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介绍3项重要技术,带大家回顾我国激光产业近30年来的发展过程。
众所周知,激光最早诞生于美国,而激光产业链也完善于美国,最早一批知名激光企业都来自于海外。而如今的中国激光市场国产化趋势已然显露,在激光产业下属的多个细分领域中,国产激光设备均取得了优势地位,不仅掌握国内市场话语权,更开始向成熟的国外市场渗透。
作为“后发者”的中国激光企业,是如何在几十年间突破重围,追及海外先进水平的?这其中付出了几代人艰辛的努力。三十年间,几个属于中国激光史的关键时间节点,正是激光产业迭代更替的缩影。
1993 · 激光陀螺
1993年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当时。
一纸“863”计划,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开启了我国科学技术漫长的追赶超越之路。上万名科学家在各个不同领域协同合作、各自攻关,其中激光技术,就被列入“863计划”首批七个领域之一。
激光陀螺,别看这个名字不起眼,但它是不折不扣的“大国重器”。
激光陀螺领域,美国是毫无疑问的先发者。激光陀螺不仅集成了光、机、电、算等众多高技术,更涉及超高精度抛光、极低损耗镀膜等尖端工艺,对激光领域经验匮乏的中国来说难度堪比登天。
高伯龙领导下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国防科技大学前身)课题组接下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了不仅“追赶”,更要“超越”的目标,高伯龙摒弃了美国“二频差动激光陀螺”的方案,直接提出了自主研制“四频差动陀螺方案”。
经过高伯龙和团队夜以继日的攻关,终于在1993年拿出了激光陀螺样机的成熟方案。然而这一样机在最后关头再次出现问题,一时之间找不到问题所在。高伯龙顶住压力,将问题锁定在镀膜工艺中,并在1994年拿出了新的成熟解决方案。
至此,我国成为了继美国,俄罗斯和法国之后第四个有能力独立研发激光陀螺的国家。
而中国激光的技术升级之路,此时才刚刚开始。
2003 · 激光全色投影显示
彼时的中国还不拥有自己的激光显示技术,甚至连彩色电视,对于一些相对欠发达的地区都属于一个家庭的“大件货”。2003年,康佳生产出中国第一台42英寸液晶电视,这在当时已成为中国屏幕最大的一款彩电。同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圆满返回,许多农村家庭都不得不几十户一起,在电视前围观这激动人心的一幕。
然而激光显示技术以其重要地位,早已被列入“863”计划中。从“九五”计划开始,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就对激光显示技术的研发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技术支持。许祖彦院士领导下的团队攻坚克难,在中科院5个院所联合攻关下,于2003年9月在国内率先实现了激光全色投影显示。随后又研发出相关样机,经鉴定达到总体与国际同步水平。
近二十年后的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舞台上,一棵激光组成的柳树从舞台中央升起,一条条折柳寄托了中国人“折柳寄情”的情思,也展现了激光显示技术的璀璨魅力。这一前景广阔的技术国产化应用,将带来一场全新的“显示革命”。
2013 · 首台万瓦连续激光器
光纤激光器是激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IPG为代表的海外企业长期垄断国内市场,特别是万瓦激光器,一台1万瓦的光纤激光器,最高一度卖到700万元。
2013年,终于攻克万瓦激光器核心技术,研制成功中国首台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这是我国光纤激光器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从此,万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万瓦激光器逐步下沉落地,应用于全国各地的相关企业,而价格也随之一降再降。
如今,无数激光人锲而不舍的坚守,终于在光纤行业开花结果。2022年国产光纤激光器市场份额达97.3%,国外企业垄断光纤激光市场的局面一去不复返,而功率不断提升,技术更为卓越的国产光纤激光器,也为机械加工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2023· 未完待续
开放、进取、自信的激光企业身上,浓缩了中国制造业三十年脱胎换骨的历程。相信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升级之路上,激光仍将发挥重要的指引作用,为新时代的制造业引领方向。
审核编辑:黄飞
-
激光器
+关注
关注
17文章
2481浏览量
60241 -
激光陀螺
+关注
关注
0文章
9浏览量
7203 -
激光显示
+关注
关注
0文章
63浏览量
12307
原文标题:追光三十年——三个节点看激光国产化进程
文章出处:【微信号:bdtdsj,微信公众号:中科院半导体所】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