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刘静)最近,特斯拉CEO马斯克再度怒怼氢能源汽车,更直言这是一种非常“糟糕且愚蠢”的技术。他认为,生产一公斤的氢气,所需的电量高达55度,而用这相同的电量,电动车能够轻松驾驶逾400公里。反观,用一公斤氢气,汽车的行驶距离却仅为大约80公里。这一显著的能源转换效率差异,让氢能源汽车没有发展前途。
这已经不是马斯克第一次给氢能源泼冷水了,早在十年前他就直言不看好氢能的发展,而执着的马斯克却也在2023上半年态度大反转,肯定氢能成为未来主流新能源的潜力。如今,不到一年的时间,马斯克对氢能的态度又变了!有网友认为,这是马斯克为他摇摇欲坠的电动车帝国挣扎。
争议中氢能技术持续发展,2023我国预计年制氢产量突破4300万吨
一直以来,氢能源的发展备受争议,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在正反派之间反复横跳的也大有人在。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氢能源的生产、储备和运输等方面。回看一直以来氢能的争论,其实有很多值得我们重新思考的地方。
发展氢能产业是实现国家目标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且对于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推动汽车领域低碳转型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制氢国,2023年预计氢产量突破4300万吨,较两年前增长30%。
2024开年,宁夏、海南、安徽、山东、内蒙古、山西、湖北、吉林八大省份接连发布支持氢能发展的相关政策,其中山东率先对氢能源汽车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内蒙古则政策支持非化工园区规模化制氢。这将加速推动全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
氢燃料电池出现的时间比锂电池要早得多,而且在早期氢燃料电池发展非常迅速,但由于氢能生产成本高、储存和运输难度大等问题,使其无法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并在锂电池出现后,最终失去能源界的主导地位。
不过在争议不断中,氢能也始终没有被放弃掉,反而持续取得一些技术突破。氢燃料电池是氢能源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近年来,氢燃料电池的性能和可靠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其寿命和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一些新型的氢燃料电池已经实现长时间稳定运行,同时具有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和更低的成本。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2023年底,天津大学教授焦魁研究团队成功研发的超高功率密度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据说相较于市场主流同类产品,性能提升了近两倍。
氢气的储存和运输一直是氢能源应用的重大难点。近年来,一些新型的氢气储存材料和技术被开发出来,可以在更低的温度和压力下储存更多的氢气。同时,一些新的氢气运输方式,如液态氢运输和管道运输等,也正在得到研究和开发。
去年,西安交通大学研发团队也放出重磅消息,采用石墨烯界面纳米阀技术成功研制氢气储运新材料。据悉,这种新型固态储氢材料不需要任何特种设备,就可以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进行存储运输,而且储氢密度最高可达12.5wt.%,遥遥领先美国能源部设定的2025年质量储氢密度5.5wt.%的目标值。同时,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的新型固态储氢材料最高25wt.%的有效水解释氢密度,这是目前全球最领先的水平。
不过,在氢气生产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目前,氢气的生产主要依赖于化石燃料,但这种方式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如煤制氢的方式,生产1kg氢会有10kg碳排放,这也是氢能不被看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降低碳排放,人们正在研究和开发新的氢气生产技术,如电解水制氢和生物质制氢等。这些技术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进行氢气生产,从而实现氢气的清洁生产。但电解水制氢和生物质制氢技术,仍存在高成本、技术挑战、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持续无法实现规模商业化。以1000 Nm/h规模PEM电解槽制氢为例,设备成本可能高达3000万元,这还不包括土地成本、土建和设备安装成本等额外费用。一辆普通的氢版汽车可能会卖到六七十万的高价。
氢能源汽车规模化快速发展
马斯克此次怒怼氢能源汽车,也主要是因为高成本的问题。如果从成本来看,氢能源汽车出行成本比电动车要高出很多,大众一般用不起,一定程度上是没有多大的商业前途。但是马斯克似乎忽略了氢能的其他优势。
目前,虽然电动汽车发展迅猛,并逐渐主导新能源汽车市场。但电动汽车续航短、充电慢等痛点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每每高速一堵车用户就会跑出来吐槽。而氢能不仅极大减少碳排放,而且可以做到更快速充能、更长续航里程。
以广西到北京为例,单次里程大约2300多公里。目前国内纯电重卡标称最高续航里程大约为800公里,实际续航里程可能还会更少,要走完2300多公里,至少要充电3次,单次充电需要120分钟左右,光充电时间纯电重卡可能就要花上至少6个小时。而氢能重卡标称续航里程可高达1000公里,单次加氢仅需10分钟,这意味着司机从广西行驶到北京,充能时间用不到30分钟。
而且,电动汽车在寒冷的极端环境下,电池续航里程还会大大缩短。相比之下,氢能汽车的优势更显著,具有更长期的发展潜力。电动化或许只是当下汽车市场需要的,而氢能可能是未来市场需要的。
丰田曾经是氢能源汽车研发的总舵主,2014年其发布全球第一款氢能动力的汽车——丰田Mirai。这款汽车使用氢燃料电池作为动力源,续航里程高达650公里,并在短短五分钟内就能充满氢气。这也标志着氢能源汽车正式进入商业化阶段。
随后,本田汽车也推出了一系列氢燃料电池汽车。现代汽车在氢能源汽车领域也有深入研究和开发,其氢燃料电池汽车已经在市场上销售了。此外,中国上汽集团、中国一汽集团、北京汽车集团等也陆续加入这一领域,研发氢能源汽车。
氢能源汽车规模化商用正得到快速发展。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上半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销量超过2400辆,同比增长超过70%。而同一时间,纯电动汽车仅同比增长31.9%。增速上,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速度是纯电动汽车的两倍多,增长势头异常强劲。截至2023年底,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达到了18487辆,率先完成了国家2025年5万辆目标的37%。
在应用场景方面,2023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已由前期单一的公交领域商业化示范应用向环卫、城市物流配送、冷链运输、渣土运输等多场景示范应用转变,同时也在船舶、热电联供等新领域开展应用。
小结:
如今市场中,电动汽车的确大为赚钱,但直击电动技术短板的氢能源汽车,也并未毫无研究价值。只关注电动化这一技术,是不利于未来汽车市场持续发展创新的,而且最终各行各业发展目标都将围绕双碳,届时氢能这种技术的重要性将愈加凸显。那你觉得,未来氢能源汽车有前途吗?
这已经不是马斯克第一次给氢能源泼冷水了,早在十年前他就直言不看好氢能的发展,而执着的马斯克却也在2023上半年态度大反转,肯定氢能成为未来主流新能源的潜力。如今,不到一年的时间,马斯克对氢能的态度又变了!有网友认为,这是马斯克为他摇摇欲坠的电动车帝国挣扎。
争议中氢能技术持续发展,2023我国预计年制氢产量突破4300万吨
一直以来,氢能源的发展备受争议,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在正反派之间反复横跳的也大有人在。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氢能源的生产、储备和运输等方面。回看一直以来氢能的争论,其实有很多值得我们重新思考的地方。
发展氢能产业是实现国家目标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且对于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推动汽车领域低碳转型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制氢国,2023年预计氢产量突破4300万吨,较两年前增长30%。
2024开年,宁夏、海南、安徽、山东、内蒙古、山西、湖北、吉林八大省份接连发布支持氢能发展的相关政策,其中山东率先对氢能源汽车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内蒙古则政策支持非化工园区规模化制氢。这将加速推动全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
氢燃料电池出现的时间比锂电池要早得多,而且在早期氢燃料电池发展非常迅速,但由于氢能生产成本高、储存和运输难度大等问题,使其无法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并在锂电池出现后,最终失去能源界的主导地位。
不过在争议不断中,氢能也始终没有被放弃掉,反而持续取得一些技术突破。氢燃料电池是氢能源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近年来,氢燃料电池的性能和可靠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其寿命和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一些新型的氢燃料电池已经实现长时间稳定运行,同时具有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和更低的成本。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2023年底,天津大学教授焦魁研究团队成功研发的超高功率密度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据说相较于市场主流同类产品,性能提升了近两倍。
氢气的储存和运输一直是氢能源应用的重大难点。近年来,一些新型的氢气储存材料和技术被开发出来,可以在更低的温度和压力下储存更多的氢气。同时,一些新的氢气运输方式,如液态氢运输和管道运输等,也正在得到研究和开发。
去年,西安交通大学研发团队也放出重磅消息,采用石墨烯界面纳米阀技术成功研制氢气储运新材料。据悉,这种新型固态储氢材料不需要任何特种设备,就可以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进行存储运输,而且储氢密度最高可达12.5wt.%,遥遥领先美国能源部设定的2025年质量储氢密度5.5wt.%的目标值。同时,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的新型固态储氢材料最高25wt.%的有效水解释氢密度,这是目前全球最领先的水平。
不过,在氢气生产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目前,氢气的生产主要依赖于化石燃料,但这种方式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如煤制氢的方式,生产1kg氢会有10kg碳排放,这也是氢能不被看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降低碳排放,人们正在研究和开发新的氢气生产技术,如电解水制氢和生物质制氢等。这些技术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进行氢气生产,从而实现氢气的清洁生产。但电解水制氢和生物质制氢技术,仍存在高成本、技术挑战、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持续无法实现规模商业化。以1000 Nm/h规模PEM电解槽制氢为例,设备成本可能高达3000万元,这还不包括土地成本、土建和设备安装成本等额外费用。一辆普通的氢版汽车可能会卖到六七十万的高价。
氢能源汽车规模化快速发展
马斯克此次怒怼氢能源汽车,也主要是因为高成本的问题。如果从成本来看,氢能源汽车出行成本比电动车要高出很多,大众一般用不起,一定程度上是没有多大的商业前途。但是马斯克似乎忽略了氢能的其他优势。
目前,虽然电动汽车发展迅猛,并逐渐主导新能源汽车市场。但电动汽车续航短、充电慢等痛点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每每高速一堵车用户就会跑出来吐槽。而氢能不仅极大减少碳排放,而且可以做到更快速充能、更长续航里程。
以广西到北京为例,单次里程大约2300多公里。目前国内纯电重卡标称最高续航里程大约为800公里,实际续航里程可能还会更少,要走完2300多公里,至少要充电3次,单次充电需要120分钟左右,光充电时间纯电重卡可能就要花上至少6个小时。而氢能重卡标称续航里程可高达1000公里,单次加氢仅需10分钟,这意味着司机从广西行驶到北京,充能时间用不到30分钟。
而且,电动汽车在寒冷的极端环境下,电池续航里程还会大大缩短。相比之下,氢能汽车的优势更显著,具有更长期的发展潜力。电动化或许只是当下汽车市场需要的,而氢能可能是未来市场需要的。
丰田曾经是氢能源汽车研发的总舵主,2014年其发布全球第一款氢能动力的汽车——丰田Mirai。这款汽车使用氢燃料电池作为动力源,续航里程高达650公里,并在短短五分钟内就能充满氢气。这也标志着氢能源汽车正式进入商业化阶段。
随后,本田汽车也推出了一系列氢燃料电池汽车。现代汽车在氢能源汽车领域也有深入研究和开发,其氢燃料电池汽车已经在市场上销售了。此外,中国上汽集团、中国一汽集团、北京汽车集团等也陆续加入这一领域,研发氢能源汽车。
氢能源汽车规模化商用正得到快速发展。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上半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销量超过2400辆,同比增长超过70%。而同一时间,纯电动汽车仅同比增长31.9%。增速上,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速度是纯电动汽车的两倍多,增长势头异常强劲。截至2023年底,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达到了18487辆,率先完成了国家2025年5万辆目标的37%。
在应用场景方面,2023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已由前期单一的公交领域商业化示范应用向环卫、城市物流配送、冷链运输、渣土运输等多场景示范应用转变,同时也在船舶、热电联供等新领域开展应用。
小结:
如今市场中,电动汽车的确大为赚钱,但直击电动技术短板的氢能源汽车,也并未毫无研究价值。只关注电动化这一技术,是不利于未来汽车市场持续发展创新的,而且最终各行各业发展目标都将围绕双碳,届时氢能这种技术的重要性将愈加凸显。那你觉得,未来氢能源汽车有前途吗?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氢能源汽车
+关注
关注
0文章
53浏览量
13372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马斯克净资产突破4470亿美元
近日,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最新数据显示,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的个人财富已经成功突破4470亿美元大关,这一数字使他成为历史上首位净资产超过4000亿美元的富豪。 马斯克的财富增长主要
马斯克否认特斯拉进军手机市场
。 马斯克在节目中坦言,特斯拉的确拥有设计并生产智能手机的技术实力。毕竟,特斯拉在电动汽车、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积累,为进军手机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他同时也明确表示,
马斯克连线车主俱乐部聊Optimus人形机器人 从汽车到人体的学习
Robotaxi和Roadster。还有很多都关注的FSD软件的最新版本v12.5。 马斯克认为Optimus人形机器人是特斯拉 从汽车到人体的学习过程。 马斯克深入剖析Optimus人形机器人:从
马斯克透露FSD将对下月的Cybertruck车型开放
7月29日,国际媒体传来消息,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近期举办的X Takeover直播盛会上透露,该公司自动驾驶系统FSD(全自动驾驶)的最新版v12.5预计将于8月中
特斯拉电池技术突破面临挑战,马斯克加压研发团队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特斯拉始终以其技术创新和前瞻视野引领潮流。然而,近期特斯拉在电池技术方面的进展却遭遇了不小的挑战,这让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
马斯克旗下xAI计划大举投资AI芯片
特斯拉CEO马斯克最近宣布,其旗下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xAI计划斥资至少90亿美元购买30万块英伟达B200 AI芯片。这一举措再次凸显了马斯克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雄心壮志。
马斯克也给英伟达打工了
马斯克融来的60亿美元巨资,让xAI弯道超车,估值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AI独角兽。但马斯克在AI行业内积累的人望,以及此刻大模型创业之激烈,他的入局远远谈不上众望所归。而xAI由此被拉起的高昂估值,也
印尼总统寻求马斯克在该国设电动汽车电池厂
在此次巴厘岛会议中,马斯克与印尼总统就潜在合作进行了讨论。据卢胡特介绍,他们向马斯克提议在印尼设立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厂,主要生产阴极前体。
马斯克将探讨中国特斯拉全自动驾驶启用
4月28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乘坐私人飞机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据悉他将就特斯拉汽车在华启用“完全自动驾驶”(FSD)功能进行会谈。虽然特斯拉本身未参展,但马斯克本人拟亲自现身。
特斯拉CEO马斯克:汽车将如电梯,无人驾驶汽车将成主流
此外,马斯克还回应了关于自动驾驶汽车的问题,宣布“预计几乎全部汽车将实现自动驾驶,仅剩下 1% 手动驾驶车辆用于娱乐,类似于现今的马车。”他坚称特斯拉的核心价值在于自动驾驶技术,早在
马斯克:中国汽车产业对世界构成威胁
Baird分析师Ben Kallo在马斯克言论过后出炉的研究报告中,重申对特斯拉股价的“跑赢大盘”评级,并设定280美元的预期价位。Kallo表示,马斯克坚定将所有车辆逐步实现电动化的愿景。
马斯克状告OpenAI,OpenAI回应马斯克诉讼
马斯克在长达46页、1.4万字的诉讼文件中,控诉OpenAI背离了其初衷——即致力于开发开源人工通用智能(AGI)并服务全人类。
马斯克:AI发展速度前所未见 但马斯克起诉OpenAI及其创始人
马斯克:AI发展速度前所未见 现在市场上对于任何OpenAI的消息都非常敏感,我们分享一下马斯克对OpenAI起诉的一些事项。 马斯克在日前的一次活动表示AI的发展速度前所未见,他从未见过哪种
马斯克批评微软侵犯隐私,网友模仿反讽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许多用户对此提出异议,甚至连马斯克自身的“社区公告”也进行了纠正。此外,一些网民借机以幽默的方式回应马斯克的错误观点。
马斯克称特斯拉视频生成技术超过Sora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表言论,声称特斯拉所掌握的视频生成技术超越了OpenAI最新发布的Sora模型。马斯克自信地表示,特斯拉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实力堪称全球顶尖,甚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