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打算当一个专门进行晶片伪造的“海盗”,我当然会无所不用其极地利用防伪技术的每一个弱点,而且也会让我的不法产品尽可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流入供应链中。
在探索晶片“仿冒大王”的想法以前,让我们先讨论一些有用的以及没那么管用的防伪策略。我曾经在先前的文章中讨论过采用DNA科学与植物性DNA作为新式的防伪技术。要实现最佳安全性的关键在于具有无法被复制的过程与材料,从而杜绝仿冒者无法自行模仿记号或标记。
我也曾写过一则有关采用RFID 标签进行仿伪辨识的效果,并发现约10欧元就能够生产一个RFID 标签。因此,最佳的防伪技术必须是无法复制且价格可负担得起的,那么即使是小企业也能保护自己的产品免于使用了不法的元件与材料。
而今,仿冒者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点了。所以,让我们进入晶片“仿冒大王”的心中一窥究竟。
说真的如果我是晶片“仿冒大王”, RFID 才吓不了我呢!因为我只需在真品进入供应链以前先让我的仿冒标签进入供应链即可。只要我的仿冒标签先行经过扫瞄后,随后在同一地点扫瞄到原始标签时将会触动警铃。为了让仿冒标签能通过所有的扫瞄站点以顺利进入通路系统,必须抢先在真标签进行第一次扫瞄以前完成。
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能让第一批仿冒品经由空运出货,其它的就可以走海运了。或者,我只要从货柜里拿到一个原始的RFID 标签,然后置入我自己满载仿冒品的货柜即可。尽可能地让托运者认为货柜中承载的是合法的货物就好了。真的,在我全方位的复杂网路布署下, RFID 真的不是什么问题。我只需要确定为我进行物流的人员在完事后都能高高兴兴地拿到一大笔钱即可。
但我该怎么处理植物DNA分子标记的问题呢?它可不是随便在家中后院种一些植物然后用像制造自己??的DNA 油墨那么简单。我必须先假定海关采用某种具有超安全性的NDA标记,但我也知道要验证一组基因排列耗资费时。因此,如果我想要挑战DNA 高科技,我最好努力地尽量加快脚步,抢先在大规模的DNA 部署时间表完成以前。这项技术未来真的会变得无所不在,而且还会因为持续降低的成本进一步带动成长发展。
才在短短的一年前, DNA 排序作业需要花费数周或数月的实验室密集取证,而且成本还高达数千美元。而今,同样的作业已经能在一小时内由桌上型排序器完成,成本也降到了1千美元左右。
我知道,DNA标签目前仍处于早期的测试与验证阶段,所以我现在还不必太过于担心,但我最好先用我从仿冒元件赚来的几百万美元开始投资进行这项反向工程的研发。我必须尽快找到之所以能让这项技术达到军事级机密程度的关键配方及其组成成份。
此外,还有另一种技术让身为仿冒大王的我真的不知该如何破解。我自己的实验室科技几乎已经能够复制像EEPROM和Falsh等所有非挥发性记忆体元件的每一种密钥了──这其实很简单,只要在电源关闭将晶片从电路板移出来时,所有的数据都还存在就行了,就连昂贵的取证技术都免了,就可以轻松读取到这些密钥。其实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只是一般故障分析过程的标准作业程序罢了。对于那些采用板外密钥的加密机制,我只需处理汇流排电路板并读取数据串流位元即可。
然而,有一项整合了“实体层不可复制功能”(Physically Unclonable Functions;PUF)的新式防伪技术却打断了我的计划。这种新式的硬体安全性是基于次微米级元件材料的特性,它的密钥只在元件上电时才存在,而且每款晶片都有其独特的密钥。就算我能取得其中的一种密钥,它也没法用在别块晶片上,而且它还可能在我破解的过程中造成毁损。每款晶片密钥都是不一样的,其标记也原生于晶片内,因此,如果元件断电时,标记也会跟消失。这种技术对于我的业务一定会带来重大冲击的!
因此,我必须尽快熟悉更多关于这项技术的知识,否则,我的半导体元件业务就玩完了。
现在,我知道微处理器、微控制器、特定振荡器以及FPGA 都已经为这种技术作好了准备,而今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除了加进密钥以外,很快地他们也将打造专用的加密阵列于一些不需使用记忆的小型元件中。
根据最新线报,Component Engineering Consultants的首席咨询专家Douglas Alexander即将撰写一则有关这种技术的后续报导,我们一定要密切留意此人及其文章。也许我们还可以送他一双灌上水泥的套鞋,然后悄悄地带他到东河(East River)附近走走……你看这主意怎么样?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5文章
50795浏览量
423497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4文章
27357浏览量
218578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