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美欧车企电动化转型放缓,美国雅保将关键电池原料锂的2030年需求预估削减了10%。该公司锂业务首席执行官诺里斯解释,需求下滑源于厂家推迟欧美市场电动汽车新车发布。
长久以来,锂的供应始终是影响电动汽车发展的议题之一。现今,受新矿山投产后需求下降影响,全球锂供应商正调整投资与生产策略,部分情况下减少了产量。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九月,雅保计划支付66亿澳元(相当于43亿美元)购买澳大利亚锂矿企业利昂汤(Liontown Resources)的股权,然而一个月后,雅保宣布撤回上述并购提议。
据外媒最新消息,2024年1月底,雅保已裁减约300名员工,占总人数的4%。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电动汽车
+关注
关注
155文章
11939浏览量
230429 -
供应商
+关注
关注
0文章
322浏览量
20049 -
锂矿
+关注
关注
0文章
23浏览量
2888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与智能有序充电策略探究
诸多政策,促使其在中国蓬勃发展。然而,大规模电动汽车无序充电给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开展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并深入研究智能有序充电策略,对电网、用户和
浅谈安科瑞面向需求响应的电动汽车——充电桩负荷聚合调度的优化策略
负荷资源聚集参与需求响应。从负荷聚合商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选择电动汽车影响因素,按照概率密度计算电动汽车集群负荷情况的建模方法,并制定了优化调节策略,聚合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对电网的影响研究及解决方案
摘要: 随着电动汽车(EV)的快速发展,其对现代电力系统产生了显著影响。本文系统分析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并探讨了智能充电、车联网技术、储能技术以及政策和市场机制对促进
SK On计划裁员应对电动汽车市场挑战
面对电动汽车市场需求放缓的严峻形势,韩国知名电池制造商SK On近日宣布了一项旨在提升运营效率并保持市场竞争力的裁员计划。作为SK Innovation集团的电池业务旗舰,SK On表
电动汽车充电桩的使用指南与技巧
1. 连接电动汽车 正确连接充电桩和电动汽车是保证充电安全的第一步。 检查充电接口:在使用充电桩前,应先检查充电接口是否干净,有无杂物,避免因接触不良导致的充电故障。 插入充电枪:将充电枪插入
浅谈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布局方案评价方法
尚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动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本文深入研究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与充电桩的设置原则,提出了一种创新的电动汽车充电
电动汽车充电类型和常见拓扑
随着全球电气化和脱碳趋势的持续发展,电动汽车(EV)的需求预计也将以10%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增长。到2025年底,预计将有近5000万辆电动汽车上路,这将迫切需要更多的充电桩和更快的电
为应对全球电动汽车需求放缓的挑战,SK On寻求方形电池供应协议
7月13日,根据路透社等多家权威媒体的消息,韩国领先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SK On正积极与多家汽车制造商协商,旨在拓宽其产品线,将方形电池纳入供应范畴,以此作为对全球电动汽车市场需求放缓
电动汽车充电桩负荷预测的分析
电网的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即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提高,会给电网负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对电动汽车的充电负荷趋势进行预测,对于电网及充电桩后续的规划建设,以及采用何种方式来缓解大规模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激增致全球炼油利润率缩水
伍德麦肯兹分析师Sushant Gupta指出,汽油需求的减缓与美国和中国负载电动汽车市场的扩大有密切关係。根据预测,今年因为电动汽车的普及,中国的汽油
交通部:加紧建设公路充电基础设施,满足电动汽车需求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郭胜表示,高速公路充电设施的健全极大地缓解了电动车主的里程焦虑,今年将继续加大充电设施建设力度,优化布局,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公路出行需求。
电动汽车制造商Rivian裁员大约1%
电动汽车制造商Rivian裁员大约1% 在越加激烈的车企竞争中增效降本、或者说是裁员成为更多车企的选择,就在特斯拉挥动10米裁员大刀之后电动汽车
发表于 04-18 11:30
•775次阅读
美国电动汽车厂商Rivian将裁员10%
美国电动汽车厂商Rivian将裁员10% 据外媒报道,创办于2009年的美国电动汽车厂商Rivian将裁员10%。 根据业绩报告数据显示,Rivian2023财年第四财季营收13.2亿
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Rivian将裁员10%
随着电动汽车销量放缓的忧虑在整个行业中不断扩散,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Rivian Automotive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宣布将裁员10%。此举正值该公司努力应对日益增长的价格压力及重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