸的无问芯穹,能否将大模型设施发展推动到各行各业。我们共同期待。
审核编辑 黄宇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6文章
51157浏览量
426572 -
AI
+关注
关注
87文章
31493浏览量
270056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