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的非ICU患者中,有高达75%的不良事件和可预防死亡是因缺乏多参数生命体征(VS)监测而发生。患者和老年人医疗保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监测呼吸速率和心率等生命体征。大多数用于追踪生命体征的设备,如心电图和脉搏血氧仪,需要通过绑带和电极直接接触皮肤,并且需要接线或定期充电,使得患者无法自由活动。
然而,先进的雷达传感器的出现催生出无需任何身体接触的全新生命体征监测技术。且因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具有诸多优势,其重要性日益显现,其中包括无接触测量、持续监测、及早发现异常情况以及能够无缝集成到消费类产品中等优势。出于多方面的原因,医疗保健行业对用于远程生命体征监测的紧凑节能型雷达传感器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英飞凌的毫米波雷达产品系列提供面向不同物联网和汽车应用的FMCW和多普勒雷达传感器。BGT60TR13C和 BGT60UTR11AIP雷达传感器尤其适用于进行低成本的生命体征检测(心率和呼吸速率)。
总体而言,雷达技术可在无需与患者身体接触的情况下,进行持续的非侵入式生命体征监测。该技术在生命体征监测中的应用,尤其有利于老年人和其他有兴趣的人以无阻碍、稳健、分立和节能的方式来监测他们的生命体征数据。
审核编辑:刘清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原文标题:英飞凌毫米波雷达实现无接触测量生命体征和呼吸速率,推动医疗保健行业变革
文章出处:【微信号:MEMSensor,微信公众号:MEMS】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1. 引言 毫米波雷达作为一种高精度的探测技术,其信号的传输特性对于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毫米波雷达信号的传输特性,包括其传播损耗、多径效应、雨衰等,并分析这些特性对
发表于 12-04 09:12
•560次阅读
毫米波雷达与超声波雷达的区别 在现代科技领域,传感器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等领域。毫米波雷达和超
发表于 12-03 17:37
•2126次阅读
毫米波雷达与激光雷达的比较 毫米波雷达与激光雷达是自动驾驶技术中常用的两种传感器,它们在多个方面
发表于 12-03 17:27
•657次阅读
毫米波雷达工作原理 1. 毫米波雷达的基本结构 毫米波雷达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发射
发表于 12-03 17:21
•766次阅读
一、什么是毫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是一种非接触型的传感器,其工作频率范围涵盖10毫米(30GHz)至
发表于 09-06 17:38
•1506次阅读
的短距离定位。1.1.160GHz毫米波雷达模块-BGT60TR13CCYW43012正面:CYW43012背面:CYW43012模块是由英飞凌基于CYW4301
发表于 08-30 13:12
•528次阅读
的雷达技术。它通过发射和接收毫米波段的电磁波,根据电磁波在目标物体上的反射、散射和吸收等特性,实现对目标物体的探测和定位。 超声波
发表于 08-16 10:09
•2941次阅读
进行探测的雷达系统。毫米波的波长范围在1mm至10mm之间,频率范围在30GHz至300GHz之间。毫米波雷达通过发射毫米波段的电磁
发表于 08-16 10:07
•1594次阅读
毫米波雷达是一种利用毫米波段电磁波进行探测和测量的雷达系统,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
发表于 08-16 10:05
•2343次阅读
毫米波雷达是一种利用毫米波段电磁波进行探测和测量的雷达系统。它具有许多特点和优势,使其在许多领域
发表于 08-16 10:04
•1808次阅读
具体的软硬件实现点击http://mcu-ai.com/MCU-AI技术网页_MCU-AI
一、摘要
在家中睡眠期间对人体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对于实现及时检测和救援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的用于监测人类
发表于 06-12 15:20
,毫米波雷达先前的工作受到距离问题的限制,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挑战。具体来说,它们只能在短距离的情况下实现手势识别,如果距离扩大,雷达接收到更多的反射信号信息,并且传统的方法无
发表于 06-05 19:09
生命体征监测雷达模组是一款基于超宽带(UWB)生物雷达技术、自成体系的隔空人体生命参数测量传感器,能发射、接收和处理电磁
发表于 04-19 17:30
•1198次阅读
UWB 频段,相比于 24G/60G/77G 等毫米波雷达具有更好的穿透性,穿透衣服、床褥、玻璃等非金属介质损耗更低,不影响检测精度
采用脉冲信号体制,相参性更好,测量精准度更高
提供灵活的参数配置,以
发表于 03-06 09:51
在普通的非ICU患者中,有高达75%的不良事件和可预防死亡是因缺乏多参数生命体征(VS)监测而发生。
发表于 03-01 13:44
•1849次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