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上一篇文章《eBPF动手实践系列二:构建基于纯C语言的eBPF项目》中,我们初步实现了脱离内核源码进行纯C语言eBPF项目的构建。libbpf库在早期和内核源码结合的比较紧密,如今的libbpf库更加成熟,已经完全脱离内核源码独立发展。
为了更加具体的理解linux内核版本演进和libbpf版本演进的关系,本文在“附录A”中总结了各个内核版本源码示例中所依赖的libbpf库的对应版本信息。
大部分版本的内核获取libbpf版本的方法如下,从libbpf库目录的libbpf.map文件中提取最大的版本号信息。这里的"source"为内核源码所在目录。
$ cat ./source/tools/lib/bpf/libbpf.map | grep -oE '^LIBBPF_([0-9.]+)' | sort -rV | head -n1 | cut -d'_' -f2
较早版本的内核在./tools/lib/bpf/Makefile文件中直接定义了libbpf的版本信息。
$ cat ./source/tools/lib/bpf/Makefile BPF_VERSION = 0 BPF_PATCHLEVEL = 0 BPF_EXTRAVERSION = 2
02
eBPF编程方案简介
为了简化 eBPF程序的开发流程,降低开发者在使用 libbpf 库时的入门难度,libbpf-bootstrap 框架应运而生。基于libbpf-bootstrap框架的编程方案是目前网络上看到的最主流编程方案。此外,网络上也偶见比较古老的仅依赖一个bpf_load.c文件的C语言编程方案,这个方案并不需要依赖libbpf库的支持。
主流的C语言实现的eBPF编程方案,大体上就是以下三种,笔者总共将其归纳为3代。
除了经典的C语言编程方案,一些编程框架还选择使用Python语言,Go语言,或者Rust语言作为用户态加载的实现语言。
尽管libbpf-bootstrap骨架C语言方案、基于libbpfgo库的go语言方案等已经被大家广泛使用和接受。但笔者认为基于原生libbpf库的eBPF编程方案仍然具备很多独特的优势。以下是原生libbpf库eBPF编程方案的一些独特优势:
更深的控制和灵活性:直接使用原生libbpf 库的方案意味着可以与更底层交互,实现更多的控制,定制加载和管理 eBPF 程序和 maps 过程,满足更复杂的需求。
更好的学习和理解:libbpf-bootstrap封装抽象屏蔽了很多细节,直接使用原生libbpf可以对 eBPF 子系统有更深入的理解,有利于开发者对 eBPF 内部工作原理的理解。
更细粒度的依赖管理:直接使用原生libbpf库能够指定依赖的 libbpf 库版本和功能,进而更精细化地管理项目依赖关系。
更好的低版本内核适应性:基于原生libbpf库的方案,在低版本操作系统发行版和低版本内核上可以有更好的兼容性。
本文将由浅入深介绍第 2 代原生libbpf库的eBPF编程方案,并提出一种改进思路。
03
准备eBPF开发的基础环境
主流的linux发行版大多是基于rpm包或deb包的包管理系统。不同的包管理系统,初始化eBPF开发环境时所依赖的包,也略有差别。本文将分别进行介绍。
3.1 rpm包基础环境初始化
在RPM包发行版环境,需要安装一些编译过程的基础包、编译工具包、库依赖包和头文件依赖包等。我们推荐使用如下一些发行版及其兼容环境:Anolis 8.8、Kylin V10、CentOS 8.5、和 Fedora 39 等。
详细安装步骤如下:
$ yum install git make # 基础包 $ yum install kernel-headers-$(uname -r) # 头文件依赖包 $ yum install clang llvm elfutils-libelf-devel # 编译工具和依赖库包 ## 依次选择如下命令之一,安装bpftool工具 $ yum install bpftool-$(uname -r) $ yum install bpftool
3.2 deb包基础环境初始化
在 DEB 包发行版环境,需要安装一些编译过程的基础包、编译工具包、库依赖包和头文件依赖包等。推荐使用Ubuntu 22.04 或Debian 12 等发行版及其兼容环境。
详细安装步骤如下:
$ apt-get update # 更新apt源信息 $ apt install git make # 基础包 $ apt install linux-libc-dev # 头文件依赖包 $ apt install clang llvm libelf-dev # 编译工具和依赖库包 ## 依次选择如下命令之一,安装bpftool工具 $ apt install linux-tools-common linux-tools-$(uname -r) $ apt install linux-tools-common linux-tools-generic $ apt install linux-tools-$(uname -r) linux-cloud-tools-$(uname -r) $ apt install bpftool
04
构建基于原生libbpf库的eBPF项目
本文的目的是向大家分享一个以第2代 ebpf 编程方案为基础的改进ebpf编译构建方案。本节先用一些篇幅内容,对第2代方案本身的构建编译过程做一些介绍。
libbpf库具有一定的向下兼容能力,可以选择使用截至目前最新的归档版本libbpf-1.3.0来搭建编程环境。以 libbpf-1.3.0版本libbpf库为基础,下文会提供若干实例代码,来剖析ebpf构建原理。完成了基础环境的初始化,就可以开始搭建我们的eBPF项目。所有的代码示例都可以通过如下git项目获取。为了后面访问方便,这里用一个shell变量NATIVE_LIBBPF用来存储工作目录。
$ cd ~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alibaba/sreworks-ext.git $ NATIVE_LIBBPF=~/sreworks-ext/demos/native_libbpf_guide/
4.1 初步构建基于原生libbpf库的eBPF项目
首先来看一个基于原生libbpf库的第2代eBPF构建实例。ebpf初学者,可以考虑选择跟踪 execve 系统调用产生的事件。
$ cd $NATIVE_LIBBPF # 返回工作目录 $ cd trace_execve_libbpf130 # 进入项目目录 $ make $ sudo ./trace_execve trace_execve 15836221 5501 bash 1534 bash 0 /usr/bin/ls trace_execve 15914126 5502 bash 1534 bash 0 /usr/bin/ps $ make clean
执行trace_execve命令,对编译结果进行验证,完美验证通过。
4.2 eBPF项目的目录结构解析
介绍下trace_execve_libbpf130的目录结构。
trace_execve_libbpf130目录 | 说明 |
./ | 项目用户态代码和主Makefile |
./progs | 项目内核态bpf程序代码 |
./include | 项目的业务代码相关的头文件 |
./helpers | 非来自于libbpf库的一些helpler文件 |
./tools/lib/bpf/ | 来自于libbpf-1.3.0/src/ |
./tools/include/ | 来自于libbpf-1.3.0/include/ |
./tools/build/ | 项目构建时一些feature探测代码 |
./tools/scripts/ | 项目Makefile所依赖的一些功能函数 |
再介绍下本项目trace_execve_libbpf130和libbpf-1.3.0库的对应关系。下载libbpf-1.3.0库解压后,使用diff命令进行目录对比。
目录native_libbpf_guide/trace_execve_libbpf130/tools/lib/bpf/内容,除Makefile内容外都来自目录~/libbpf-1.3.0/src/。
目录native_libbpf_guide/trace_execve_libbpf130/tools/include/来自目录~/libbpf-1.3.0/include/,所有内容都完全一致。
除以上两部分来自libbpf-1.3.0库以外的文件,其余都由本项目原创贡献。
$ cd ~ $ wget http://github.com/libbpf/libbpf/archive/refs/tags/v1.3.0.tar.gz $ tar -zxvf v1.3.0.tar.gz $ diff -qr $NATIVE_LIBBPF/trace_execve_libbpf130/tools/lib/bpf/ ~/libbpf-1.3.0/src/ Only in ~/libbpf-1.3.0/src/: .gitignore Files ~/native_libbpf_guide/trace_execve_libbpf130/tools/lib/bpf/Makefile and ~/libbpf-1.3.0/src/Makefile differ $ diff -qr $NATIVE_LIBBPF/trace_execve_libbpf130/tools/include/ ~/libbpf-1.3.0/include/
在这个项目中添加ebpf的代码,可以遵循这样的目录结构。用户态加载文件放到根目录下,内核态bpf文件放到progs目录下,用户态和内核态公共的头文件放到include目录下。
$ cd $NATIVE_LIBBPF # 返回工作目录 $ cd trace_execve_libbpf130 # 进入项目目录 $ find . -name "trace_execve*" ./trace_execve.c ./progs/trace_execve.bpf.c ./include/trace_execve.h
4.3 eBPF项目的Makefile解析
$ cd $NATIVE_LIBBPF # 返回工作目录 $ cd trace_execve_libbpf130 # 进入项目目录 $ find . -name Makefile ./Makefile ./progs/Makefile ./tools/lib/bpf/Makefile ./tools/build/feature/Makefile
trace_execve_libbpf130项目有4个Makefile,分别如下:
./Makefile是主文件,用于生成用户态eBPF程序trace_execve。
./progs/Makefile 用于生成内核态BPF程序trace_execve.bpf.o。
./tools/lib/bpf/Makefile 用于生成libbpf.a静态库。
./tools/build/feature/Makefile 用于一些feature的探测。
在项目空间的根目录运行make命令进行项目构建时,会首先执行Makefile文件。在Makefile文件中会通过make的-C选项间接触发progs/Makefile和tools/lib/bpf/Makefile的执行。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上一章节中提到的make --debug=v,m SHELL="bash -x" 命令逐步debug这些makefile的执行过程。
下文重点分析下编译过程的一些编译参数,让我们加深对eBPF构建过程的理解。
4.4 C语言编译器的目录搜索选项
在开始分析eBPF程序的编译参数之前,先要简单说一下C语言编译器(gcc/clang)的目录搜索选项。C语言的头文件都需要按照目录搜索选项的指引,才能正确找到它所在位置。
除了日常我们熟知的-I选项,clang/gcc的目录搜索选项还有很多,它们优先级的顺序依次如下:
头文件引用方式include "myheader.h",则在当前文件所在目录查找myheader.h头文件。
头文件引用方式include "myheader.h",如果有-iquote mydir选项,则在mydir目录查找myheader.h头文件。
头文件引用方式include
头文件引用方式include
头文件引用方式include
头文件引用方式include
4.5 内核态bpf程序编译参数解析
内核态bpf程序trace_execve.bpf.o文件,是由 bpf 文件trace_execve.bpf.c使用clang命令编译产生。trace_execve.bpf.c文件的头文件依赖如下。
$ cat progs/trace_execve.bpf.c // SPDX-License-Identifier: GPL-2.0 #include#include #include #include "common.h" #include "trace_execve.h"
从前面项目构建过程中,可以提取出完整的内核态bpf程序的编译命令。
$ clang -iquote ./../include/ -iquote ./../helpers -I./../tools/lib/ -I./../tools/include/uapi -idirafter /usr/lib64/clang/15.0.7/include -idirafter /usr/include -idirafter /usr/include/x86_64-linux-gnu/ -DENABLE_ATOMICS_TESTS -D__KERNEL__ -D__BPF_TRACING__ -D__TARGET_ARCH_x86 -g -Werror -O2 -mlittle-endian -target bpf -mcpu=v3 -c trace_execve.bpf.c -o trace_execve.bpf.o
下面对一些关键环节做一些解析:
头文件vmlinux.h由bpftool工具在编译时动态生成,vmlinux.h包含了绝大多数bpf程序的内核态和用户态(uapi)依赖。通过编译选项-I./../tools/lib/可以搜索到vmlinux.h头文件。
通过-I./../tools/lib/编译选项,可以在./tools/lib/目录下的bpf子目录中查找到bpf_helpers.h和bpf_tracing.h头文件,这些头文件都是对vmlinux.h头文件内核态依赖的补充。
通过-iquote ./../include/编译选项,可以在./include/目录中查找到trace_execve.h和common.h头文件。
在上面这些头文件依赖的预处理过程中,会依赖一些宏变量来决定预处理的展开逻辑。上面编译命令中的宏就是起这些作用,-DENABLE_ATOMICS_TESTS -D__KERNEL__ -D__BPF_TRACING__ -D__TARGET_ARCH_x86。比如在bpf_tracing.h头文件中,就有#if defined(__TARGET_ARCH_x86)的宏判断语句,来决定预处理展开逻辑走x86分支。
编译选项-target bpf,指示Clang将代码生成为针对eBPF目标的目标代码。编译选项-mcpu=v3,指示Clang生成针对v3版本的eBPF处理器的目标代码。编译选项-mlittle-endian:指示Clang生成适用于小端序处理器的目标代码。
通过-I./../tools/include/uapi编译选项,可以在./tools/include/uapi/目录下的linux子目录中查找到bpf.h头文件。同时kernel-headers包引入的/usr/include/linux/目录下也有bpf.h,./tools/include/uapi下的bpf.h优先级会覆盖它。此外,目录./tools/include/uapi/linux下的头文件和vmlinux.h头文件存在一定的重叠,通常情况下同时加载会出现编译冲突。如果在一些简单的 ebpf 使用场景,可以使用
4.6 用户态加载程序编译参数解析
用户态eBPF程序trace_execve文件,是由源文件trace_execve.c文件使用gcc命令编译。trace_execve.c文件的头文件依赖如下。
$ cat trace_execve.c // from kernel-headers #include#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 from libbpf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common.h" #include "trace_execve.h"
从前面项目构建过程中,也可以提取出完整的用户态程序的编译命令。
gcc -iquote ./helpers/ -iquote ./include/ -I./tools/lib/ -I./tools/include/ -g -c -o trace_execve.o trace_execve.c
通过-I./tools/include/编译选项,可以在./tools/include/目录下的linux子目录中查找到
通过-I./tools/lib/编译选项,可以在./tools/lib/目录下的bpf子目录中查找到
通过-iquote ./include/编译选项,可以在./include/目录中查找到trace_execve.h和common.h头文件。
其他头文件都可以在由kerne-headers包提供的标准系统目录(Standard system directories)的/usr/include/目录及子目录中查找到。所以,
4.7 libbpf.a静态库编译解析
关于libbpf.a静态库的编译过程,上一篇文章已经有所介绍。这里仅再次强调下,在本项目中,我们完全实现了libbpf库的自主可控,可控源代码,可控编译构建过程。这至少给我们带来如下两方面好处:
对于一些ebpf的资深人士,可以自主修改libbpf库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实现满足自己业务需求的优化。
对于一些ebpf的初学者,完全可以在libbpf库中任意感兴趣的地方,通过插入printf或其他断点方式,深入学习libbpf库的原理。
05
改进基于原生libbpf库的eBPF项目构建
5.1 传统方案美中不足
在上文中,我们初步实现了基于libbpf库的第 2 代 eBPF项目的构建。但截止到目前,此方案还有一个明显的缺陷。让我们继续上一篇的案例来分析,在搭建完开发环境后执行如下步骤。
$ cd $NATIVE_LIBBPF # 返回工作目录 $ cd trace_execve_libbpf130 # 进入项目目录 $ make clean $ make $ sudo ./trace_execve trace_execve 160646349 5503 sa1 1 systemd 0 /usr/lib64/sa/sa1 trace_execve 160646371 5503 sa1 1 systemd 0 /usr/lib64/sa/sadc $ mv progs/trace_execve.bpf.o progs/trace_execve.bpf.o.bak $ sudo ./trace_execve libbpf: elf: failed to open progs/trace_execve.bpf.o: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ERROR: failed to open prog: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 mv progs/trace_execve.bpf.o.bak progs/trace_execve.bpf.o $ sudo ./trace_execve trace_execve 190767474 5566 crond 5565 crond 0 /bin/bash trace_execve 190767486 5566 bash 5565 crond 0 /bin/run-parts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当我们把bpf目标文件trace_execve.bpf.o改名为trace_execve.bpf.o.bak后,trace_execve程序执行会报错,提示读取trace_execve.bpf.o文件不存在。而当我们再次将备份后的bpf目标文件trace_execve.bpf.o.bak改回原名trace_execve.bpf.o后,重新执行trace_execve程序又一切正常了。这说明,当前方案构建后,需要将trace_execve程序和bpf目标文件trace_execve.bpf.o这一组文件一起进行分发,才能正常执行。这给我们在工程的实现上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第 3 代 ebpf 编程方案 libbpf-bootstrap框架发明了skeleton骨架,即使用*.skel.h头文件的方式,将bpf目标文件trace_execve.bpf.o的内容编译进trace_execve程序。这样后续只需分发trace_execve二进制程序文件即可。
如果不依赖libbpf-bootstrap编程框架,继续仅依赖 libbpf 库是否可以做到这一点呢?答案是可以的,本文独辟蹊径,给大家分享一个使用hexdump命令轻松实现*.skel.h头文件的方式。
5.2 使用hexdump生成skel.h头文件
简单归纳一下使用libbpf-bootstrap框架编程过程中的构建步骤。
步骤 | libbpf-bootstrap框架构建 | 可改进机会点 |
1 | bpftool btf dump file vmlinux format c > vmlinux.h | |
2 | clang -O2 -target bpf -c trace_execve.bpf.c -o trace_execve.bpf.o | |
3 | bpftool gen skeleton trace_execve.bpf.o > trace_execve.skel.h | 此步骤用hexdump替换bpftool |
4 | gcc -o trace_execve trace_execve.c -lbpf -lelf | 此步骤更改加载函数为libbpf标准函数 |
分析libbpf-bootstrap编程框架的实现原理,可以了解到。在第3步会依靠bpftool工具将trace_execve.bpf.o这个目标文件转换成十六进制格式的文本,并将这个文本内容作为trace_execve.skel.h头文件中的一个变量的值,最后还需要让trace_execve.c用户态加载文件包含这个trace_execve.skel.h头文件。这其中将bpf目标文件转换成十六进制文本并生成skel.h头文件的过程最为关键。
libbpf-bootstrap编程框架非常成熟,但方案使用中必须遵循他的一些规则,比如头文件trace_execve.skel.h的命令必须包含程序的关键词trace_execve,再比如加载函数trace_execve_bpf__load()也必须包含程序的关键词trace_execve。如何能不依赖这个规范,实现一个更加轻量级的编程方案呢?这让我们想到了hexdump命令,可以用它替换bpftool工具,并且生成符合自己期望的头文件。
$ hexdump -v -e '"\x" 1/1 "%02x"' trace_execve.bpf.o > trace_execve.hex
5.3 深入构建基于原生libbpf库的eBPF项目
下面我们就尝试依靠hexdump命令实现一个单一可执行文件的解决方案。开始体验我们基于第 2 代编程方案改进的eBPF项目,进入项目代码。
$ cd $NATIVE_LIBBPF # 返回工作目录 $ cd hexdump_skel_libbpf130 # 进入项目目录 $ make $ sudo ./trace_execve trace_execve bash su 74113 74112 0 /usr/bin/bash trace_execve bash su 74113 74112 0 /usr/bin/bash $ sudo ./probe_execve probe_execve 19076757 5572 0anacron 5570 0anacron 0 probe_execve 19076758 5573 0anacron 5570 0anacron 0
分别执行trace_execve和probe_execve两个命令,对编译结果进行验证,均完美验证通过。这里我们在trace_execve实例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probe_execve实例,说明hexdump_skel_libbpf130项目是支持多实例编译的。
下面我们来验证下本文开头的情况,看看没有了bpf目标文件时的情形。
$ cd $NATIVE_LIBBPF # 返回工作目录 $ cd hexdump_skel_libbpf130 # 进入项目目录 $ rm -fr progs/trace_execve.bpf.o progs/probe_execve.bpf.o $ sudo ./trace_execve trace_execve 19076759 5574 run-parts 5566 run-parts 0 /bin/basename trace_execve 19076760 5575 run-parts 5566 run-parts 0 /bin/logger $ sudo ./probe_execve probe_execve sh python 78841 78838 0 probe_execve sh python 78841 78838 0
从运行结果看,虽然删除了两个bpf目标文件trace_execve.bpf.o和probe_execve.bpf.o,仅仅依靠trace_execve和probe_execve两个文件即可成功执行。可以再尝试将trace_execve 可执行文件拷贝到其他目录,结果依然可行。
5.4 改进的eBPF项目Makefile解析
hexdump_skel_libbpf130项目也是同样的4个Makefile,其中将bpf目标文件编译到用户态加载进程中的环节主要在项目的主Makefile中实现。还是老办法获取make构建的详细过程。
$ cd $NATIVE_LIBBPF # 返回工作目录 $ cd hexdump_skel_libbpf130 # 进入项目目录 $ make clean $ make --debug=v,m SHELL="bash -x" > make.log 2>&1
对于构建日志的分析可以参考前面文章,我们把关键环节提取出来。
$ cat make.log | grep -n "Considering target file" 14:Considering target file 'all'. 16: Considering target file 'tools/lib/bpf/libbpf.a'. 21: Considering target file 'helpers/uprobe_helper.o'. 23: Considering target file 'helpers/uprobe_helper.c'. 31: Considering target file 'probe_execve'. 33: Considering target file 'probe_execve.o'. 35: Considering target file 'probe_execve.c'. 38: Considering target file 'probe_execve.skel.h'. 40: Considering target file 'probe_execve.hex'. 42: Considering target file 'progs/probe_execve.bpf.o'. 44: Considering target file 'progs/probe_execve.bpf.c'. 145: Considering target file 'trace_execve'. 147: Considering target file 'trace_execve.o'. 149: Considering target file 'trace_execve.c'. 152: Considering target file 'trace_execve.skel.h'. 154: Considering target file 'trace_execve.hex'. 156: Considering target file 'progs/trace_execve.bpf.o'. 158: Considering target file 'progs/trace_execve.bpf.c'.
从关键构建步骤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probe_execve和trace_execve两个target都是all目标的下级目标,并且probe_execve和trace_execve是串行的。这个里隐含的一个意思是,当trace_execve开始构建的时候,probe_execve已经完全构建完毕,probe_execve这个最终可执行文件已经生成完毕。此时,probe_execve构建过程中所依赖的所有中间文件都不再需要了。所以,probe_execve和trace_execve构建过程中依赖的中间文件是可以重名的。
tools/lib/bpf/libbpf.a和helpers/uprobe_helper.o已经提前编译好了,就不再做过多的说明了。最终的用户态可执行加载程序的主要依赖链条如下。
trace_execve ├── trace_execve.o │ ├── trace_execve.c │ ├── trace_execve.skel.h │ │ ├── trace_execve.hex │ │ │ ├──progs/trace_execve.bpf.o │ │ │ │ └── progs/trace_execve.bpf.c
再看一下主Makefile的源码,为了实现以上的目标依赖,我们连用了5个静态模式规则(Static Pattern Rules)。
$(HELPER_OBJECTS): %.o:%.c $(BPF_OBJECT):./progs/%.bpf.o:./progs/%.bpf.c $(HEX_OBJECT):%.hex:./progs/%.bpf.o $(SKEL_OBJECT):%.skel.h:%.hex $(USER_OBJECT):%.o:%.c %.skel.h $(LOADER_OBJECT): %:%.o
其中任何一个静态模式规则的目标集合,都是通过项目根目录下*.c文件的集合,进行局部字符串替换获得。
SOURCES := $(wildcard *.c) HELPER_OBJECTS := $(patsubst %.c,%.o,$(wildcard $(HELPERS_PATH)/*.c)) LOADER_OBJECT := $(patsubst %.c,%,$(SOURCES)) USER_OBJECT := $(patsubst %.c,%.o,$(SOURCES)) SKEL_OBJECT := $(patsubst %.c,%.skel.h,$(SOURCES)) HEX_OBJECT := $(patsubst %.c,%.hex,$(SOURCES)) BPF_OBJECT := $(patsubst %.c,./progs/%.bpf.o,$(SOURCES))
5.5 从file到memory实现读取elf的转变
本方案的主要逻辑是在主Makefile中实现,但也需要c代码中做一些调整。bpf文件trace_execve.bpf.c并不需要任何修改,只需要在用户态加载程序trace_execve.c做一些调整。
传统的读取bpf目标文件方式,相关代码如下:
char filename[256] = "progs/trace_execve.bpf.o"; struct bpf_object * bpf_obj = bpf_object__open_file(filename, NULL);
改进后的读取memory方式,相关代码如下:
#include "skeleton.skel.h" struct bpf_object * bpf_obj = bpf_object__open_mem(obj_buf, obj_buf_sz, NULL);
很明显libbpf库提供了bpf_object__open_file(bpf_object__open)和bpf_object__open_mem两个函数用于读取elf格式的bpf目标文件trace_execve.bpf.o。区别是bpf_object__open_file是在trace_execve运行时,再去读取trace_execve.bpf.o文件内容,而bpf_object__open_mem是在编译时,已经把elf内容编译进trace_execve程序。至于bpf_object__open函数在libbpf库的libbpf.c文件中是对bpf_object__open_file函数的封装。
这两个libbpf库函数,最终都是调用elf标准库函数实现了相关功能,具体代码实现是在libbpf库的libbpf.c文件中的bpf_object__elf_init函数中,代码如下:
static int bpf_object__elf_init(struct bpf_object *obj){ ...... if (obj->efile.obj_buf_sz > 0) { elf = elf_memory((char *)obj->efile.obj_buf, obj->efile.obj_buf_sz); } else { obj->efile.fd = open(obj->path, O_RDONLY | O_CLOEXEC); ...... elf = elf_begin(obj->efile.fd, ELF_C_READ_MMAP, NULL); } ...... }
可以看出,bpf_object__open_mem函数的最终实现是elf的elf_memory函数,bpf_object__open_file函数的最终实现是elf的elf_begin函数。
5.6 原生libbpf库与libbpf-bootstrap的若干区别
相比较第3代的 libbpf-bootstrap框架方案和第2代的传统libbpf库方案,使用hexdump命令的原生libbpf库第 2 代改进方案方案在实现方法上,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这里将这三种方案的主要区别归纳总结如下:
这里补充下,trace_execve_bpf__open()函数的实现,也是间接通过libbpf库的bpf_object__open_skeleton()函数,最终也调用了bpf_object__open_mem()函数。
5.7 使用attach_tracepoint替代attach
在ebpf用户态程序的加载过程中,有一个attach的步骤。细心的读者应该已经发现了,在trace_execve_libbpf130项目中,我们使用的是bpf_program__attach()函数实现的静态探针点的attach。而在hexdump_skel_libbpf130项目中,我们使用的却是bpf_program__attach_tracepoint()函数实现的静态探针点的attach。区别是bpf_program__attach_tracepoint函数的参数中会指定静态探针点的具体信息,而bpf_program__attach不用指定静态探针点的信息。进一步阅读bpf_program__attach函数的源代码可以了解到,它是依靠内核态的bpf目标文件中SEC的节名称信息来获取和确定静态探针点的信息的。总结这两种方法如下:
trace_execve.c中相关代码 | trace_execve.bpf.c中相关代码 | |
attach方案A | bpf_program__attach(bpf_prog) | SEC("tracepoint/syscalls/sys_enter_execve") |
attach方案B | bpf_program__attach_tracepoint(bpf_prog, "syscalls", "sys_enter_execve") | SEC("tracepoint") |
很明显,在trace_execve.c和trace_execve.bpf.c的代码中,只要有一处设置静态探针点即可。如果两处都设置,而且两处设置的静态探针点信息冲突的情况下,会以用户态的bpf_program__attach_tracepoint函数设置的信息为准。
libbpf库中的bpf_link__destroy()函数是负责对attach函数生成的link进行销毁的函数。attach和destroy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内核静态探针点开启和关闭的过程。
在这里特别推荐使用方案B中的bpf_program__attach_tracepoint替代方案A中的bpf_program__attach方法,这样方便我们在用户态代码中灵活的开关ebpf的采集。除了专门用于静态探针点的bpf_program__attach_tracepoint()函数,还有适用于其他类型的专用的attach函数,例如bpf_program__attach_kprobe()、bpf_program__attach_kprobe()、bpf_program__attach_uprobe()和bpf_program__attach_usdt()等。
5.8 使用by_name替代by_title
在稍早一些libbpf库中提供2个函数用于获取bpf progam 类型数据,分别是bpf_object__find_program_by_name()函数和bpf_object__find_program_by_title()函数。以trace_execve_libbpf130项目的 bpf代码为例。
SEC("tracepoint/syscalls/sys_enter_execve") int trace_execve_enter(struct syscalls_enter_execve_args *ctx){ ...... }
其中tracepoint/syscalls/sys_enter_execve这个字符串就称为title,trace_execve_enter这个函数名就称为name。结合上文的结论,后续推荐bpf内核态代码中都使用SEC("tracepoint")的语法格式,那么使用by_title函数将不再能做出区分。因此这里特别推荐大家今后使用by_name的函数替代by_titile的函数。而且,在最新版的libbpf库中,也彻底移除了bpf_object__find_program_by_title()函数。
06
基于原生libbpf库改进方案构建USDT和Uprobe项目
基于hexdump命令的改进型原生libbpf库编程方案不但在内核态跟踪诊断上表现完美,在用户态应用进程的跟踪诊断上依然可以表现得非常出色。本节内容将在上文的基础上,继续分析如何使用原生libbpf库开发和构建USDT和Uprobe项目。
6.1 用户态模拟程序
用户态应用程序的ebpf,还需要准备一个模拟程序。尤其是针对USDT类型,还需要在模拟程序中进行静态打点。本小节将提供一个如何打USDT跟踪点的实例。
$ cd $NATIVE_LIBBPF # 返回工作目录 $ cd mark_usdt_uprobe # 进入项目目录 $ make $ sudo cp umark /usr/bin/ $ sudo umark >/dev/null 2>/dev/null & $ make clean
执行完以上步骤,就启动了用户态模拟程序umark,后续即可通过USDT和Uprobe方式,追踪umark进程的运行情况。
下面初步对umark模拟程序的代码做一些介绍。
$ ls Makefile README.md sdt.h umark.c $ cat umark.c #include#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dt.h" unsigned long long int func_uprobe1(unsigned long long int x){ return x + 1; } unsigned long long int func_uprobe2(unsigned long long int x, unsigned long long int y){ return x + y; } int main(int argc, char const *argv[]) { unsigned long long int i; int var1 = 10, var2 = 20, var3 = 30; for (i = 0; i < 86400000; i++) { sleep(1); DTRACE_PROBE1(groupa, probe1, var1); DTRACE_PROBE2(groupb, probe2, var2, var3); printf("hit uprobe1 %llu ", func_uprobe1(i)); printf("hit uprobe2 %llu ", func_uprobe2(i + 3, i + 8)); } return 0; }
其中func_uprobe1和func_uprobe2是两个C语言函数用于下文的uprobe跟踪实例的追踪。DTRACE_PROBE1和DTRACE_PROBE2是两个宏函数,用于在umark.c程序中打USDT的静态跟踪点。最多支持传入12个跟踪点参数,即DTRACE_PROBE1、DTRACE_PROBE2,一直到DTRACE_PROBE12。probe1和probe2是这个静态跟踪点的name,groupa和groupb是跟踪点name的分组名,可以省略。
DTRACE_PROBE1宏函数定义在std.h头文件内,需要提前安装头文件所在包。
在rpm包环境,sdt.h头文件属于systemtap-sdt-devel这个rpm包。
$ find /usr/include/ -name sdt.h /usr/include/sys/sdt.h $ rpm -qf /usr/include/sys/sdt.h systemtap-sdt-devel-4.8-2.0.2.al8.x86_64
在deb包环境,sdt.h头文件属于systemtap-sdt-dev这个deb包。
$ find /usr/include/ -name sdt.h /usr/include/x86_64-linux-gnu/sys/sdt.h $ dpkg -S /usr/include/x86_64-linux-gnu/sys/sdt.h systemtap-sdt-dev:amd64: /usr/include/x86_64-linux-gnu/sys/sdt.h
令人欣慰的是,这个sdt.h头文件并无太多额外依赖,简单修改后,可以独立维护。于是,我们可以将其拷贝到本项目根目录。并将
6.2 构建基于libbpf库的USDT和Uprobe项目
下面我们就进一步介绍下使用第 2 代改进编程方案的ebpf跟踪用户态进程的解决方案。开始体验我们的eBPF项目trace_user_libbpf130,进入项目代码。
$ cd $NATIVE_LIBBPF # 返回工作目录 $ cd trace_user_libbpf130 # 进入项目目录 $ make $ sudo ./uprobe_test func_uprobe1 2374242 4604 umark 1534 bash 0 23368 23373 func_uprobe2 2374242 4604 umark 1534 bash 0 23371 23376 $ sudo ./usdt_test func_usdt1 2375442 4604 umark 1534 bash 0 10 17 func_usdt2 2375442 4604 umark 1534 bash 0 20 30
分别执行uprobe_test和usdt_test两个命令,对编译结果进行验证,均完美验证通过。
trace_user_libbpf130项目的构建和编译过程与前面项目hexdump_skel_libbpf130无太多差异,不再做过多赘述。下文将着重对本项目中USDT和Uprobe的相关C语言源码进行解析。
6.3 USDT代码解析
trace_user_libbpf130项目中的USDT部分,开启了2个usdt静态探针点的跟踪,这2个静态探针点分别是probe1和probe2。
第一个静态探针点实例,选择在attach时,通过bpf_program__attach_usdt函数的参数指定静态探针点的相关信息。包括跟踪的进程信息"/usr/bin/umark",usdt组名信息"groupa",usdt名称信息"probe1"等,代码如下:
bpf_program__attach_usdt(bpf_prog1, -1, "/usr/bin/umark", "groupa", "probe1", NULL);
第二个静态探针点实例,选择在bpf目标文件中,通过SEC宏的方式指定静态探针点的相关信息。包括跟踪的进程信息"/usr/bin/umark",usdt组名信息"groupb",usdt名称信息"probe2"等,代码如下:
SEC("usdt//usr/bin/umarkprobe2")
6.4 BPF_USDT宏函数解析
目前主流的USDT类型的ebpf代码实例,在bpf目标文件中都使用BPF_USDT宏函数来定义ebpf的处理函数,例如本项目实例中。
int BPF_USDT(usdt_probe1, int x)
在这里,宏函数BPF_USDT的第1个参数"usdt_probe1"才是真正的函数名,也就是前文所述by_name的name信息。宏函数的第2个参数"int x"才是usdt_probe1函数的第一个参数,依次类推。
各种USDT类型的ebpf代码实例中,很少见到对这个宏函数BPF_USDT原理的分析。此处,我们借助第二个USDT静态探针点在bpf目标文件中的使用来解析它。代码实例的关键部分如下:
int usdt_probe2(struct pt_regs *ctx); static inline __attribute__((always_inline)) typeof(usdt_probe2(0)) ____usdt_probe2(struct pt_regs *ctx, int x, int y); typeof(usdt_probe2(0)) usdt_probe2(struct pt_regs *ctx) { return ____usdt_probe2(ctx, ({ long _x; bpf_usdt_arg(ctx, 0, &_x); (void *)_x; }), ({ long _x; bpf_usdt_arg(ctx, 1, &_x); (void *)_x; })); } static inline __attribute__((always_inline)) typeof(usdt_probe2(0)) ____usdt_probe2(struct pt_regs *ctx, int x, int y) { ...... }
这4行代码,前两行是函数声明,后两行是函数定义。usdt_probe2函数内部调用了____usdt_probe2函数。一些代码解读:
always_inline,意味着无论优化设置如何,编译器都应该始终将这个函数内联到任何调用它的地方。
typeof(usdt_probe2(0)) 用于确定 usdt_probe2 的返回类型,从而确保 ____usdt_probe2 与 usdt_probe2 有相同的返回类型。
({ long _x; bpf_usdt_arg(ctx, 0, &_x); (void *)_x; }) 这个复合语句用于获取USDT探针的参数值。
使用 bpf_usdt_arg 辅助函数来获取探针的第一个参数,并将其存储到局部变量 _x 中。再将 _x 强制转换为 void * 类型并传递给 ____usdt_probe2 函数。同样的操作也对第二个参数 y 进行。
特别强调一下bpf_usdt_arg辅助函数来自于usdt.bpf.h头文件,但本项目有2个usdt.bpf.h头文件,其中一个在libbpf库中,另外一个在./helpers/目录下,helpers 目录下的是经过本项目改造过的。此示例中生效的是./helpers/目录下的。
$ cd $NATIVE_LIBBPF # 返回工作目录 $ cd trace_user_libbpf130 # 进入项目目录 $ find . -name usdt.bpf.h ./tools/lib/bpf/usdt.bpf.h ./helpers/usdt.bpf.h
6.5 Uprobe代码解析
trace_user_libbpf130项目中的Uprobe部分,开启了2个uprobe类型探针点的跟踪,这2个uprobe探针点分别是probe1和probe2。
第一个uprobe探针点实例,选择在attach时,通过bpf_program__attach_uprobe函数的参数指定uprobe探针点的相关信息。包括uprobe的类型(0表示函数进入时,1表示函数返回时),跟踪的进程信息"/usr/bin/umark",被跟踪的函数在进程中的偏移量 func_off1等。需要提前通过get_elf_func_offset()函数计算出这个偏移量,此函数定义在了helpers/uprobe_helper.c文件内。相关代码如下:
func_off1 = get_elf_func_offset("/usr/bin/umark", "func_uprobe1"); bpf_program__attach_uprobe(bpf_prog1, 0, -1, "/usr/bin/umark", func_off1);
第二个uprobe探针点实例,选择在bpf目标文件中,通过SEC宏的方式指定uprobe探针点的相关信息。包括跟踪的进程信息"/usr/bin/umark",被跟踪的应用进程中的函数"func_uprobe2"等。此种情况,libbpf库会自动计算这个偏移量。代码如下:
SEC("uprobe//usr/bin/umark:func_uprobe2")
6.6 BPF_KPROBE宏函数解析
目前主流的Uprobe类型的ebpf代码实例,在bpf目标文件中都使用BPF_KPROBE宏函数来定义ebpf的处理函数,例如本项目实例中。
int BPF_KPROBE(user_probe1, unsigned long long int x)
在这里,宏函数BPF_KPROBE的第1个参数"user_probe1"才是真正的函数名,也就是前文所述by_name的name信息。宏函数的第2个参数"unsigned long long int x"才是user_probe1函数的第一个参数,依次类推。
各种Uprobe类型的ebpf代码实例中,也同样很少见到对这个宏函数BPF_KPROBE原理的分析。此处,我们借助第二个Uprobe探针点在bpf目标文件中的使用来解析它。关键的代码实例如下:
long user_probe2(struct pt_regs *ctx); inline typeof(user_probe2(0)) ____user_probe2(struct pt_regs *ctx, unsigned long long int x, unsigned long long int y); inline typeof(user_probe2(0)) ____user_probe2(struct pt_regs *ctx, unsigned long long int x, unsigned long long int y) { ...... } typeof(user_probe2(0)) user_probe2(struct pt_regs *ctx) { return ____user_probe2(ctx, (unsigned long long int)PT_REGS_PARM1(ctx), (unsigned long long int)PT_REGS_PARM2(ctx)); }
这4行代码,前两行是函数声明,后两行是函数定义。user_probe2函数内部调用了____user_probe2函数。一些代码解读:
inline typeof(user_probe2(0)) ____user_probe2(struct pt_regs *ctx, unsigned long long int x, unsigned long long int y); 这是内联函数____user_probe2的声明。
typeof(user_probe2(0))用于确定____user_probe2函数的返回类型,保证与user_probe2函数的返回类型一致。
typeof(user_probe2(0)) user_probe2(struct pt_regs *ctx) { return ____user_probe2(ctx, (unsigned long long int)PT_REGS_PARM1(ctx), (unsigned long long int)PT_REGS_PARM2(ctx)); } 这是user_probe2函数的定义。它使用PT_REGS_PARM1(ctx)和PT_REGS_PARM2(ctx)宏来获取用户空间探针传递给eBPF程序的前两个参数。
如果对于以上的代码解读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尝试问问GPT。
07
本文为eBPF动手实践系列的第三篇,我们实现了基于libbpf库的纯C语言eBPF项目的构建。
审核编辑:刘清
-
C语言
+关注
关注
180文章
7604浏览量
136680 -
LINUX内核
+关注
关注
1文章
316浏览量
21644 -
RPM
+关注
关注
0文章
44浏览量
17710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