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在封装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已经开始大规模生产基于3D Foveros技术的产品。这项技术使得英特尔能够在单个封装中整合多个小芯片(Chiplets),从而提高了芯片的性能、尺寸和设计灵活性。
英特尔的这一突破是对台积电等竞争对手的挑战,表明英特尔在封装技术方面也具备了强大的实力。英特尔公司执行副总裁兼全球运营长Keyvan Esfarjani表示,新一代的先进封装技术使得英特尔在芯片性能、尺寸和设计灵活性方面脱颖而出,为客户提供了竞争优势。
此外,英特尔还计划在未来继续推动摩尔定律的发展,实现在单个封装中整合一兆个晶体管的目标。这将为未来的电子产品带来更强大的性能和更小的尺寸。
英特尔的这一成就也证明了其在半导体封装领域的领先地位。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制造商之一,英特尔一直在致力于创新和提升其封装技术,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未来,英特尔将继续致力于开发更先进的封装技术,以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我们期待英特尔在未来能够带来更多令人兴奋的突破和创新,推动整个半导体行业的发展。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相关推荐
整合更多功能和提高性能是推动先进封装技术的驱动,如2.5D和3D封装。 2.5D/
发表于 01-14 10:41
•327次阅读
(SAMSUNG)了。 随着先进封装技术的发展,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逐渐融合,我们惊奇地发现,在先进封装领域的高端玩家,竟然也是台积电、英特尔
发表于 01-03 11:37
•419次阅读
近日举行的英特尔新质生产力技术生态大会上,英特尔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王锐宣布了一项令人振奋的消息:英特尔的先进制程芯片Intel 18A预计将在2025年正式
发表于 11-28 17:37
•864次阅读
英特尔宣布扩容英特尔成都封装测试基地。在现有的客户端产品封装测试的基础上,增加为服务器芯片提供封装测试服务,并设立一个客户解决方案中心,以提
发表于 10-29 13:58
•292次阅读
英特尔 实感 技术再次突破界限,推出全新的英特尔 实感 深度相机模组D421。这是一款入门级立体深度模组,旨在以高性价比将先进的深度感应技术
发表于 10-11 15:26
•481次阅读
入门级立体深度模组,旨在以高性价比将先进的深度感应技术带给更广泛的用户群体,为寻求深度成像技术及消费产品潜力的开发者、研究人员和计算机视觉专家提供卓越的价值,将先进的3D视觉技术拓展至
发表于 09-26 13:33
•309次阅读
。 虽然玻璃基板对整个半导体行业而言并不陌生,但凭借庞大的制造规模和优秀的技术人才,英特尔将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近日,英特尔封装测试技术
发表于 07-22 16:37
•394次阅读
在全球半导体封装技术的演进中,英特尔近日宣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计划——最快在2026年实现玻璃基板的量产。这一前瞻性的举措不仅展示了英特尔在
发表于 07-01 10:38
•638次阅读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英特尔作为半导体行业的领军者,不断推动着技术创新的边界。近日,英特尔宣布了一项重大计划,预计将在2026年至2030年之间实现其玻璃基板的量产目标。这一新
发表于 06-28 09:54
•781次阅读
英特尔公司近日在半导体技术领域再有大动作,加码先进封装技术,并与14家日本企业达成深度合作。此次合作中,英特尔创新性地租用夏普闲置的LCD面
发表于 06-11 09:43
•437次阅读
近日,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制造商英特尔宣布,将大幅增加对多家设备和材料供应商的订单,旨在生产基于玻璃基板技术的下一代先进封装产品。这一战略举措预示着英特尔对于未来
发表于 05-20 11:10
•555次阅读
苹果M3芯片和英特尔芯片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首先,M3芯片是苹果自家研发的,采用了先进的制程技术和架构设计,使其具有出色的计算性能和多任务处理能力。而
发表于 03-11 18:21
•6901次阅读
m3芯片相当于英特尔几代cpu 关于m3芯片相当于英特尔几代cpu的问题,实际上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因为不同的芯片制造商与英特尔的CPU产
发表于 03-11 18:13
•1.4w次阅读
苹果M3芯片与英特尔芯片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首先,M3芯片是苹果自家研发的,采用了先进的制程技术和架构设计,具有出色的计算性能和多任务处理能力。而
发表于 03-08 16:12
•6761次阅读
)加速器设计服务联盟。 Sarcina Technology已加入英特尔代工服务,并将其先进的封装专业知识引入英特尔代工服务加速器设计服务联盟。其针对人工智能应用的2.5D硅中介层
发表于 02-05 12:05
•467次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