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全国人大代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孙泽洲近日表示,中国拟于2030年前后实行火星样本采集回收。然而,执行采样返回工作存在两大挑战,其一是在火星表面获取样品后起飞上升,其二则是完成轨道内两目标间的交汇及样品转移。孙泽洲表示,目前已具备相关技术基础,但探测器的智能化要求严格。
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国家航天局公布了中国深空探测任务规划,其中包括:嫦娥六号将于2025年左右执行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嫦娥七号预计着陆于月球南极,实施飞跃探测,嫦娥八号则将与嫦娥七号共同构成月球科研站基础设施;此外,未来10-15年内,我国还将尝试火星和小行星采样、以及木星、天王星等行星探测,最终探测器将探访太阳系边缘地带。
具体来说,嫦娥六号(原计划2025年发射,现计划于今明两年实施)需进行月球极地区域的着陆和采样返回试验,以检验月基导航高精度着陆技术;嫦娥七号(2026年发射)将于2026年启动,对月球极区进行详细勘测,研究其地质构造、物质成分和空间环境;嫦娥八号(2030年前发射)任务主要是在月球开展科研站核心指令技术实验,并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基础设施。
同时,天问二号(2025年前后发射)计划完成近地小行星伴飞、附着、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绕飞,为前沿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样本;天问三号(2030年前后发射)主要负责火星采样回收和深入研究火星着陆区域的形态、物质构成和形成演化等问题;而天问四号(2030年前后发射)将计划实现木星系环绕和天王星抵达,这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木星系和行星际科学探索的认识。
-
探测
+关注
关注
0文章
201浏览量
20318 -
探测器
+关注
关注
14文章
2600浏览量
72828 -
智能化
+关注
关注
15文章
4768浏览量
55155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