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决定召回特斯拉自2012年至2023年间生产的部分车型共2193869辆,包括Model S、Model X、Model 3等,以上车型仪表盘中的刹车警示标识字体问题是主要因素。
上月,特斯拉刚在美国因全自动驾驶功能(FSD)问题召回了199575辆同型号车辆,其背后的原因也是软件存隐患。
早在去年,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就曾公开表示,NHTSA将OTA升级定义为召回是“错误且陈旧”的观念。取而代之的应该是更精准的用法。
此外,特斯拉中国方面也曾指出,相较于传统零部件维修,远程OTA软件升级可大大提升召回效率和便捷性。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特斯拉
+关注
关注
66文章
6328浏览量
126783 -
OTA
+关注
关注
7文章
587浏览量
35375 -
零部件
+关注
关注
0文章
398浏览量
15147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中国新能源汽车首破年产1000万辆,智能驾驶带动汽车存储升级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晶晶)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1000万辆达成活动于11月14日在武汉举行。中国新能源汽车迎来年产1000万辆的新历史时刻。 中汽协数据
2024年上汽终端交付463.9万辆
2024年12月,上汽集团整车批发销量达48.3万辆,终端交付量达50.6万辆,月销量环比实现六连涨,全年累计批发销量达到401.3万辆,终端交付量达到463.9万辆。
广汽集团2024年汽车销售达200.3万辆
近日,广汽集团发布产销公告显示,2024年12月全集团汽车销量达28.3万辆,同环比分别增长9.3%和42.3%。全年累计销量达200.3万辆,其中出口12.7
长安深蓝汽车迎来40万辆整车下线里程碑
近日,深蓝汽车宣布其第四十万辆整车正式下线,这一成就标志着深蓝汽车在短短29个月内,实现了从0到40万辆的惊人跨越。 深蓝汽车的这一发展速度
11月广汽集团汽车销量19.9万辆
广汽集团12月5日发布产销快报,2024年11月全集团汽车销量达19.9万辆,环比增长7.1%。自主品牌双子星月销均突破4.2万辆。1~11月全集团累计出口汽车11.8
海微HIWAY见证中国新能源汽车首破年度1000万辆
日前,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1000万辆达成活动在湖北武汉举行。本次活动由工信部指导,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随着10余家车企的整车下线,中国新能源汽车迎来了年产1000
特斯拉加州弗里蒙特工厂已生产100万辆Model Y
10月28日,外媒传来消息,电动汽车巨头特斯拉本月已达成多项生产里程碑。首先,10月11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迎来了第300万辆整车的下线。紧接着,22日,
马斯克:特斯拉计划每年至少生产200万辆Cybercab
Cybercab,并将在多个工厂进行生产,年产量有望达到这一目标,未来甚至可能增至400万辆。Cybercab是特斯拉为实现自动驾驶愿景而推出的产品,特斯拉始终坚信自动驾驶是汽车行业的
特斯拉第700万辆电动车已成功下线
10月24日讯,特斯拉于今日公布了其2024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并宣布了一个重要里程碑:全球第700万辆电动车已在弗里蒙特工厂成功下线。
特斯拉自豪地表示,从最初生产第1个100万辆
中国新能源汽车2024年全年销量有望达到1200万辆
10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于今日举行沟通会,会上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透露,预计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突破1200万辆大关。
回顾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
特斯拉上海特斯拉工厂第300万辆整车正式下线
10月11日,有消息称特斯拉上海工厂已成功下线其第300万辆整车。
在今年前三个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量达到了约130万辆,其中上海超级工厂交付了67.5
存在短路风险,10万辆比亚迪召回!全球汽车召回事件为何频发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41.9万辆,同比增长45.6%,今年1-9月累计销量已经超过270万辆,全年销量有望冲击400万辆。 不过不单是比亚迪,在9月底,还有多家车企在国内进行
斯巴鲁因气囊传感器故障在美国召回11.8万辆汽车
11.8 万辆 SUV 和轿车,以解决安全气囊传感器故障问题,该故障可能导致安全气囊在事故发生时无法展开。 受本次召回影响的车型包括 2020 至 2022 款傲虎(Outback)和力狮(Legacy)。斯巴鲁此次召回是一家
哪吒汽车新增1000万股权冻结信息,全球销量目标30万辆
哪吒汽车首席执行官CEO张勇在日前举办的价值链大会上表示,年度目标设定为在2024年实现全球销量30万辆,其中国内占比将达到20万辆,而海外市场则预计实现10万辆的销售业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