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超过50%以上的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会经历急性中、重度疼痛,影响术后康复。而且,其中约10%患者术后急性痛迁延不愈,会逐渐转变为慢性痛,严重影响长期预后和生活质量。因此,优化术后疼痛管理,防止急性痛到慢性痛的转变,是围术期医学的关键问题。
近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科彭勉教授、武汉大学药学院黎威教授借助“外科手术切口局部的酸性微环境与术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开发了一款基于微针(MN)的自我监测pH响应性罗哌卡因微晶药物递送系统。研究团队在术后切口痛动物模型中成功验证了自我监测微针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发现相较于传统的局部注射给药方式,这一微针药物递送系统在单次应用后可实现72小时以上的长效镇痛。该研究靶向目前临床长效局麻药缺乏的瓶颈问题,为围术期个体化镇痛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研究成果以“A pH-Responsive Core-Shell Microneedle Patch with Self-Monitoring Capability for Local Long-Lasting Analgesia”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SCI一区,Top期刊,IF = 19.00)。武汉大学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博士研究生张爱宁、武汉大学药学院博士研究生曾勇年为共同第一作者,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科彭勉教授、武汉大学药学院黎威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湖北省医学青年拔尖人才计划、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科技创新平台支持项目的大力支持。
图1 具有自我监测能力和长效镇痛作用的pH响应性核壳MN贴片的工作示意图
图2pH响应性核壳MN贴片的制备与表征
图3 pH响应性核壳MN贴片自我监测响应能力的评估
图4 评估pH响应性核壳MN贴片镇痛作用的行为学测试 综上所述,与既往研究中简单地使用可溶解或可降解微针负载止痛药物不同,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核壳微针设计策略,一方面,通过pH响应性降解壳体从而缓慢释放核心中的药物微晶体,实现了长效持久镇痛;另一方面,基于生理条件下切口微环境的变化,利用术后切口的局部酸性微环境与术后疼痛之间的相关性,实现了药物的自我监测释放,突破了以往临床应用中“一刀切”的镇痛模式,实现了简单而精准的个体化镇痛,在围术期疼痛治疗领域具有较好的转化意义和潜力。
-
贴片
+关注
关注
10文章
873浏览量
36925 -
模型
+关注
关注
1文章
3226浏览量
48806 -
微针技术
+关注
关注
2文章
74浏览量
8698
原文标题:具有自我监测能力的pH响应核-壳微针贴片,用于局部长效镇痛
文章出处:【微信号:Micro-Fluidics,微信公众号:微流控】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