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3D视角已经不是新鲜事。而现在,裸眼3D应用则也在频频“出圈”。特别是在5G的助力下,裸眼3D技术应用更是成为科技圈一个热点。
有意思的是,电信也在依托自身优势,积极发力裸眼3D领域。那么,电信这是在谋划着什么呢?
裸眼3D频频“出圈”
裸眼3D,其实也就是一种3D成像技术。顾名思义就是能让用户无需佩戴任何辅助设备即可观看三维立体影像,让观众感受到逼真的立体效果。
目前裸眼3D的核心技术基本成熟。现在已经有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及各种大、中、小尺寸的显示器等终端产品能支持裸眼3D。
例如,在去年中兴通讯发布了初代产品全球首款AI技术裸眼3D平板nubia Pad 3D,可以让人不用戴3D眼镜,就能观看到立体效果更强的3D画面。在前不久举行的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4)上,中兴通讯则联合移动发布了全球首款5G+AI 裸眼3D平板——nubia Pad 3D Ⅱ。
而在很多城市里户外广告大屏上出现具有空间、深度的裸眼3D内容也正在成为一种景观。这些呈现既能让屏幕中事物即可以凸出于画面之外,也可以深藏于屏幕之中的逼真立体影像则往往成为了让游人们观看及分享的热点。
据了解,目前裸眼3D还拥有视频、游戏、文娱、教育、办公等多种应用场景,观看者可直接感受自然舒适和沉浸式3D体验。
而裸眼3D带来的立体影像以其真实生动的表现力,优美高雅的环境感染力,强烈震撼的视觉冲击力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争”先发优势或是焦点
有意思的是,现在各种内容传播已经离不开网络了。而在5G及5G-A网络的网速支撑下,裸眼3D内容则能在网络上更流畅的传输。
这么一来,包括3D通话、3D直播、3D游戏等等裸眼3D新兴应用应该就要多了起来。
既然裸眼3D能频频“出圈”且还与5G及5G-A网络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对于运营商来说,就是个新的商机,也会带来更多的应用业务。
这样的“风口”运营商们自然也就不会错过的。对于裸眼3D领域,电信则表现出格外的热切。同时也在积极发力助力裸眼3D产业的发展。
据说,早在2022年电信就推出了“5G裸眼3D云视讯”产品。用户只要有适配型号的手机并粘贴3D智慧光场膜,就能用电信“天翼高清贵州”APP内置的裸眼3D播放器组件将手机变为裸眼3D终端并实现2D无损、兼容3D的最佳显示效果。
近日,电信四川公司在广元市建成了首个3D户外裸眼大屏。依托“四川百城千屏联播网”,同时实现信息发布、公益展播、文旅宣传、大型活动赛事8K直播、8K慢直播等超高清内容的融合呈现,成为城市新晋“打卡地”和信息科技化新名片。
从这些探索及实践来看,电信似乎在裸眼3D市场领域要大干一场了。
真要说起来,现在5G虽然已经走过了四年多的商用,但缺乏能打动用户的应用则依旧是个还没解决的痛点。
当然,这个痛点也直接影响到运营商在个人用户领域拓展5G用户规模的效果。同时,在个人用户市场缺乏有吸引力的应用则也让5G的价值没法提现,更不能为运营商带来更多的效益。
但随着裸眼3D的核心技术基本成熟,更多支持裸眼3D的终端出现。5G在个人用户领域大概也就要迎来真正受欢迎的5G应用了。
要这么来看,电信积极布局并发力裸眼3D领域大概也就有了这个心思。
可以想象一下,要是目前我们在智能手机、电脑等终端里所有的沟通、互动,以及刷视频、玩游戏等等互联网应用都有了更真实、生动的立体影像,这应该会带来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及使用体验感。
而目前我们在用电商平台购物时,通过商家发的图片、文字、视频其实也并不能充分了解知商品的全部优势和功能但通过裸眼3D技术应用则可以实现手上拿不到但实物如同就在眼前的效果。
在5G及5G-A网络的网速支撑下,具备裸眼3D显示能力的5G应用显然要比只是网速快,更有吸引力及说服力。
在通信行业里,靠着快人一步的网络应用往往就会带来更多的用户。而运营商企业里也流行着“卡位”式竞争思路。这么一来,电信发力裸眼3D 领域的心思也就好理解了。
要是电信能在裸眼3D 领域取得先发优势及影响力,说不定电信在拓展5G用户时就会变得更有吸引力,也能带来更多的用户入网。
有业内分析认为,未来1-3年,5G智能终端将成为裸眼3D新兴应用的最大入口,并带动屏幕、内容、算力的规模化增长。
从目前看来,随着5G-A网络商用部署的加速,今年或许对于裸眼3D产业将是规模商用的一年。而三大运营商在产品方面其实对标的激烈。
对于运营商来说,裸眼3D 应用大概就要一个新的比拼焦点了。
那么,电信能不能在裸眼3D领域取得先发优势,并在今后拼赢移动及联通呢?这可就很值得一看了。
审核编辑:刘清
-
显示器
+关注
关注
21文章
4968浏览量
139910 -
裸眼3D技术
+关注
关注
0文章
16浏览量
9517 -
ai技术
+关注
关注
1文章
1266浏览量
24278
原文标题:发力裸眼3D 新领域 电信又在谋划着什么
文章出处:【微信号:iotmag,微信公众号:iotmag】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