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智能汽车擦亮“双眼”
机械手灵活翻转,装配、点胶、组装……智能生产线精密衔接着每道生产工序,一旁的工人负责上下料与监测,生产车间内几近无声,有序的人机协作画面呈现“智”造的蓬勃力量。全媒体记者日前探访位于广州黄埔区的广州捷普电子,见证了一颗行业首款256线高性能车规级激光雷达——AD2-s的诞生过程。这里有北醒与捷普电子联合打造、由北醒自主研发的全新自动化生产线。这条“小而精”的生产线,是广州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科技创新资源,在重点领域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的缩影。
一颗激光雷达,由数百颗元器件组成,集合了光机电系统的精巧智造,被誉为高阶自动驾驶的“敲门砖”。据了解,在此生产线上量产的AD2-s激光雷达,仅有一只成人手掌大小,由北醒自主研发,融合了数百个独家专利技术,将在2024年3月实现量产交付,目前已获国内多款智能汽车的定点,定点总数达20万台以上。根据目前智能汽车发展及客户情况预估,北醒预计,2024年激光雷达的产品规模化交付有望再上一层台阶。
“智”造速度
3分钟下线一台激光雷达,6个月建成高度自动化生产线
要进入位于捷普的北醒车规激光雷达生产车间,比一般整车或零部件生产车间更严格,需要“过三关”:除尘、防静电,还要穿上几乎覆盖全身的防护服、戴上手套脚套,脸也被要求只露出眼睛。“任何一个微小的尘粒,都会影响激光雷达的光学元件的探测精度和效果。”北醒的工艺工程师何工告诉记者,为了能实现厘米级精度,万级无尘车间是制造激光雷达的基本要求。
北醒激光雷达全自动化产线工作中
在位于二楼不到一千平方米的主要制造车间内,十多个两米高的白色箱体井然有序放置其中,箱体内是合计价值上千万元的制造激光雷达的高端精密自动化设备。根据车规激光雷达的上壳模组、下壳模组、收发模组,以及控制模块的构成结构,这些生产线设备被分成了四组。
自动化生产工序从一套核心光学收发模组开始,当核心器件准备就绪,产品进入最后整体组装阶段,每一滴胶水、每一颗螺丝都被自动化精确管控……“在这里,3分钟就能下线一台激光雷达。”何工表示,这一成绩不仅彰显北醒在激光雷达领域的领先地位,也成为整个行业的新标杆。“我们在产品设计阶段就采用模块化理念进行设计,结合采用成熟的量产工艺,不仅保证产品可以在生产过程中降低组装复杂程度,减少组装工序,提升效率,也可以保障批量生产的稳定性、一致性及可靠性。”说话间,何工打开了其中一个设备箱体的封闭门,一个如人手臂大小、正轻巧翻转的机械手出现在我们面前,仅几秒,它就精准完成了装配锁付作业。
记者看见,在这个“小而精”的生产车间内,一切有序且安静,为数不多的工人大多数时间只需通过屏幕进行数据监控。“北醒在捷普投入的自主开发的工程设备,是全新的激光雷达专用产线,自动化率达到95%以上。”何工告诉记者,这条256线级别车规激光雷达产线是一条由数字化管控的高度自动化的产线,可实现最多100多道激光雷达核心环节工序的自动化生产,如实现自动AA耦合、自动点胶、自动装配锁付等工序的自动化生产等,而且产能可灵活扩充,满足多型号高精度激光雷达量产需求。他说,“我们仅用6个月就建成一条总年产能达到30万台的激光雷达自动生产线,这创下了业内纪录。”
创新不止
实现核心技术、供应链全部自主可控
记者在捷普现场看见,北醒生产车间的工作人员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生产线的最新调试工作。“我们在去年12月已经完成了新设备调试,目前正根据最新的定点需求进行兼容生产调整。”何工透露,届时首批交付合作伙伴的256线车规激光雷达AD2-s将在此下线实现交付。“在全新自动化生产线助力下,下一代我们的激光雷达目标是做到集成度更高,体积更小。”
激光雷达——AD2-s
有人将激光雷达形容为机器人或自动驾驶车辆的“智能眼睛”。“作为感知、预测、规控三大单元的第一个单元,激光雷达在感知环节可以让我们以小见大,看到许多东西。”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CEO李远告诉记者,随着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在乘用车上的迅速普及,车规激光雷达正向着高性能、低成本、算法更成熟的方向发展,这也正是北醒激光雷达产品的研发方向与优势。他指出,国产激光雷达的成本已经降低到万元以内。
记者还留意到,当业内多数企业仍在“128线”徘徊不前时,北醒率先在2022年12月拿出了512线车规产品,并在去年4月份发布了全球首个车载512激光雷达平台——“北醒应龙”平台。李远表示,北醒坚持打造具备国产化优势的激光雷达,未来还将继续在激光雷达国产化芯片上发力。据透露,北醒在捷普的所有制造设备全部专门自研定制,捷普方面提供大量支持并承担后续运营,产线一期投入已达到3000万元以上,预计未来总投资将过亿。
记者在黄埔的北醒生产车间还看见,其全新自动化生产线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在车间的一楼,设置了一处占地787平方米的整机标定/EOL测试线设备间,是AD2-s激光雷达完成交付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为北醒研发的高度集成、全自动的激光雷达智能测试线体,能大幅提高激光雷达产品测试的完备性和整体效率,这在业内又是独创。
信息链接
激光雷达,正迎来超千亿元的市场前景
传感器已经成为我国“强基工程”的核心关键部件之一,随着智能驾驶的快速渗透,激光雷达成为车路协同中最重要的传感器。记者留意到,这条细分赛道已跑出如北醒等多个行业黑马,且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领跑。据incopat全球数据库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全球激光雷达相关专利申请中,近一半在中国。
当前激光雷达的装车渗透率已经从2023年前的不及1%到超过1%,搭载激光雷达的智能车价格也从30万元以上下探到20万元。李远指出,“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通过高质量感知,加速数字化与智能化,激光雷达正帮助智能车实现在安全、运力和效率的跃迁。”据机构预测,国内乘用车前装标配激光雷达交付2025年前将有望达到200万颗/年的规模。灼识咨询数据也显示,2022年至2030年,中国的激光雷达解决方案市场预计以79.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这意味着,应用于传感硬件终端的激光雷达,正迎来超千亿元的市场前景。
审核编辑 黄宇
-
激光雷达
+关注
关注
967文章
3938浏览量
189593 -
智能汽车
+关注
关注
30文章
2775浏览量
107141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