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负折射率介质界面光束传输特性和超材料的特性。
1. 光束在负折射率介质界面传输特性:无球差透镜
负折射率材料特殊的电磁学特性受到广泛关注,在各向同性介质中,电场 E、磁场H和波矢k满足右手定则, 波矢和能量传播方向相同。通过对超构材料的单元结构设计, 使得材料的电导率和磁导率同时为负, 电磁波矢量方向与能量传播方向相反, E, H和k则满足左手定则, 所以负折射率材料也被称为左手材料。 假设有一材料的折射率n=-1,讨论光束在该材料的介质界面的传输性质,如下图所示。
介质界面为xy平面,y轴垂直纸面,光東人射面为xz平面,以某一角入射。利用电磁场在介质界面的边界条件,折射光束满足得到折射定律:
即折射角满足i2=-i1或i2=π十i1。电磁场在介质界面的边界条件,要求反射波的波矢量在z方向分量与入射波波矢量x方向分量相同,透射由负折射率左手螺旋法
波矢量与光波能量传输方向相反,折射光波的波矢量在z方向分量与入射波相反,因此折射光波的坡印廷矢量与波矢量方向下图所示。这也解释了折射光波折射角i2=π十i1物理意义。
讨论两个点光源发射的光,通过折射率为n=-1平面平板材料,由于折射角为i2 =π+i1,在平板的右边产生 1:1的像,如下图所示。由于折射角i2=π+i1是严格成立,没有附加近似条件,因此是严格意义上无像差的成像。
2. 超材料与负折射率
早在 1968年苏联学者 Veselago 指出,一定密度的电离气体等离子体可形成相对介电常数ε<0的物质,对该等离子体施加一定磁场,同时可以使磁导率μ<0。 直到2000年人们才对他的研究重新产生兴趣。人们发现某些导体材料中具有e<0的特性,问题是自然材料不具备负磁导率性质。人们研究发现通过设计微型谐振电路,可以获得负磁导率。Smith(2000)和 Shelby(2001)首次演示了ε<0和μ<0的人工材料。这种人工材料,由大量微结构体周期排列构成,每个微结构体由双谐振开口回形环路构成,微型开口回形环路蚀刻在铜薄膜上。
当微结构排列周期小于电磁波波长时,这种人工设计的材料认为是连续体材料。每个微型环路产生的电感双环路结构产生电容C,这种双环路结构设计正好具有大小为C的谐振频率,当大于谐振频率的电磁波与这种微结构材料相互作用时,外加磁场与诱导磁场产生π相位差,从而形成负磁导率μ<0。另外平行导线形成等效的电介质,它具有低于电磁波频率的谐振等离子体性质,由此产生一定的负电导率常数ε<0。以这种微型结构材料制作棱镜体,演示了对微波的偏转效应,如下图所示,其等效折射率为n=-2.7。应用该材料同时演示了亚波长分辨率的超透镜成像效果——超材料制作的棱镜对微波产生负偏转角。
3. 负折射率材料相比传统材料的优点
1). 易于透镜设计
重量轻、结构紧凑的透镜可以用超材料设计成相对没有像差的透镜。
(a)折射率 n 为2.3的正折射率透镜。右边是它的聚焦模式: 沿 + z 方向运动的光聚焦在红色峰值处。颜色代表强度: 红色,最高; 蓝色,最低。
(b)具有 n =-1且曲率半径与(a)相同的超材料透镜及其聚焦图案。
镜头比正折射率镜头轻得多,这是一个显著优势。虽然两个透镜的曲率半径相同,但负透镜的焦距要短得多。
2).突破分辨率限制
(a)为了获得良好的分辨率,传统透镜需要一个大口径来折射 θ 大角度的光线,但即便如此,它们的分辨率也受到所用波长的限制。
(b)缺失的傅里叶分量包含在近场中,近场呈指数衰减(蓝色曲线) ,对图像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
(c)由负折射率材料制成的平板透镜,不仅使光线聚焦,而且具有放大近场的能力,使其有助于成像。
这种负透镜因此消除了波长限制。
然而,放大器的谐振特性对材料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它们必须非常低的损耗。
3). 获得完美镜头
(a)折射率 n =-1(黑色区域)的平板将光线吸引到一个完美的焦点上。
(b)负板通过“展开”或转换通过自由空间获得的相位来达到这个焦点。相速度(绿色箭头)在正介质(白色区域)中前进,但在负介质中后退。
(c)聚焦可以通过两个更复杂的物体进行,前提是其中一个物体是另一个物体的反面镜像。
(d)光学对消的图解方程: 空间的镜面反对称区域相互光学湮灭。实际上,负介质就是一块光学反物质。
审核编辑:黄飞
-
磁场
+关注
关注
3文章
839浏览量
24169 -
电磁波
+关注
关注
21文章
1433浏览量
53687 -
光束传输
+关注
关注
0文章
5浏览量
5220
原文标题:负折射率介质界面光束传输特性和超材料
文章出处:【微信号:bdtdsj,微信公众号:中科院半导体所】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