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新型固体电解质材料可提高电池安全性和能量容量

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 来源: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 2024-02-19 16:16 次阅读

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公布了一种新型固体电解质材料,这种材料能够以与液体电解质相同的速度传导锂离子,这是一项可能重塑电池技术格局的重大突破。

固体电解质比液体电解质有一个关键的好处——它们不会爆炸。当然,到目前为止,安全性的提高是以性能下降为代价的。具体而言,固体电解质通常更不善于将锂离子传导通过其材料。

现在,利物浦的研究人员已经用一种由锂、硅、硫和碘制成的新型固体电解质解决了离子传输问题,该电解质呈三维晶体结构。研究人员于2月16日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这种结构为锂离子在材料中确定位置提供了15种不同的途径。这些途径被称为配位环境,指的是带正电的离子(阳离子)被相邻的原子或分子包围并与之相互作用的方式。

这些途径的数量标志着与当前最先进的锂固体电解质的显著不同,后者的晶体结构中通常只有三到四种不同的锂环境。

“环境为锂在晶体结构中的移动提供了大量的途径,”利物浦大学教授、该论文的合著者之一Matthew Rosseinsky说,“此外,材料中的锂环境存在高度无序。对于固体中的离子传输,无序程度越高越好。”

Rosseinsky表示,晶格中锂运动的多种途径允许有效的离子导电性。与支持更少、更相似路径的传统固体电解质不同,这种新材料将更高密度的结构与多种路径相结合,为锂离子提供了多种运动选择。这种结构多样性降低了离子捕获的可能性,并提高了整体电导率。

在对该材料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证实,该材料的异常电导率与液体电解质的电导率相当。此外,该材料表现出低活化能,表明锂离子运动的能量屏障最小。研究人员认为,这些有希望的结果将这种新材料定位为下一代电池技术中用作固体电解质的可行候选者。

Rosseinsky表示,在实际的电池应用中,这种新材料表现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性能特征。与传统的液体电解质相比,这种新材料作为全固态电池配置的电解质与锂钴氧化物阴极和锂金属阳极一起工作,具有更好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

Rosseinsky说:“这种材料与现有的固体电解质没有直接竞争。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开拓固体电解质发现的新方向,专注于提高锂的迁移率和电池的整体性能。”Rosseinsky还强调,新型固体电解质的成分由无毒、地球丰富含量的元素组成,强调了其潜在的环境效益。

Rosseinsky另外提到:“由于锂、硅、硫和碘易于获得且无毒,这种材料与电池行业实现可持续性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努力相一致。此外,地球丰富元素的使用支持电池回收、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影响和促进循环经济的举措。”

这一进展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电池研究。研究人员将人工智能模型纳入他们的研究,这使他们能够扩大对可能的高性能材料的搜索。在研发过程中,人工智能促进了有前景的化学成分的识别,引导研究人员寻找具有独特结构特征的有利于离子传输的材料。

然而,Rosseinsky指出,“人工智能对研究人员来说是一个有用的工具。但这个过程始终由研究人员自己根据他们的理解进行指导,并借鉴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其中大多数都没有使用人工智能。”

Rosseinsky承认,在广泛采用这种材料方面仍然存在挑战。该材料在空气和湿气中的不稳定性是制造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障碍,需要在电池组装过程中控制环境以保持稳定性。此外,尽管这种新材料提供了有前景的性能特征,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优化其合成、可扩展性以及与现有电池技术的兼容性。



审核编辑:刘清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电池技术
    +关注

    关注

    11

    文章

    902

    浏览量

    49206
  • 固态电池
    +关注

    关注

    9

    文章

    691

    浏览量

    27692
  • 固体电解质
    +关注

    关注

    0

    文章

    46

    浏览量

    8380

原文标题:新型固体电解质材料可提高电池安全性和能量容量

文章出处:【微信号:IEEE_China,微信公众号: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固态电池中复合锂阳极上固体电解质界面的调控

    采用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的固态锂金属电池(SSLMB)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量密度,在下一代储能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的头像 发表于 10-29 16:53 271次阅读
    固态<b class='flag-5'>电池</b>中复合锂阳极上<b class='flag-5'>固体</b><b class='flag-5'>电解质</b>界面的调控

    固态电池的市场前景

    的技术优势 安全性:固态电池使用固态电解质代替液态电解质,这大大降低了电池过热和泄漏的风险。在电动汽车领域,这意味着更高的
    的头像 发表于 10-28 09:29 339次阅读

    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是多少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的需求不断增长,对高效、安全且环境友好的能源存储解决方案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固态电池(SSBs)作为一种新型电池技术,因其在
    的头像 发表于 10-28 09:26 466次阅读

    固态电池安全性分析

    解决的关键问题。 1. 固态电池的基本原理 固态电池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的主要区别在于其电解质。固态电池使用固态
    的头像 发表于 10-28 09:23 430次阅读

    固态电池技术的最新进展

    的核心在于使用固态电解质代替传统的液态电解质。这种固态电解质不仅能够提供离子传输的通道,还能防止电池内部的短路,从而提高
    的头像 发表于 10-28 09:18 562次阅读

    固态电池的优缺点 固态电池与锂电池比较

    安全性 :固态电解质不易燃,因此固态电池在过热或损坏时发生热失控的风险较低,从而提高电池安全性
    的头像 发表于 10-28 09:12 1044次阅读

    新型电池技术和新型太阳能的区别

    包括但不限于采用高能量密度材料、改进负极材料、引入新的电解质材料等。 材料
    的头像 发表于 10-10 14:21 239次阅读

    无极电容器有电解质吗,无极电容器电解质怎么测

    无极电容器通常存在电解质电解质在无极电容器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增加电容器的电容量和稳定性。然而,电解质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如漏电和寿命问题。
    的头像 发表于 10-01 16:45 303次阅读

    聚合物电池与锂电池的区别

    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结构和材料 : 聚合物电池 :使用凝胶状的聚合物电解质,通常由锂盐和聚合物基质组成。这种结构提供了更好的安全性,因为聚合物电解质
    的头像 发表于 09-29 09:56 404次阅读

    固态电池安全性怎么样

    固态电池安全性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这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固态电解质结构。以下是对固态电池安全性的详细分析:
    的头像 发表于 09-15 11:47 535次阅读

    铌酸锂调控固态电解质电场结构促进锂离子高效传输!

    聚合物基固态电解质得益于其易加工,最有希望应用于下一代固态锂金属电池
    的头像 发表于 05-09 10:37 629次阅读
    铌酸锂调控固态<b class='flag-5'>电解质</b>电场结构促进锂离子高效传输!

    固态锂金属电池的外部压力研究

    目前,使用易燃液体电解质的商用锂离子电池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要求。用无机固态电解质(SSE)取代传统的液体
    的头像 发表于 04-26 09:02 759次阅读
    固态锂金属<b class='flag-5'>电池</b>的外部压力研究

    固态电池发展对高分子材料产业的影响探究

    固态电池是一种使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液和隔膜的新型电池。相比传统液态电池,固态
    发表于 04-10 12:41 595次阅读
    固态<b class='flag-5'>电池</b>发展对高分子<b class='flag-5'>材料</b>产业的影响探究

    不同类型的电池电解质都是什么?

    电解质通过促进离子在充电时从阴极到阳极的移动以及在放电时反向的移动,充当使电池导电的催化剂。离子是失去或获得电子的带电原子,电池电解质由液体,胶凝和干燥形式的可溶性盐,酸或其他碱组成
    的头像 发表于 02-27 17:42 1398次阅读

    浅谈固态电池材料及技术难点

    固态电池与目前主流的传统锂离子电池最大的不同在于电解质。固态电池则是使用固体电解质,替代了传统锂
    发表于 01-19 14:49 4.3w次阅读
    浅谈固态<b class='flag-5'>电池</b>原<b class='flag-5'>材料</b>及技术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